此情可待成追憶-文學論文
一、自由浪漫的情愛主題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我”(劉康)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了機關工作,雖然身處刻板的工作環(huán)境,卻依然對生活充滿浪漫的激情。妻子桑小媛能干卻缺乏溫柔,熱衷于政治仕途的追求,上班辦公是她生活中最大的喜好,是一個 “適合在辦公室里生長的動物”。她的典型畫面是——“一個毫不性感,穿略顯笨拙的黑色制服式上衣,頭發(fā)短短,上臂上可能還像男人那樣搭著一件風衣的較高個的女人,干脆有力,不茍言笑地用淺跟皮鞋敲打著地面,走進辦公室……”,經?!澳樌煤荛L,目中無人,十分武斷,自我,甚至飛揚跋扈”。兩個人并不是因為對于彼此的愛慕和欣賞走到了一起,基本上是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從戀愛走向婚姻,相互之間并沒有發(fā)自內心的信賴與依戀。從這一點上而言,他們的婚姻只不過是確立了一種互助關系,是互相借助彼此,完成了自我對生活的妥協(xié)。他們之間這種性格和情感上的沖突,造成了僅能維系家庭空殼的格局。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女人》中曾經說過: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兩個自由人的彼此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自由成了愛情的重要條件,但這種自由絕不僅僅是身體不受束縛的人身的自由,更是具有獨立靈魂的人的意識和人格的自由。天生的浪漫氣質使得“我”對現有生活無法挑剔卻又心有不甘,正在這時候,一場邂逅改變了“我”的生活。第一次遇見羅心影,看到的是一位脖子上搭著綠色花絲巾的年輕小姐,知道了她是一個電視臺的主持人;第二次又在酒桌上相遇,羅心影留著柔順的“五四”女青年式的發(fā)型,棕色的高檔半高跟鞋,屬于她的芬芳香味,飽滿有質感的聲音。兩次的相遇,這樣的形象和桑小媛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也深深吸引了“我”。認識了羅心影,“我好像過得充實了,有事情可干了,好像有了一種期待了,有了某種目標了。在有羅心影節(jié)目的那一天,我似乎一直在躁動著,心神不安著,一直在哪里都坐不下來,思維渙散”。“我”尋找各種各樣的機會,有意識地去接近她。與“我”一樣,羅心影也向往高雅的異性情愛和豐富的情感生活,心領神會,靈犀相通,兩顆心悄然貼近。隨著不斷的接觸,兩個人不斷地發(fā)現他們就像是緣分注定會相遇,不僅有著默契的心靈感應,而且在情趣愛好上驚人一致,于是順理成章地陷入了久已渴望、情調優(yōu)雅的情戀之中,一起渡過了一段短暫卻終生難忘的夏日時光。由感覺的互動和情感的溝通到心靈的交流和性愛的高峰體驗,使二人原本就具有的那種“渴望真愛的自由感”得到痛快淋漓的宣泄和激揚。從情愛本體的角度來看,兩個人的情愛是非常特殊的,仿佛一開始冥冥中注定會相遇,整個一生的時間都在朝著對方走去,渾然不覺中注定的緣分將兩個人聚在一起。
羅素曾說:“愛情只有當是自由自在時,才會葉茂花繁。”的確,小說中的“我”和她,都是崇尚天性自由的人,所以在一起才會有著枝繁葉茂的愛情創(chuàng)造。正是出于這種對自由個性的真摯愛情的推崇,作者沒有把一般的道義的譴責置于小說結構中。但如何結束是一個難題。一直到最后,也無法為他們設計出光明的前途。把熱戀之后的兩個人拆開又有些于心不忍,但如果讓他們就此拋棄原有的家庭,結婚似乎又違背了倫理道德,所以只好在他們決定拋棄家庭的時候就此打住。熱戀了一段時間后,羅心影突然從“我”的視野里消失,再次相逢,已是最后的訣別。最后一次的會面是在病房里,病入膏肓的羅心影用盡所有的力量表達了她此生最后的愛情,帶著充滿了絕望和不舍的眼淚離開了這個世界。
從那一天起,“我”的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上,從此這段美好的感情成為了內心深處永遠的追憶?;蛟S讀者會扼腕嘆息于二人的不能真正結合,但因為這份遺憾,反而留住了對方在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形象,留住了一份再不能被殘酷現實擄走的愛情。三十多年的陰陽兩隔、三十多年的相思之苦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思念與追憶,留給讀者的是無盡的咀嚼與回味。
二、第一人稱回顧性的敘事手法
“在小說敘述學中,主體被認定為文本所表達的主觀感知、認識、判斷、見解等的來源。敘述主體(而非真實作者)才是小說文本信息的源頭。敘述是表意的活動,敘述主體在文本層面分化為:隱指作者——敘述者——人物(說者);以及與之對應的隱指讀者——受述者——人物(聽者)。敘述文本要生成意義,敘述主體就離不開他者的介入與互動?!痹谶@部小說中,作者精心設置了一個敘述視角,所有的敘事都由“我”進行,主人公“我”(劉康)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往事回憶中的重要角色。小說敘述視點的預設,為劉康的往事回憶提供了“真實性”上的保證,對突出敘述者真實的心理情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敘述視角相比,第一人稱的敘述能夠讓人物的敘述更為自然。故事主角和敘述者的合二為一,兩者之間界限的模糊、相互融合,能使人感受自傳意味,仿佛作品所寫的就是作者自己,生活之中也確有其人其事。讀者對于有明確身份的具體個人傾訴切身內心之事,總是更感興趣,更覺可信的。
