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解讀賽珍珠《大地》中阿蘭的悲劇意識-電影論文

作者:中州期刊m.xwlcp.cn來源:《電影文學》李學晉日期:2012-10-24人氣:2641

  一、阿蘭悲劇意識的體現(xiàn)

  悲劇人物的人生之所以充滿悲劇,無一例外與他們自身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和局限性有著不可解脫的關系,而這種缺點和局限性其自身又無法克服。阿蘭的悲劇意識,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阿蘭經(jīng)歷異??部?。她在10歲的小小年紀時,就被逃荒的父母賣給黃家做了丫鬟,因為丑而在黃家受到欺凌,遭到皮帶毆打成了家常便飯,稍不如意黃家人便會打她。她沒有反抗的力量,成了個不說話的啞巴;也因為不夠漂亮,有些遲鈍,腳沒有被纏過,黃家的男人們不會動心,才有幸保持了清白之身。

  阿蘭作為女人,和那個時代所有的女人一樣,是必須要多多生孩子的,而且最好是男孩子,生個丫頭就是罪過。無怪乎黃家女主人在阿蘭離開黃家的時候告訴阿蘭,“聽他的話,給他生幾個兒子,多生幾個”。嫁給王龍后,王龍的父親和王龍又始終在向阿蘭施加威壓,把她當成是會說話的牲口和延續(xù)香火的工具,而不是作為家庭的一員,當做一個女人來看待。她挺著大肚子下地干活,在生孩子的前一刻仍然在干活。寧愿自己忍受生產(chǎn)的痛苦,卻不向丈夫求助。阿蘭的前兩個孩子是男孩子,這給了王龍傳承香火的資本,讓王龍很是得意,也讓阿蘭暫時可以不必干重活。當阿蘭生的第三個孩子是女孩的時候,一種不祥的感覺涌上王龍的心頭,“因為一個女孩子在他叔叔家引起了所有這樣的麻煩,一個女孩子也生在了他的家里!”這使他心里充滿了不幸和痛苦,因為女孩子是為別人家養(yǎng)的!阿蘭深知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所以到生第四個女孩的時候,強忍極大的痛苦,親手溺殺了初生的女嬰。存在決定意識,阿蘭清楚地知道,如果讓這個女孩活下來,必然要承受三重壓力,一重是家庭因增加了一口人而生活更艱難了,第二重是來自丈夫王龍的蔑視和嘲諷必然更加重了,自己在這個家的地位就更低了,第三重是這個小小的生命一出生就注定要和自己一樣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阿蘭只有當機立斷選擇溺殺這個初生的女嬰,此間的痛苦,阿蘭深有體會。阿蘭自身也對女性懷有深深的輕視。在一家人到南方逃荒的時候,王龍急于想回到北方,因為那里有自己的土地,但是沒有路費。阿蘭甚至想賣掉她惟一的丫頭讓王龍回到老家的土地上。

  作為曾經(jīng)的大戶人家的丫鬟,從10歲起就生活在雕梁畫棟的深宅大院里,盡管每天辛苦地干著粗活,但“頭發(fā)整齊光滑,衣服也干凈”。她內(nèi)心深深潛藏著對美的追求,所以當她無意中在宅邸里的隱秘處發(fā)現(xiàn)一包珍珠時,她本能地藏在胸前的衣服里,甚至連睡覺時也不放下。當王龍發(fā)現(xiàn)她胸前有一大塊硬塊的時候,她使勁躲他,后來屈從了。意外之財使王龍?zhí)兆砗椭舷ⅲ谝粋€想到的就是趕快把這些珍珠變成土地,“不然今夜我就睡不安穩(wěn)”,“因為只有土地才是最保險的”。在王龍的眼中,土地的價值和意義遠遠大于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完全沒有考慮到妻子對這些珠寶的感受。阿蘭只好謙卑地請求王龍給自己留兩顆。她在富人家見過人家戴珠寶,她連摸都沒有摸過??杀氖?,連這兩顆小小的珍珠,最后也被王龍要走給小妾荷花做了耳墜,她連佩戴自己找到的珠寶的權力都沒有,只有“大顆的淚珠從她的眼里沉重地慢慢滴下”。

