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音樂《百尺竿斗》作品分析-藝術論文
作品實際是一種信息載體,里面綜合了作者方方面面的藝術感悟。它包括有:音響表意想象力、音樂審美趣味、風格取向和總體文化素養(yǎng)。因為,一部作品正是由這些涉及多方面的因累來構成的,無論是作為審美經(jīng)驗的演奏積累,還是作為理性觀念的種種思想,都會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行為、題材選擇、作曲思維(包括:結構設計與技術駕馭等等。既然,作品具有如此多的內涵,因而分析作品實際!".就是理解作品,理解作曲家的必由之道。下面我試分析廣東音樂《百尺竿頭》。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出自一則佛教典故。據(jù)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記載:當時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其佛學造詣極高,常被各地請去傳道講經(jīng)。一天,他應邀到佛寺講經(jīng)時,有僧人施禮請他解答關于佛教最高境―十方世界的問題。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唱了一句偈語: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為如果道行的修養(yǎng)到了尺竿頭那樣的境地不再前進,那么,雖然了得,卻還不是純真,即使修到百足竿頭的頂端,仍然不能松勁,絕對不能自滿’也絕對不能中輟,繼續(xù)用心去做,仔細去做,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鞍俪吒皖^,更進一步”是一種尋常人不易達成的豁然境界。也許這就是頓悟,是由凡入圣。到了這種境界,已然得窺法門,已經(jīng)是“得入”了。當然,付出的艱苦和經(jīng)驗不一而足。世界雖大,人生的路也長,但并不是經(jīng)常會有這種機會’有這樣的感悟。大多時候,只是感覺在爬山,在往前走,而這種“一覽眾山小”的享受,只有在一定的巔峰才得體驗。山外自然更有山,大家對此自然也有各自的但我以為,要有“尺竿頭”這樣的震憾.還是很不容易。這萏曲正是對這種永無止境精神的音響禮贊.樂曲以典甩的廣東音樂樂匯,并糅合現(xiàn)代胡琴演奏技法,用多樂段組織形態(tài)寫成的。旋律層次分明,一氣呵成,反映人們不斷進取的精神鹵貌。其旋律特點:樂句有重復兩二:次,時而卜.行時而下行,或漸強漸弱。下行是為了上行的氣勢而營造。所以要拉出氣勢,語氣明亮,這意味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以不能用嬌柔的滑音,以免妨礙堅實向卜.的內涵。
這是一首前后分別附有引子與尾聲的廠段式樂曲,整體呈現(xiàn)為淸晰的五個部分,中間三個部分是樂曲的主體。開頭5個音是一個簡潔的引子,是對人們發(fā)出一個呼喊,向更高山峰攀登的指令。演奏時運弓要有力量和加大幅度的揉弦,使本曲的開頭就給人一種振奮向上之感。
第一段句子組成有長句和短句,長的有七小節(jié),而短的只有兩小節(jié),形成一種行云流水般的感覺。這段構成一個小的起承轉合的變化?!?435”是樂曲的動機,并貫穿在整首樂曲。開頭第一句從第5小節(jié)到第9小節(jié),是由“動機”經(jīng)過三次加花變奏組成,是行進的步伐,走的平穩(wěn)、堅實而有力,加花一句比一句密,力度-句比一句強,層層推進。第二句開頭重復第一句開頭,而后句派牛出另一個素材,用了“留頭改尾”的手法,表示為了向上攀登行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兩句是構成“起”,第-:句幵始是承,二小節(jié)組成,開頭一句也是用了“4351”的動機索材加花組成,接下來是一個獨立的索材,用一個高八度低八度變化重復,這樣既把新旋律記住,又不覺得單調。25小貨又回應到前面的動機索材。26小節(jié)開始是“轉”,旋律開始逐級遞上,給人一種螺旋上升的感覺,其中還夾雜著人們在攀登的喜悅,仿佛可以聽見,每當又登上一個小高峰時,人們快樂的呼喊聲,如那幾個加7打指的“5、6、7”音及七加一點的高音。這里是一個新的素材遞進式的音階卜行,把音樂層層往上推。后面7小節(jié)是“合”,小節(jié)的音型下行后又用了三組重復的切分音把樂曲推上一個小高潮結束。
第二段的句子結構:這是第一段的變化重復,表示了向上攀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反復的過程的,更印證了攀登的螺旋上升的形式,但與第一段不同之處是,可以感覺到人們攀登的腳步是越來越堅實了。這段和第一段也用了大的“留頭改尾”的手法,“起”和第一段的一樣廣承”和第一段的前面一樣而后句音一樣’拍子由2/4改成3/4,”轉”和“合”與第一段相比是縮減句,第一段的長音縮成兩個八分音符的音型,“轉”的開頭和第一段一樣而后面的幾句看起來是材料更新,實際上用動機的素材加花變化而成。結束音也在“1”音上,是完全終止。第三段的句子結構:第三段比一、二段規(guī)整些,看上去是一個獨立的段,但里面也有很多第一段、二段的素材,這段和前兩段有很大區(qū)別是用了“改頭留尾”的手法,“起”的第一句8小療和“承”的第一句8小節(jié)派牛出新的材料,它們相間的地方是音型層層遞減。這句雖然是新的素材,但它的拍子是弱拍起,有動機的銦“0435”?!捌稹钡牡诙?、三句3+4小節(jié)和“承”的第二句3+4小節(jié)完全重復?!稗D、合”也是用了“改頭留尾”的手法,前六小節(jié)是新的材料,而最有意思的是后面把“3”音改“4”音自然的重復了第一段的16到26小蘆的音樂。這段可以感覺到,人們已經(jīng)攀登得很高了,空氣越來越稀薄了,腳步越來越沉重了,有鄴人累/“,走不動了,這時曲中出現(xiàn)了近乎是呼喊的旋律,意在鼓勵他,在攙扶、在拉扯、在向上推他,從87小節(jié)到105小節(jié)就是這個過程。從106小節(jié)到第二段結尾的117小節(jié),出現(xiàn)了一連串較密的音型,營造了較為緊張的情緒,為之后的尾聲的髙潮做了良好的鋪墊。
結尾用了補充性的尾聲,是用開頭動機的素材變化重復和翻高八度變奏,使樂曲完整統(tǒng)一,首尾呼戍。連續(xù)幾個“3521”’由慢到快,然后嘎然而止,表現(xiàn)了人們在攀登頂峰時,非但沒有放慢,而是加快了腳步,當眼前豁然幵朗的那-刻,129小節(jié)沖了1:頂峰突然停頓,表現(xiàn)了人們突然安靜廠當一個理想,一個目的達到時,人們是不是會一時不能相信,而在頭腦判斷、確定。本曲的點睛之處正在結尾的最后一句,當人們歷盡千辛萬苦達到高峰時,并沒有喜形于色、忘乎所以,而是由高音慢慢趨于平緩,最后歸于一片平靜。我認為這正是作者達到了“尺竿頭”后體現(xiàn)出“最是平常心”的境界。
這萏樂曲段與段之間連接嚴密,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自成一體。一般素材變化時又留有余地,用“留頭改尾”或“改頭留尾”的方式,使音樂既有核心又有發(fā)展,樂曲和每個段、毎一句都用“起承轉合”在不斷地變化。音樂素材進行拓展延伸時,非常注意緊扣作為樂曲音調特性的核心材料,通過重復等手法使樂思得以推進,主題突出,富有層次感,是一首簡練、明朗的廣東音樂名曲。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