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調秋色各抒心曲-文學論文
作者:李培榮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7-04人氣:938
尾聯(lián)直抒胸臆,意思是任憑它春花凋謝,秋景更令人陶醉,自己完全可以歸隱于山林之中。據說,此時王維“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全唐書?王維傳》)。他苦心經營輞川別墅,恣意縱情于山水,偶有別離,總是依依不舍,“依遲車馬動,惆悵出松蘿”(《別輞川別業(yè)》)。由此看來,尾聯(lián)所概括的,是逃避官場之險惡、擺脫名利之羈絆后的安適和快慰,高蹈出塵、遠遁山林時的淡泊與灑脫。
天寶十二年(753)以后兩年多,李白隱居宣城,往來江左。自從天寶三年被排擠出京開始第二次漫游,到隱居宣城期間,大約又是十年光景。李白年事已高,又在仕途中屢經挫折,其雄心銳氣自有所減,他盤桓于名山勝水,煉火燒丹,狂歌痛飲,來消磨自己的雄心。但是,“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想法,畢竟是他的終生理想,然而,至今政治上仍無所成就,這種冷酷的現實在嚙咬著李白的心靈。《秋登》就是在這種復雜的心境中成詩的。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睛空。”
首聯(lián)也是從大處著筆,勾勒登樓所見的美景: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陵陽山,佇足于謝朓樓,舉目望遠,此時天朗氣清,宣城如在畫里。比照《山居》,李白的這兩句所概括的景象,雖然也給人一種明朗秀麗的感覺,但少了幽深多了擴大。
《秋登》與《山居》在結構層次上完全相同,頒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是幾筆特寫。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br />這一聯(lián)描寫水和橋。句溪和宛溪夾城而過,夕陽斜照,光輝落在溪流上,溪水淪漣。橫跨溪流的兩座橋,弧形橋梁映上了絢麗的霞光,多像從天空落下來的彩虹啊!《山居》的頒聯(lián)也寫水,一條山溪從松蔭中走出,溪流清淺,閃爍著明月的清輝;《秋登》寫的是雙溪合流,源遠流長,如明鏡夾城,水域闊大而平靜,泛著向晚的紅霞。兩相比較,如果說王詩中的明月清輝,讓人感覺到的是山林的恬靜,那么,李詩中的夕陽霞光,讓人感到晚景中尚存熱烈。李白寫了不少贊美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名詩,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和昂揚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揣摩這一聯(lián)詩,想象詩人營造的壯美意境,也自然會感到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生活激情。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頸聯(lián)注重了秋色的調配,“寒”、“老”煉字凝重。秋光染黃了樹葉,灰蒙蒙的炊煙籠罩下的橘柚梧桐,泛著黃綠交雜斑駁陸離的色調,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渡骄印返念i聯(lián)用修竹、青蓮續(xù)寫著自然的秀美,用浣女、舟子把快樂推向了極至;《秋登》的頸聯(lián)則突起情感波折,用秋天的蒼寒,透露出了心中的悲涼。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br />尾聯(lián)也是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苦悶和孤獨。與《山居》相比,同是直接抒情,但抒發(fā)的情感卻各不相同,王維居幽境樂此不疲,李白懷古人憂從中來。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他同情人民——“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書情贈蔡舍人雄》),他有志于仕途——“無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讀諸葛武侯傳書懷》)。然而,他不為權貴所容,不為朝廷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遠大理想和殘酷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的心靈深受煎熬。登臨“謝眺”樓睹物恩人,聯(lián)想到謝眺近似自身的遭遇,自然會感慨萬千,謝眺便被視為千古知己了。聯(lián)系尾聯(lián)回首頸聯(lián),便可透視到李白心中發(fā)生悲涼秋意的病灶。從寫法上看,頸聯(lián)反映出的那種感受,為尾聯(lián)的直接抒情奠定了基礎。
