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紅《言者我也——<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序-文學論文
王毓紅教授新近完成了又一部《文心雕龍》研究專著:《言者我也——<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在書稿殺青之后,她傳給我征求意見,拜讀之后,也曾提出了一些拙見,以供她參考?,F(xiàn)在,書稿被商務印書館接受,并且即將付梓,毓紅又向我索序。由于自感學識淺陋,故向來惶恐于作序之事,視之為畏途,因而一直拖延至今。然幾經推辭而不得,便只好就我拜讀過書稿之后的若干粗淺認識,以及對毓紅多年來在《文心雕龍》研究方面的學術追求和研究特點,及其成就的一些了解,略陳己見,以不負所望。
王毓紅的這部書稿,是她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期間的研究報告之基礎上,歷經數(shù)載,擴展、修改而成的。據(jù)我所知,這一擴展、修改過程,毓紅可以說是孜孜以求,從全書的框架結構、問題清單,到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問題的考辨、闡述,無不審慎推敲、精益求精,可以說是歷盡學術艱辛,足見她對該著之重視程度。
毓紅在剛剛進入文學所博士后流動站之時,杜書瀛先生和我曾與她有過一次長談,了解到她在碩士、博士學習階段,便一直選定《文心雕龍》為自己的研究領域,她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均以《文心雕龍》研究為選題,在“龍學”方面具有相當?shù)膶W術造詣,成就突出,在“龍學”新生代中屬于佼佼者。因此,我和杜書瀛老師便建議她在站內繼續(xù)以《文心雕龍》研究為選題,在不重復自己已有的研究之前提下,另辟蹊徑,充分發(fā)揮自己擅于中西古典文論比較研究,尤其是中西古典修辭學、文類學、批評話語分析比較研究的學術專長,針對以往之《文心雕龍》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確定新的論域,力求在學術上取得新的突破。
多年來,王毓紅潛心研讀中國古代文論典籍,熟悉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史,一部《文心雕龍》了然于心,在《文心雕龍》理論系統(tǒng)的整體把握,具體的文本解讀和章句考辨,以及《文心雕龍》研究史等方面,基礎扎實,積累了較為豐厚的學術實踐經驗。同時,她對于西方文學理論,尤其是對于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體理論、文學修辭學,以及西方現(xiàn)代語言哲學、文體學、修辭學和話語理論,也曾進行過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讀,在這方面亦具有相當?shù)睦碚撛煸?。尤為可貴的是毓紅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這一知識結構方面的優(yōu)長,從中西比較文論研究的視角,對《文心雕龍》進行文類學、修辭學、批評話語類型分析等方面的深入探究。迄今為止,她已經出版了兩部“龍學”著作,其中之《跨越話語的門檻:在<文心雕龍>與<詩學>之間》(學苑出版社2002年3月版),以中西兩部經典文本——《文心雕龍》和《詩學》為研究對象和切入點,分三編十四章,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比較研究了以它們?yōu)榇淼闹形魑膶W理論中的文體概念、文學本原理論,特別是文學體裁理論,認為中西詩學語境中的文體概念貌合神離,中西體裁理論就研究范疇和分類空間而言是歷時與共時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理論,追求本原是劉勰與亞里士多德詩學理論的共同邏輯起點,他們的文學本原理論本質上是一種形而上的理論,這種理論體現(xiàn)了整個中西詩學話語中人們對最高本體的關懷。
除了專著,她還發(fā)表了“龍學”論文二十余篇,其中選題具有開拓性,體現(xiàn)了學術創(chuàng)新意識的論文便有《<文心雕龍>喻言式批評話語分析》、《<文心雕龍>的互文性》、《<文心雕龍>的時間性》、《劉勰與亞里士多德形而上文學本原理論之比較》、《<文心雕龍>》對偶句法研究、《五音比而成聲文:<文心雕龍>語音修辭探析》、《亞里士多德與劉勰語言本體論及其文學語言觀之比較》等十余篇。我們知道,關于從中西比較文論的角度對《文心雕龍》進行研究,近20年來學界屢有倡導,但更多地僅只流于喊口號的層面,系統(tǒng)、具體、深入的專題性研究成果一直被人們所期待,其原因概出于“龍學”營壘的學人們在治學方面可能于中西文論比較研究較為生疏隔膜,以及對其學術價值之認同度低,而比較文學研究界則生疏隔膜于《文心雕龍》文本、章句,雖亦有一些比較研究的論文出現(xiàn),但是大多是以西解中,將《文心雕龍》作為西論之注腳和佐證,隔靴搔癢,隔岸觀火,終難以深入《文心雕龍》之堂奧。如果仔細品讀毓紅的這些論文,可以發(fā)現(xiàn)她所進行的比較研究,一是講究考量對象的可比性,并且將打量的眼光盡量落到實處,落實到真實的細節(jié)上來;二是在闡釋過程中明訓、析疑、辨析,同處說同,異處說異,不穿鑿附會,不妄事糅合。因此,筆者以為,毓紅的這些研究,在中西比較文論研究方面,尤其是《文心雕龍》的中西文論比較方面,具有添補學術空白的意義。
我們還是把話語回到王毓紅的這部新著《言者我也——<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上來。筆者認為,毓紅在這部新著中以《文心雕龍》的批評話語分析為研究對象,體現(xiàn)了敏銳的學術眼光。首先,研究《文心雕龍》的“批評話語”,給《文心雕龍》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論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問題域。正如毓紅在該著之《導論》中所言,從實質上來講,文學批評是一種話語實踐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言語事實,文學批評話語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構成,是由能指和所指兩項要素聯(lián)合構成的雙重東西,而《文心雕龍》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tǒng)文論樣本,也毫不例外。