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高古渾穆,文書俱老――張裕釗《重修南宮縣學記》的雙重解讀

作者: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李杰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3-07人氣:2665

一、桐城氣度,文采風流――《重修南宮縣學記》的文學分析
盡管《重修南宮縣學記》一直以書法精美名世,鮮有人從文學的角度來理解它,但從本質(zhì)上講,它首先是一篇文采斐然的佳作。其時,張裕釗在京畿最負盛名的蓮池書院擔任主講,應南宮知縣李傳棣之邀,為當?shù)刂匦蘅h學撰文記述這一盛舉,他深感責任重大,精心撰寫之后,又請好友吳汝綸修正:“弟懶慢無可比似,乃至終歲不作一文,一昨始撰得南宮縣學記一篇,寄呈閣下,為是正。年老才竭,于此事已無能為役,請即加批,擲付送信人領(lǐng)下。此乃將勒石垂示后世之文,幸直言相告,萬不得客氣也?!辫b于將“勒石垂示后世”,倍加重視,再三斟酌。可以想見,為求盡善盡美,文章想必經(jīng)過了數(shù)次修改完善,方書丹勒石。那么,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呢?綜合來看,就是思想性和文學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一)大膽拷問時代,積極求新求變
張裕釗雖然終生以治文為事,不問仕途,思想上卻從未離開時局半步,文章、詩歌、書札中到處流露著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王達敏先生曾說:“張裕釗的思想與清季世局緊密相關(guān)。在學術(shù)方面他熔鑄漢宋,以禮學為歸,意欲經(jīng)世,預于當時學術(shù)主流。在情感方面,面對亙古未有之變,他感時憂國的歌哭,是那個時代志士仁人所能發(fā)出的最強音?!焙翢o疑問,《重修南宮縣學記》就是這樣一篇“感時憂國的歌哭”。
文章開篇略述縣學重修之事,然后筆鋒一轉(zhuǎn),由縣學至人才,由人才至科舉,寥寥數(shù)語,主題既明:“裕釗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學。然今之學者則學為科舉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藝取士,歷數(shù)百年而其弊已極?!弊鳛樯彸貢荷介L,能出此語實屬不易??婆e士子“卑陋茍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瞋目攘臂而道者,則所謂仁義道德。腐熟無可比似之言而已矣。”對時世的拷問,發(fā)人深思,并進一步提出考試應該是“欲群天下之士,范之孔孟之道,以端其趨;又益試之諸經(jīng)藝策問之屬,以覘其所蘊蓄。”呼吁“今天下師儒學子,誠得一有志之士,閔俗之可恫,恥庸陋污下之不可以居。毅然抗為明體達用之學,以倡其徒。”議論之末,回歸主題,“今南宮近在畿甸,沐澤游原,且又南宮子所生之邦也。流風遺烈,宜有未泯者。有能聞斯言而皇然興起者乎?”通篇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圍繞縣學重修,展而論之,通過短短數(shù)百字,闡述了自己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彰顯了經(jīng)世致用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念。
(二)繼承桐城余緒,力主雅健文風
張裕釗受知于曾國藩,在學術(shù)派別上被歸入桐城、湘鄉(xiāng)一派。桐城諸儒主張“義理、考據(jù)、辭章”,至曾國藩又輔之以“經(jīng)濟”,至張裕釗,于此四者之外,又倡之以“因聲求氣”之說?!坝麑W古人之文,其始在因聲求氣,得其氣,則意與辭往往因之而并顯。而法不外是矣。是故契其一,而其余可以緒引也?!彼谠鴩挠绊懴拢瑘猿帧坝陕曇糇C入”,主張“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欲為健而厲之已甚,則或近俗;求免于俗而務(wù)為自然,又或弱而不能振?!睆V泛取法唐宋名賢,形成了雄奇雅健的文風,終成大器。