綜觀全詩,也許有人認為,《秋登》前兩聯(lián)洋溢在壯美景象中的激動,與后兩聯(lián)寄托在蒼寒秋色里的悲涼不協(xié)調。其實,這兩種情感是有聯(lián)系的,詩人正是因為對生活愛得深沉,才在抱負不能施展的時候產生悲涼苦悶的情感。而且,仔細玩味,我們會發(fā)現詩人登樓時心潮起伏、情感變化的軌跡,我們會聽到詩人的震顫心音。
天寶十二年(753)以后兩年多,李白隱居宣城,往來江左。自從天寶三年被排擠出京開始第二次漫游,到隱居宣城期間,大約又是十年光景。李白年事已高,又在仕途中屢經挫折,其雄心銳氣自有所減,他盤桓于名山勝水,煉火燒丹,狂歌痛飲,來消磨自己的雄心。但是,“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想法,畢竟是他的終生理想,然而,至今政治上仍無所成就,這種冷酷的現實在嚙咬著李白的心靈。《秋登》就是在這種復雜的心境中成詩的。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睛空。”
首聯(lián)也是從大處著筆,勾勒登樓所見的美景: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陵陽山,佇足于謝朓樓,舉目望遠,此時天朗氣清,宣城如在畫里。比照《山居》,李白的這兩句所概括的景象,雖然也給人一種明朗秀麗的感覺,但少了幽深多了擴大。
《秋登》與《山居》在結構層次上完全相同,頒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是幾筆特寫。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br />這一聯(lián)描寫水和橋。句溪和宛溪夾城而過,夕陽斜照,光輝落在溪流上,溪水淪漣。橫跨溪流的兩座橋,弧形橋梁映上了絢麗的霞光,多像從天空落下來的彩虹啊!《山居》的頒聯(lián)也寫水,一條山溪從松蔭中走出,溪流清淺,閃爍著明月的清輝;《秋登》寫的是雙溪合流,源遠流長,如明鏡夾城,水域闊大而平靜,泛著向晚的紅霞。兩相比較,如果說王詩中的明月清輝,讓人感覺到的是山林的恬靜,那么,李詩中的夕陽霞光,讓人感到晚景中尚存熱烈。李白寫了不少贊美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名詩,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和昂揚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揣摩這一聯(lián)詩,想象詩人營造的壯美意境,也自然會感到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生活激情。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頸聯(lián)注重了秋色的調配,“寒”、“老”煉字凝重。秋光染黃了樹葉,灰蒙蒙的炊煙籠罩下的橘柚梧桐,泛著黃綠交雜斑駁陸離的色調,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渡骄印返念i聯(lián)用修竹、青蓮續(xù)寫著自然的秀美,用浣女、舟子把快樂推向了極至;《秋登》的頸聯(lián)則突起情感波折,用秋天的蒼寒,透露出了心中的悲涼。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br />尾聯(lián)也是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苦悶和孤獨。與《山居》相比,同是直接抒情,但抒發(fā)的情感卻各不相同,王維居幽境樂此不疲,李白懷古人憂從中來。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他同情人民——“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書情贈蔡舍人雄》),他有志于仕途——“無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讀諸葛武侯傳書懷》)。然而,他不為權貴所容,不為朝廷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遠大理想和殘酷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的心靈深受煎熬。登臨“謝眺”樓睹物恩人,聯(lián)想到謝眺近似自身的遭遇,自然會感慨萬千,謝眺便被視為千古知己了。聯(lián)系尾聯(lián)回首頸聯(lián),便可透視到李白心中發(fā)生悲涼秋意的病灶。從寫法上看,頸聯(lián)反映出的那種感受,為尾聯(lián)的直接抒情奠定了基礎。
綜觀全詩,也許有人認為,《秋登》前兩聯(lián)洋溢在壯美景象中的激動,與后兩聯(lián)寄托在蒼寒秋色里的悲涼不協(xié)調。其實,這兩種情感是有聯(lián)系的,詩人正是因為對生活愛得深沉,才在抱負不能施展的時候產生悲涼苦悶的情感。而且,仔細玩味,我們會發(fā)現詩人登樓時心潮起伏、情感變化的軌跡,我們會聽到詩人的震顫心音。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