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中關于中國形象的“彩蛋”研究-電影論文
這些可以視為導演“惡搞”的彩蛋,在好萊塢電影中越來越盛行。其中也有不少“惡搞”中國的彩蛋。如2009年好評如潮的電影《阿凡達》,在電影2小時10分43秒左右,在攻擊潘多拉星球的龐大的飛船上畫著一條中國龍的圖騰,隨后,那個意圖摧毀潘多拉的將軍還說了一句無關緊要的臺詞,這是龍老大(Its Papa Dragon),我們趕緊打完回家吃飯。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了。
如果把“彩蛋”的外延擴大,即不僅僅指的是導演在電影中安置的一兩幀的鏡頭,而是很短的一個片段,稍縱即逝,無足輕重的片段,再加上演員的一些臺詞,同樣是出于嘲諷、惡搞的目的,筆者在此也列入“彩蛋”的范圍,按照這個標準而言,好萊塢電影中惡搞中國的這些“彩蛋”不少。
如在2005年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撞車》,也引起不少華人的異議。因為影片也有歧視中國低智商的意味在里面。在影片的末尾,當歷經了眾多波折之后的黑人安東尼開著偷來的面包車準備賣掉時,突然良心發(fā)現,他把車里的被販賣的亞洲人釋放了,那些亞洲人以呆滯而無限憧憬的眼神看著這個新的世界,就像來到天堂一樣。下面他說的一句話才是彩蛋,“你他媽的下輩子別再做中國人了”。這本身也暗含著一種種族歧視在里面。那個黑人小混混因為做了件好事,嘴角揚起了微笑,但這種微笑的背后美國人的優(yōu)越感仍然高高在上。
這種用一兩個鏡頭,短小的片段來嘲諷中國的現象似乎是好萊塢大片里必不可少的調味劑,在西方人眼中看起來是美味的、搞笑的,到了中國人眼里卻是苦澀難咽的。這看似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彩蛋”里,作為一種背景化的“他者”形象,也隱藏了導演及導演背后西方人對于中國形象的立場和態(tài)度。
二、惡作劇背后的集體想象物
電影中的彩蛋實際就是導演開的玩笑,而且它稍縱即逝,也很難讓觀眾發(fā)現。但在這種惡作劇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好萊塢電影制作者、導演、西方的觀眾對于中國東方人的一種集體想象。在這種集體想象物的背后,中國人是缺席的,那些形象都是西方人幻想、按照自己的認知和主觀態(tài)度塑造的。“好萊塢用一雙無孔不入、無所不能而又無形的巨手,無情地把所有民族性的東西‘置換’成‘他性’的東西?!雹谶@些“彩蛋”把中國的形象置換成“他者”,也成為好萊塢映射中國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中國的形象被扭曲和被妖魔化,實際上看到的仍然是西方人自己,反映了他們的立場和態(tài)度。
電影中安置諷刺中國形象的有以下這些類型。
?。ㄒ唬╇y民、移民、“豬仔”形象
在《撞車》中,雖然導演表面上是反種族歧視,對各種矛盾和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進行了深刻的挖掘,但主要的矛盾仍然是黑種人和白種人之間的歧視、隔閡與矛盾。中國人、或者說亞裔在里面仍然是充當一種背景,里面的一對中國夫婦實際上是由一對韓國夫婦扮演的,就算是人販子面包車里的亞裔也不一定是中國人,也有泰國人、印度人、越南人等。但是兩個頗受白人歧視的黑人小混混卻統(tǒng)統(tǒng)把長著亞裔面孔的亞洲人稱為“中國佬(Chinaman)”。那個最后釋放了被販賣的亞洲人的黑人安東尼,實際他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種族歧視,雖然他作為一個黑人深受白人的歧視,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比他更為底層的是“Chinaman”?!癈hinaman”比“Chinese”讀起來更含有一種鄙視和貶低的意味在里面。