再者,回顧性的敘事手法的運用,很容易造成“進行時”的效果,使“過去”當前化,拉近了讀者與過去時間的距離。小說從愛情悲劇的結局入手,三十年后的“我”已經是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了,過著平靜淡然的生活,而內心的深處無時無刻都翻騰著往事的波瀾。隨著“我”的回顧,讀者看到了三十年前發(fā)生在“我”和羅心影之間曾經發(fā)生過的短暫而真摯的愛情?!拔摇辈懖惑@地娓娓道來,引領著讀者感受到了他們之間那段刻骨銘心、驚世駭俗的愛情。小說中作者這樣寫道:“羅心影去世后不久,我很快完全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這個世界還在不顧一切地、轟轟烈烈的前進,在風風雨雨之中,羅心影的痕跡很快也就消失得幾乎不剩什么了……但是,羅心影已經永遠的活在我的心里了。”幾十年過去了,“按部就班”并沒有褪去心中的思念,反而愈化愈濃。“我”時常漫步于鄉(xiāng)間田野,把無盡的思念寄托在和羅心影曾經到過的地方?!@樣的感情浸染在整篇小說的字里行間,用看似平淡如水卻蘊含激情的話語抒寫了主人公失去愛人的悲傷心境,可以讓讀者徹底沉浸于主人公的情感體驗中,把讀者的情緒感染得淋漓盡致。
三、賦予象征意義的圓形結構
中國人最初的宇宙觀和生命論中,天地、自然、四時、人事等都在依循圓形軌跡而運轉,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盡?!肮胖袊藢τ钪?、社會、歷史、人生的這種圓形運行機制和生滅法則的靈性直覺,具有極大的普范性,滲透于人倫物理、九流百藝之中,沉積成為民族的群體潛意識。貫串儒道釋三教,泛化于天地萬物的富有動感的圓形結構,必然深刻地滲透到中國人的詩性智慧之中。于是,中國敘事學的邏輯起點和操作程式,便帶上宿命色彩地與這個奇妙的‘圓’聯結在一起了?!雹?在中國的許多小說文本里,“圓形”往往都是具有非常意味的潛隱結構?!稕]有結局的愛情》在結構的外部形態(tài)上凸現出圓形特征。小說總共八卷,每卷各分一個主題進行。第一卷從記述“我”的“長輩們”開始,然后回憶過去,遇到“羅心影”而有了“熱夏的苦戀”,當這段往事已過,第七卷“我和我所親密的人”和第八卷“我在江淮大地的老家”又是以回到自己的家庭結束。結局與開場復合,形成了作品結構上的首尾呼應和勾連。
不僅外部形態(tài)上凸現出圓形結構特征,作品中的人物也在做環(huán)周運動,形成文本內結構的發(fā)展脈絡,三十年前的“我”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入機關工作,娶了能干卻缺乏溫柔的桑小媛為妻,過著最普通的市民生活。正在這時候,一段突如其來的戀情打亂了“我”的生活,給生命添加了很多豐富的色彩,但這段感情來得快也走得突然,空留一段刻骨銘心的惆悵和迷惘。羅心影去世后,“我”的生活又回到了原點,平安無事甚至趨于和諧地與妻子白頭偕老。
小說結束時作者用了很多的筆墨,細膩地去描述“我”和桑小媛晚年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退休后的桑小媛在家待的時間多了,開始注意家里的布置了,開始比較多的下廚房燒飯了,開始有些會關心體貼人了。兩個人之間還會有著馬拉松式的愛撫與性愛,不是年輕時那種激烈搏斗式的做愛,卻有著老夫老妻間的那種溫馨與默契?!拔椰F在也能體會到了,我和桑小媛的關系,是一種慢慢釋放的愛情關系,也許年歲大了之后,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依賴。但我可以肯定的說,沒有某種牢不可破的愛情因素,我們不會相持得太久,從我們的一生來看,我們之間似乎隨時可能分離或者分手,但結果卻完全相反,這真是一個猜不透的謎。”
或許真的是命運弄人,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有緣無分,而從一開始就被動結合的兩個人卻廝守終生?!拔摇痹诟星榈臍v程中,從妻子奔向情人,最終卻又重回妻子身邊,再不分離。一生的旅程皆始于斯而終于斯,就像是一個圓形運動,在某處啟程,卻沒能邁向未來,而是迂回曲折,在結束時又回到了原來開始的地方。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遙遠的事物才是美的”,而“距離又是人類審美現象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小說中愛情的動人心魄、耐人尋味與作者利用圓形結構制造的審美距離是分不開的?!拔摇痹趷矍樽非蟮臍v程中從原點出發(fā),繞了一個大圈,終又回到原點,而那個真正兩情相悅的人卻遠在直徑的另一端。“死亡”所造成的遙不可及的距離,使他們曾經擁有的幸福只能在陰陽兩隔的思念里延伸,而思念的感覺正如霧里看花,遙不可及卻美不勝收。于是千百種滋味縈繞心頭,所有情感的結讓愛情常新、感覺永在。
綜上,《沒有結局的愛情》在藝術構思和敘事手法
上頗具匠心。一方面,它凸顯了情緣宿命和自由天性,男女主人公一個夏日的熱戀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實現了潛在愿望和美好夢想,達到了成就情愛自我實現的需求的最高境界,因高揚了人類的美好天性而感人至深。另一方面,小說故事內容本身和文本敘事的時間向度趨同而保持時段間距,同時采用第一人稱和圓形結構的敘事手法,使婚外戀故事在一定的審美距離和審美張力中凸顯出夢幻特性、奇異色彩和悠遠的韻味。也正因為這些,《沒有結局的愛情》作為當代文壇的一部情愛經典具有永恒的、耐人回味的魅力。
文章來源于《名作欣賞》雜志2012年下旬刊第10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