  王龍用阿蘭的這一包珍珠買了土地,一躍成了地主,成為該地區(qū)的頭面人物,由農(nóng)民變成了老爺。有了土地,有了錢,王龍過去那種卑微和淳樸的個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卑劣、齷齪和享受。王龍納了三房妾,開始冷落阿蘭。面對王龍的變化,阿蘭是敏感的,沉重地說道:“你身上有種使我想起黃家大院里一個少爺?shù)臇|西?!蓖觚埖尿溕菀?,阿蘭毫無辦法,只能忍受,最后肚子里竟長出個大瘤子,長期臥床忍受病痛的折磨,在兒子成親的大喜日子里,這個一生勤勞本分、受盡屈辱和磨難的中年女人精疲力竭地死去了。

  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悲劇是人的苦難或死亡,這苦難或死亡即使不顯出任何“無限強大與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也已經(jīng)完全足夠使我們充滿恐怖和同情。阿蘭一生的遭遇,讓人無法不為她灑下一掬同情之淚。

  二、阿蘭悲劇意識的根源

 ?。ㄒ唬r代根源

  阿蘭的悲劇有著深沉的時代根源。賽珍珠以阿蘭這個悲劇人物作為獨特的藝術典型,在展示阿蘭的悲劇的命運和控訴悲劇產(chǎn)生的時代上,有著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時代認識力量和凝重的歷史審美價值。阿蘭生活的時代處于20世紀初的舊中國,外憂內(nèi)患,民不聊生。阿蘭的一生展現(xiàn)了舊社會婦女只能作為被賣物品、生育工具而存在的悲劇命運。悲劇的形成在于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識對婦女的歧視、壓迫和束縛。

  從一開始周圍的一切都向她們表明,一個女人要生存、要幸福就必須依附于她們身體與靈魂的主宰者——她們的男人,不管經(jīng)歷過什么,女人的最終歸宿都應該是她的丈夫。經(jīng)濟地位上的被動導致她們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10歲時,阿蘭被賣入一個大戶人家黃家當丫鬟,黃家是她生活的依靠;20歲時,僅僅兩只鍍金的銀戒指和一副銀耳環(huán)作為信物黃家就把阿蘭嫁給了王龍,丈夫是她生存的保障;到了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時候,要依靠她的兒子。阿蘭和那個時代的所有女性一樣,一生所要做的就是順從于家族,依附于男人。她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默默地承受命運帶給她們的一切,不管這命運是好是壞,絲毫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把幸福維系在沒有安全、缺乏尊重的婚姻上。從來到世界上以來,社會加之于女性身上的人生觀、婚姻觀和價值觀也是如此,使她們無法接觸廣闊的外部世界,根本不可能從自己狹隘的生活背景中覺悟到要去憑借自己獲得什么。她們始終被漠視、被踐踏、被邊緣化,游離于家庭和社會的邊緣。所以,那個時代的婦女,是不可能不生活在悲劇中,并以悲劇而告終的。這種悲劇,是那個特定時代造成的,不是哪一個婦女能夠改變的。