電影中黑人安東尼每次看到亞裔都會稱為“Chinaman”,甚至最后也因為釋放了“中國佬”而心存欣喜。電影里那些所謂的 “Chinaman”一律都是目光呆滯、反應遲鈍、像乞丐一樣衣服襤褸、命運難測的人。安東尼本人很反感白人喊他們做“Negroes”(黑鬼),他本身也明白這是一種種族歧視,但他喊亞洲人為“Chinaman”的時候似乎彌補了他被人歧視的心理失衡狀態(tài)。由此可見在電影中作為“Chinaman”的中國人地位比黑人受到的歧視更為嚴重,不僅白人歧視中國人,黑人也歧視中國人。而電影刻畫的也是一種背景化的中國人,他們在電影中是一種失語的狀態(tài),是西方人菲勒斯中心主義所安置的“他者”形象,被塑造為無知愚昧的難民、移民和“豬仔”形象。這部電影是2004年在美國上映的,2004年在美國已經有大量出色的華人了,但是影片都沒有去刻畫這些出色的華人,而他們所塑造出來的仍然是早期的難民、豬仔形象的中國人。美國公民對于中國人的歧視仍然是存在的。
(二)侵略者與生態(tài)破壞者形象
在電影《阿凡達》中,如前面所敘,在電影2小時10分43秒左右,飛船側面畫著一條中國龍的圖騰。將軍的那艘飛船名字就叫“dragon”。然而這個鏡頭隱藏得很深,大部分人一般會關注情節(jié)而忽視了這些小細節(jié)。
可以說這個“彩蛋”是安排得有些刻意了。飛船上為什么偏偏是一條中國龍的形象呢?龍,翻譯成英語是“dragon”,在西方的語境中是一種兇殘、邪惡的形象,通常被理解為怪獸。但是西方的“dragon”形象和中國的“龍”形象也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中國龍能夠騰云駕霧,征瑞、兆禍、示威等是龍的基本神性。進入階級社會后,龍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權的神性。龍在中國是一種吉祥神圣的圖騰形象。但是在電影中,同樣也采用了西方dragon的形象,即潘多拉星球上納美人所馴服的能夠飛翔的大型動物伊卡蘭,看起來像介于恐龍和鳥類之間,實際上這是西方龍的形象,在此基礎上稍微變形,龍有雙翼,巨大可飛翔。西方龍的形象被塑造為與納美人友好親近的形象,而中國龍的形象則是具有侵略性、破壞性、攻擊性的形象。在這種形象塑造隱喻當中,納美人實際上仍然是“正義”的西方人,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仍然是中國人。這同樣是西方人轉移和投射的嫁禍心態(tài),導演想批判的是人類,卻把譴責的矛頭指向中國,譴責中國以破壞生態(tài)為代價來發(fā)展經濟,而這種譴責又不顯得那么刻意,而是通過隱藏彩蛋來實現。
?。ㄈ┡`嘴臉形象
在2009年好萊塢電影《2012》當中充斥著同樣的末世論。2008、2009年華爾街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經濟處于嚴重受創(chuàng)的時候,而這時只有中國所受的牽連與經濟危機的損害還沒有那么凸顯,仍然擠在世界經濟地位排行的前列。這種國際局勢下也開始影響到西方人對于中國的態(tài)度。同樣,這也反映在電影當中?!?012》世界末日的到來,最后的救贖圣地就在中國。于是人們紛紛逃亡中國以求脫離災難獲救。筆者在這里也把影片中的一個情景列為“彩蛋”,當他們來到中國四川在登上“諾亞方舟”之前,一些中國軍人把大量的難民排除在外,而只有美國國籍綠卡的人才可以上飛船。這一幕是非常諷刺的。好萊塢導演把中國人塑造為唯利是圖的奴隸嘴臉,他們愚昧無知,只認綠卡不認人。這同樣是西方人的主觀臆造的幻想,中國人在電影里就是對西方人愚忠、為他們服務的人。
好萊塢電影仍在充分發(fā)揮它的豐富想象力,把中國的民族性的東西置換成“他性”,泯滅掉中國人的人性與存在感。中國被“背景化”,處于一種失語的狀態(tài),是西方人幻想出來的奴隸嘴臉,迎合了他們觀影的口味和快感。
除了以上這幾種類型,中國形象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背景”當中,但是這些形象通常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常常是被嘲笑和諷刺的對象。然而又不表現得那么刻意,只是在一些很短小的片段或細節(jié)里表現,似乎在讓西方人一笑之余又不太明顯地傷害中國人的感情,畢竟中國也是好萊塢海外吸金的核心市場。例如在2011年的《變形金剛3》里,也有一個中國的角色,矮胖而笨拙,還特寫了他在電梯里喝著伊利舒化奶的鏡頭,他在電影里仍然是一個小丑的角色,在完成任務后就消失,起著幽默戲謔的效果。真正的“英雄”仍然是由希亞?拉博夫主演的花瓶男。