以張裕釗的文學主張來反觀《重修南宮縣學記》,該文“意”、“辭”、“氣”、“法”俱佳,應節(jié)合度,詞足氣昌,切中時弊,立意深遠?!霸a撐┨煜轮卧谌瞬?,而人才必出于學?!本潆m平淡,卻有一言九鼎之象。而歷數(shù)科舉之弊,則有一泄千里之勢:“經(jīng)史百家,自古著錄者芒不知為何書;歷代帝王、卿相、名賢、大儒至不能舉其人:國家典禮、賦役、兵制、刑法問之百而不能對一;諸行省郡縣疆域不辨為何方;四裔朝貢會盟之國不知其何名。”更進一步說這種“人才”有名無實,“烏乎!以彼其人服中外官,膺社稷人民之寄,生民何由而乂安?內(nèi)憂外患何恃而無懼哉?”為救時弊,大聲鼓呼,“毅然抗為明體達用之學,以倡其徒。同明相照,同類相求,水流濕,火就燥,志氣所動,人蹶而興。由一人達之一邑,一邑達之天下,風會之變、人才之奮,未可以意量也。嗟乎!九州之大,獨無一二豪杰之士有意乎此者哉?”這是“那個時代志士仁人所能發(fā)出的最強音”,全篇行神如空,行氣如虹,雅健雄奇之風躍然紙上,繼軌桐城而又發(fā)其所未有。
二、獨辟蹊徑,師古出新――《重修南宮縣學記》的書法賞析
張裕釗被譽為清代碑學大師,書法成就自不待言,連他自己也很自負,曾說“比者吾書乃突過唐人”,張裕釗對《重修南宮縣學記》除了精心考究文辭之外,亦在書法上極盡所能。他曾對吳汝綸說:“其碑已與李梅生及南宮紳士宋弼臣朝楨有約:刻成,當為我拓五百紙,并屬任事者督令工人精刻為要。敬祈足下更與新任陸公、紳董孫公言之是荷。足見此碑確為得意之作,全面展現(xiàn)了他的藝術(shù)才華和書法主張,至今仍閃現(xiàn)著靈性的光芒。
(一) 筆鋒使用方面:中鋒為要,起落斂鋒
從書法史上來看,歷代書家大都強調(diào)中鋒書寫。宋代尚意書風的興起,加之書、畫筆法的相互借鑒,導致了中鋒使用的偏廢,明、清許多書家尤其是碑派書家,甚至主要使用側(cè)鋒書寫,怪態(tài)百出。張裕釗雖被譽為碑派書家,在書寫時多用中鋒,極少偏鋒、側(cè)鋒,有時甚至不惜降低書寫速度來保持筆鋒的中行軌跡。學生宮島詠士曾記述道:“中國書法從漢至唐稱所謂古法,全部是用中鋒書寫,至宋以后中鋒絕跡,開始用片鋒(偏鋒、側(cè)鋒)。領(lǐng)會了宋以后廢絕一千年之久的中鋒,使古法重新復活的人,就是張廉卿先生?!?br />《重修南宮縣學記》可以說是張裕釗筆鋒控制的經(jīng)典之作,銅鉤鐵劃,幾乎筆筆中鋒。為了營造精氣內(nèi)斂、不疾不徐的書法氣韻,還在運筆尤其是起筆、落筆時堅持斂鋒,盡量不使鋒芒外露。張裕釗曾說:“名指得力,指能轉(zhuǎn)筆,落紙輕,注墨辣,發(fā)鋒遠,收鋒密,藏鋒深,出鋒烈?!狈浅I鷦拥孛枋隽藭鴮憰r對筆鋒的控制方法。這種不露鋒芒、極少提按的寫法,似乎是從篆書的筆意中獲得的靈感。“張裕釗多用藏鋒、中鋒、回鋒,特別精于發(fā)筆和收束,滅跡隱端,不見起止之跡,給人以‘藏鋒以含其氣,無鋒以含其味’的藝術(shù)感受?!迸c同時代的趙之謙、楊守敬、康有為、沈曾植等相比,這一點也是比較特別的。當時書壇碑學大興,粗野凌厲、古拙笨重之風頗受歡迎,張裕釗學碑而不泥碑,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寫法,形成雍容端莊、高古渾穆、雅健雄強的學者書風,根除了帖學浮滑和媚俗之病,在晚清書壇是較為難得的。
(二) 筆劃特征方面:外方內(nèi)圓,碑帖互補
張裕釗書法對方圓的運用獨具匠心,在筆畫轉(zhuǎn)折處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外方內(nèi)圓的手法,前無古人,特色鮮明,一直為世人所稱道。《重修南宮縣學記》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幾乎每個字都能夠?qū)⒎焦P、圓筆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其書藝筆法,取法于六朝碑版,筆畫方圓并用,兼參晉唐楷法,流露出一種靈活峻爽的筆姿和結(jié)構(gòu)。”而且,他對方圓的應用不僅存在于筆劃、部首的四角,在字型的構(gòu)造上,隨處都在營造著方與圓的對比,又巧妙地平衡二者的矛盾。此碑中字型大多非常方正,而筆劃卻圓筆頗多,如點、橫、捺、撇等,尤其點畫,均有圓意;筆劃連接、交叉處借助捻筆的筆墨技巧,形成許多圓形的“焊接”形態(tài);橫、豎形態(tài)多取方勢,而撇、捺多劃出圓意等,不一而足,通過著意夸張方圓的對立統(tǒng)一,使每個字都意態(tài)十足,渾融飽滿,避免了板滯、生硬之弊。