 ?。ǘ┬愿窀?/p>

  阿蘭的悲劇還和她的性格有關。和當時很多婦女一樣,阿蘭麻木、懦弱、逆來順受,這種性格,源于她的悲慘的生活歷程。

  從年僅10歲的阿蘭被賣給了一個大戶人家黃家當丫鬟,到王龍去黃家接阿蘭為妻的時候,已經(jīng)10年了。這10年來,正是一個人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心理和性格逐漸形成到固定的時期,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深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阿蘭在黃家的時候,無依無靠,加之年齡小,黃家又經(jīng)常打她,為了生存下去,出于本能,只能屈服于黃家的淫威,表面看起來平靜、木訥。王龍第一次在黃家面對面看阿蘭時,“他看見她的臉的確一點也不漂亮,一副黑乎乎的、普通的、病懨懨的臉”,“布滿皺紋的臉上,眼睛凹陷而又銳利”,可以看得出阿蘭這10年所受的苦是多么大。按黃家老太太的說法,“要不是我在廟里許愿晚年積些功德,給世上多添些生命,我還會留著她呢,因為她在廚房里干得不錯”。這句話有黃老太太虛偽的成分,也說明阿蘭的確比較勤勞、能干。阿蘭對于黃家給她安排的婚姻,表現(xiàn)出麻木漠然的態(tài)度,除了一句“準備好了”外,再無其他話語,但臉上表現(xiàn)出某種說不出的悲戚,“這是一副慣于沉默的面孔,好像想說什么又說不出什么”,她無法安排自己的婚姻,無法選擇自己的男人。阿蘭在黃家長期處于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狀態(tài),時間長了就產(chǎn)生了懦弱自卑膽怯的心態(tài)。

  從待了10年的黃家嫁到窮困潦倒的王家后,阿蘭忍辱負重,操持家務,和男人一樣干著繁重的體力活,像狗一樣地跟著丈夫王龍。王龍是家庭的中心,阿蘭只不過是一個默默地干活、生孩子、伺候公爹和他的工具而已。王家父子對阿蘭的刻薄,讓阿蘭對金錢格外敏感,阿蘭想做一件衣服的時候,害怕地對王龍說,“如果能給我三塊銀元……放心,我絕不亂花一個子兒”;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一包珍珠,讓阿蘭很珍惜,藏在胸前,王龍發(fā)現(xiàn)后,她只好謙卑地懇求王龍給她留兩顆小的??蓱z的阿蘭垂死之前,一聽到醫(yī)生“五百塊銀錢”這話,立刻從昏睡中醒來虛弱地說,“不,我的命不值那么多錢,那能買好大一塊地啊”,不敢讓王龍為救她花這么一大筆錢。對王龍發(fā)跡后的背叛,阿蘭忍氣吞聲,無力改變,盡管她也作了一定的反抗,但這種反抗又是多么微不足道。為了討得丈夫的歡心和有一個完整的家,同意丈夫納了三個妾。她從小就在黃家受盡痛苦和虐待,過著沒有出頭之日的生活,自然她的最大愿望就是有一個家。嫁給王龍后,她終于有了家的歸宿感,獲得了一定地位和自由。阿蘭很清楚,如果離開這個沒有給予她多少幸福的家的話,她將無處可去,甚至沒個娘家能回去,有可能像祥林嫂一樣悲慘地死去。所以,悲哀地忍受王龍的背叛,是她出于自身生計以及能夠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所能夠作的惟一可行的選擇。同樣,阿蘭把剛出生的第四個女嬰掐死、在王龍滯留南京想回故土卻無路費時要把第三個傻丫頭賣掉等這些麻木不仁的行為,也是出于對家的維護。麻木與司空見慣有關,聽得多了就會充耳不聞,見得多了就會熟視無睹,那個饑荒的年月,大批難民因饑餓而死,尤以老人、婦女兒童居多,阿蘭不可能不目睹到這些悲慘場景,處于無可奈何的環(huán)境里自然也就逆來順受變得“麻木”。

  三、結 語

  雖然阿蘭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了,但留給我們的思索卻是很多的,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農(nóng)村社會中勞動婦女勤勞善良本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向我們展示了婦女受壓迫、受欺凌、被社會以及家庭邊緣化的悲劇事實。悲劇意識的產(chǎn)生,既有那個男權為主的時代的因素,婦女基本上無法爭取到話語權,無法在狹小的生存空間里主宰自己的命運,也有婦女自身的性格缺陷:麻木、懦弱、逆來順受。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8期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