三、“他者”異國形象的形成原因
為什么好萊塢總喜歡在電影當中用一些短小的片段或者彩蛋來嘲諷中國呢?這些彩蛋或者簡短的情節(jié)把中國的形象置換為“在場的缺席者”。這也反映了西方人是如何從西方中心出發(fā),其菲勒斯中心主義如何把進入好萊塢電影中的東方人形象、中國形象進行了閹割,把中國的形象背景化作為一個“他者”的形象出現。筆者認為中國作為好萊塢一個“他者”異國形象形成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ㄒ唬┭哉撟杂墒敲襟w賺錢的武器
在美國,文化產業(yè)的生產與消費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的比例。大部分雄厚的媒體企業(yè)都是私企,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言論自由成為追逐效益的最好的武器。無論是電影、廣告、新聞、廣播等,言論的自由讓西方人暢所欲言,他們所受到的限制很小,創(chuàng)意不受國家制度的限制,隨意惡搞國家領導是經常的事情。在好萊塢電影當中,這種言論自由也給了導演極大的方便,他們可以隨意惡搞任何一個他們看不慣的對象,同時也可以深刻探討一些敏感的問題。而對于好萊塢惡搞中國,那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為他們有權利這么做,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東方人、中國人在他們電影里的角色。按照他們的想象、幻想、喜好和立場來塑造中國的形象,所以可以隨意在電影里植入嘲諷中國的彩蛋、惡搞中國的形象而不必為此付出代價。
(二)西方中心主義的體現
美國曾經是全球的超級大國,即使目前深受經融風暴的重創(chuàng)仍沒有改變它的狂妄傲慢。美國人在物質上消費著由中國生產提供的日用品,再通過大量電影輸入,打開中國的電影市場來賺錢。其文化輸出已經日益成為美國不可忽視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全球化的好萊塢更是具有無所不能的魔力,它可以通過電影來改變普通影迷對一個偶像審美的標準,也可以通過電影來灌輸它所主張的觀念。在這種“神奇”的魔力背后,好萊塢的態(tài)度就是西方人的態(tài)度,這種通過媒體來控制人們思想的方式已經日益成為新時期的法西斯。它把東方置于它的后殖民主義語境當中,東方形象在好萊塢面前只是一個幻想出來的東方形象,中國所代表的東方形象在這種菲勒斯中心主義的閹割下也成為一個“失語”的“他者”形象,通過這個幻想出來的“他者”,看到的仍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人,他們的立場和態(tài)度。
(三)對中國崛起的恐懼
在電影中,好萊塢對中國形象的情感是復雜的,但在“彩蛋”中,這些形象往往是負面的,被嘲諷以及被愚弄的。近年來中國的經濟迅猛發(fā)展,雖然經濟發(fā)展的背后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對于日漸衰落的西方國家而言,這無疑不是一種威脅。2009年的金融風暴更讓西方國家深受重創(chuàng)。當經濟地位日益下降,西方人在經濟上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困境時,在這種情況下,靠言論自由、人權和道德優(yōu)越感、西方中心的優(yōu)越感來支撐他們僅有的一點信心是個不錯的選擇。對于中國的嘲諷與惡搞頗能滿足西方人自大狂妄的心理。