我們要透徹地研究《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批評之實質和特點,不但要準確地認識《文心雕龍》到底說了些什么,說的對不對,同時對于《文心雕龍》到底是怎么說的,也要深入追究。這一追究實際上就是從能指研究的層面,對《文心雕龍》作批評話語分析,其除了可以使我們對《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批評特點更加明了而外,對于我們認識《文心雕龍》的所指,即內容實質,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道工序。由于批評話語分析是新近若干年來文學理論界才興起的一種研究路數(shù),在以往的研究中因缺乏理論和方法方面的自覺而不被重視。對于《文心雕龍》研究而言,情況也不例外。因此,關于《文心雕龍》的批評話語分析,便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從而致使《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這一重要的問題域基本上處于遮蔽狀態(tài)。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毓紅的這部新著,不但對于《文心雕龍》研究而言,具有開辟了一個新的問題域之學術創(chuàng)新意義,而且其積極性可以影響到這個中國古代文論研究領域。
由于國內文論界的批評話語分析研究,主要是受西方現(xiàn)代文論影響而興起的,用此方法來研究中國古代文論批評話語的可資借鑒的個案還極為少見,因此其學術難度可以想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該項工作不可為,在從事《文心雕龍》的批評話語分析時,王毓紅給自己確定了兩條原則:一是排除把任何隨意的觀念和教條的方法運用到這種分析中;二是避免把那些未經存在論考察的先行的概念、范疇等強加給《文心雕龍》批評話語。之所以如此,其意旨正如該著《導論》所言:“我們選擇的這樣一種解釋《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研究方式,必須要允許《文心雕龍》批評話語能夠從其本身顯示出來,也即這種研究方式應當能在《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現(xiàn)實存在狀態(tài)中描述出這中存在者。假如我們能著眼于《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現(xiàn)實存在的基本狀態(tài),我們就有可能分析出這種存在者的存在?!@一分析旨在把《文心雕龍》批評話語本真的存在狀態(tài)描述出來,并借以展示一種解釋《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視域。這一視域要求我們要在更本真的存在論基礎上分析《文心雕龍》批評話語?!背酥?,王毓紅在該著《導論》中的另外一段話,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她的學術理念與治學思路:
正視并準確地描述《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言語事實,并從這一言語事實出發(fā)闡釋言語是《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一種存在樣式,是本課題的重心。它以靜態(tài)的語言結構描述為基礎進入對《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的動態(tài)考察,既重視語義、上下文、話語各個成分和層次的聯(lián)系,又注意話語的生成和理解,強調整個社會文化語境、說話者劉勰以及其他話語在《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形成中的作用。這種研究把批評文本內在的言語結構作為研究對象,以語言描述為開端,考察劉勰的表述形式及其功能意義是什么?他如何使用語言進行文學批評、闡述文學理論,特別是他怎樣為讀者建構語言信息,讀者如何依照這種語言信息解釋它。盡管從方法論上本課題是一個文學批評與語言結合領域的研究,在解釋過程中,作者不可避免地會從文學批評、語言學相關的文學理論、符號學、文體學、修辭學、敘事學等領域獲得洞悉《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的視界,但基本的興趣是傳統(tǒng)語言學家的關懷:給被使用中的語言形式以解釋。
這一理念和思路,在該著具體的分析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除《導論》而外,該著分5章,每一章又分若干節(jié),根據(jù)批評話語分析的學理邏輯而漸次展開,就生成和體現(xiàn)了《文心雕龍》批評話語特點之聲韻音律、對偶句話、事類用典、敘事議論、象喻托比等,進行了分門別類、細致入微的剖析,從而對劉勰以駢文這一“美文”形式書寫出來的堪稱體大思精、彌綸群言、剖裂玄微之文論巨著的批評話語特色,作出了梳理、歸納、建構,以及具有理論穿透力的深度解析。
關于該著對于《文心雕龍》批評話語之具體分析,以及其中所體現(xiàn)出的學術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性學術觀點,這里不一一列敘,相信熟悉《文心雕龍》文本和《文心雕龍》研究學術史的行內讀者自會明了并且有所認同。當然,即如前面所言,《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這一工作,在一定意義上來講還是一個新的嘗試,就《文心雕龍》研究學術史這一范圍而言,可資借鑒的學術資源還非常稀缺,因此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圓熟的境界,偏失之處恐怕難以避免,就王毓紅的這部著作而言,情況也不會例外。
總之,我個人認為,王毓紅的《言者我也——<文心雕龍>批評話語分析》這部新作,是一部富有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為《文心雕龍》研究別開生面的著作。這部著作的問世,對于推動《文心雕龍》研究的深化和學術創(chuàng)新所可能產生之積極意義,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文章來源于《文藝評論》雜志2012年第2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