《重修南宮縣學記》中方圓的營造其實還可以理解為張裕釗對碑帖的融合化用。魏碑的筆法,方筆居多,圓筆較多,張裕釗卻反其道而用之,多是援碑入帖,取二者之長,營造新體,以筆追求刀的效果,多用外方內(nèi)圓;也以圓筆化解方筆的凌厲之氣,不使其過于僵直,這種方圓并用的寫法,正是張裕釗的高明之處。
(三) 結(jié)字造型方面:方正疏朗,法度謹嚴
“夫書字貴平正安穩(wěn)。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cè)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保吨匦弈蠈m縣學記》結(jié)體合乎古法,又很有特點,在大小、疏密、向背、肥瘦、長短、屈伸、仰覆等方面都苦心經(jīng)營,不隨意作一點一畫,字型方正,結(jié)構(gòu)疏朗,骨力彌滿而氣息貫通;法度謹嚴,情趣橫生,著意營造而不留痕跡,表現(xiàn)了很高的筆墨駕馭技巧。
一是平正為主,不廢欹斜?!吨匦弈蠈m縣學記》具有端正肅穆的廟堂之氣,達到了形式與內(nèi)容的高度統(tǒng)一。同時,張裕釗為避免館閣之病,在保持整體風格端正嚴謹?shù)幕A(chǔ)上,有些字和筆劃大膽地采取斜式,如“方”、“夕”、“為”、“乃”等字,形成一種動靜結(jié)合的美感。另外,夸張地拉長撇的長度、靈活設(shè)定撇的角度,有時撇甚至成了主要筆劃,而橫、豎、捺則相對收斂,形成亦正亦斜的效果,如“天”、“月”、“者”、“屬”等字。
二是字型長方,重心上移。北碑大多字型方正或者扁方,張裕釗在學習北碑的過程中,著意加以創(chuàng)新和改造,筆法采取碑意,而字型剛以唐楷為主,從歐、柳的楷書中借鑒良多?!吨匦弈蠈m縣學記》的字型大多取縱勢,如壯士佩劍,氣度不凡。為了配合字型的修長,還有意識地把字的重心上移,加長撇、豎,使字上緊下松,上部筆劃緊結(jié),下部筆劃開張,給人疏朗、勁健、峻爽之感,如“年”、“學”、“李”、“弊”等字。
三是舒左斂右,開合有度。《重修南宮縣學記》十分注意左右結(jié)構(gòu)字型的處理,很少采用左右均分的格局,與上緊下松對應,多采取左松右緊、內(nèi)緊外松的結(jié)構(gòu),使字型略向左上傾斜。舒左一般借助撇的長展和橫的長伸實現(xiàn),斂右則收縮捺畫,縮短橫畫的右部,形成長短筆劃的強烈對比,如“釗”、“刑”、“稍”、“誠”等字。為了不至于左右失重,還有意識地加強穿插避讓,與左側(cè)的纖細筆劃對應,加強右側(cè)豎畫的筆墨,形成粗重之筆,外方內(nèi)圓的主筆也多在右部,這樣與左邊的長撇、長橫相互牽制,在字型穩(wěn)定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節(jié)奏感和靈動性。
除以上這些特點之外,《重修南宮縣學記》在章法布局方面也顯得氣質(zhì)典雅,骨氣洞達;在取法淵源上注重兼容并蓄,博取眾長。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展開。
張裕釗在世時,感嘆極少有人可以理解其書法的精髓所在,曾對吳汝綸說:“吾歸,于黃鶴樓下,選堅石良工,書而刻之,鑿懸崖石壁,使中空如篋,陷吾書石其中,別用他石錮篋口四周,不使隙也,千百世之后,必有剖此石壁得吾書者?!眻孕徘О倌旰蠖〞腥苏J識到他的書法的藝術(shù)價值。其實,即在當時,不惟康有為對張裕釗贊譽有加,沈曾植嗜張書如命,對于他的詩文、書法成就,曾國藩、劉熙載也推崇倍至,許為“海內(nèi)第一”,劉氏另稱其“文章為當代之冠,書法則本朝一人耳。”時至今日,從者數(shù)以萬計,衍為宗派,號稱“張體”或“南宮體”,影響更是遠播東瀛。何須千百年,張裕釗文名、書名之盛,早已舉世公認?!傲浣袼酪?,其所著文章與書具在,足以傳世行遠,因無俟于沉碑鑿壁之為者。”桐城吳先生此言,正是我們重讀《重修南宮縣學記》的強烈感受。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