此外,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阿凡達》里植入的彩蛋,指責中國以破壞生態(tài)為代價發(fā)展經濟,實際上在資本主義國家早期,他們也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后來自從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發(fā)表以來,西方人逐漸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目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也發(fā)展到相對成熟的程度,人們意識到破壞環(huán)境帶來的后果,以至于在很多電影里都有這種末世論的憂患意識。西方人又開始站在一個更高的點上來譴責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發(fā)展經濟的中國,而似乎淡忘了他們過去的歷史,他們內心的這種焦灼與不安以及負罪感通過譴責中國來轉移。實際上他們仍然在拼命維持他們日益破碎的道德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的背后隱藏的是對中國崛起的恐懼。
?。ㄋ模v史印記的影響
過去中國華人在美國心目中曾經是“異類”“黃禍”的形象,女性則是“龍女”形象,男性則以“傅滿洲”“陳查理”為代表,過去中國形象曾被好萊塢電影極度地丑化。這些記憶還留存在好萊塢的影史當中,他們對于中國人的厭惡情感仍是有所延續(xù)的。雖然中國的國際地位讓西方人刮目相看,但是西方人對中國的態(tài)度仍然是復雜的。在美國過去曾經多次實施《排華法》,19世紀末還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排華運動,這些都深深了影響了美國人對于華人的印象。好萊塢電影中反映的“唐人街”,是罪犯滋生的地獄。中國華人被好萊塢丑化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在這種被“背景化”的華人形象當中,好萊塢是很少持有好感的,竭盡他們的所能來嘲諷中國。
?。ㄎ澹┏爸S中國也日漸成為好萊塢電影的一種消費
“星、腥、性”一向是好萊塢電影的一種慣用的成功吸金的手段。由明星主演、血腥暴力、性消費這三元素構成的電影一向是大眾觀影的消費對象。好萊塢的電影當中經常都選擇大牌明星來主演,以正義為幌子與惡人進行血腥斗爭,然后再加入一些艷事,通過表現“性”來滿足觀眾窺視欲的胃口,實現凝視的快感。這三個因素尤其是好萊塢商業(yè)制作大片中必不可少的因素?,F在又日益增加了一個新的元素,即在電影中偶爾嘲諷一下中國,惡搞一下中國,以滿足西方人傲慢的自大心理。這種嘲諷與惡搞也日益成為一種消費因素,從電影中西方人仍然能夠自戀地享受一下那瀕危的優(yōu)越感。而之所以選擇不那么明顯的嘲諷方式,一方面說明西方人對于中國形象的情感更加復雜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日益成為好萊塢的海外的核心市場。如果太過火了則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這對于他們的票房收入可沒有什么好處。例如《變形金剛3》上映四天就已經達到40 400多萬元的票房,居于電影排行榜的票房冠軍地位。所以為了票房,好萊塢導演也會很貼心地“照顧”一下中國人的情感,就算要嘲諷也是選擇一種更為隱蔽、不那么刻意的手段,植入彩蛋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四、結 語
觀看好萊塢電影固然是我們精神文化消費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沒必要被好萊塢電影所迷惑,這實際上仍然是美國推行的一種文化侵略與文化霸權。它以它強大的洗腦功能改變全球影迷的思想,我們不能被好萊塢電影帶來的視覺上的快感所迷惑而忘掉本土的民族性。好萊塢電影中這些諷刺中國形象的彩蛋、小片段實際上也正如一面鏡子,反映了西方人對于中國形象的想象、立場、情感的好惡以及態(tài)度。但我們也不必因為好萊塢電影所開的玩笑就抵制海外電影,而需要用一種正確、豁達的眼光來看待。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