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及控制研究
新媒體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早在兩千多年前,被稱為第一媒體的報紙雜志的雛形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報紙卻誕生于1493年的羅馬。五百年后的20世紀初期,以無線電為傳播手段的無線廣播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了第二媒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它以獨特的優(yōu)勢取代了廣播而成為了第三媒體。20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出現了發(fā)展,互聯網——第四媒體也逐漸占據了多半江山,以不可阻擋的氣勢進入到人們的社會和生活中。時至今日,在人們還沉浸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互聯網與無線通訊相結合的產物——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被成為第五媒體,也就是新媒體,它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第一媒體——報紙和第三媒體——電視這些傳統媒體的地位和使用率,是媒體界又一次的革命。
新媒體和舊媒體的定義是相對而言的,隨著新的技術的革新,原有的媒體形式的發(fā)展會滯后于社會的進步,成為舊媒體。而代表先進科技并得到民眾歡迎的媒體形式就會成為新媒體。新媒體具有以下特征:它的產生是建立在高新科技的發(fā)展基礎之上;依靠新的傳播技術的支持;與傳統媒體相融合;在傳播方式和商業(yè)模式方面具有創(chuàng)新性。
一、新媒體的積極社會影響
(一)新媒體帶來全新的信息來源
隨著手機媒體的普及,利用手機進行信息接收、傳播的微博、微信等溝通方式逐漸占據了人們的生活。地鐵上、公交上隨處可見低頭使用手機來接收信息的使用者。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報紙、電腦、電視,轉而選擇更容易攜帶的手機進行溝通交流。例如許昌電視臺結合目前媒體潮流的發(fā)展,積極向互聯網傳播平臺進軍。為了使用戶更方便快捷地閱讀新聞、了解咨詢,它研發(fā)了許昌第一個具備視頻功能的智能手機客戶端“看許昌”,在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上都可以使用。此舉在迎合當前流行趨勢的同時,也大大地開拓了許昌電視臺的影響力,人們可以通過“看新聞”這個客戶端來了解每天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真正做到足不出戶,思通千里。
(二)新媒體滿足了受眾的信息訴求
社會發(fā)展的實質是個性不斷被尊重、被承認的過程。個性的發(fā)展始終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但是傳統媒體卻將受眾和傳播者割裂開來,受眾除了接受信息就再也不能做什么了。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情況,受眾的訴求得到了極大的重視,甚至成為了媒體的一部分。人們在享受手機媒體帶來的快捷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表達自己對于事件的看法、呼喊出自己的聲音,在世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許昌掌上微信平臺就滿足了受眾的這一需求。它通過今年的努力,每天堅持發(fā)布權威新聞、生活信息、金融資訊等。在發(fā)布信息的同時給了受眾極大的發(fā)表觀點的平臺,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與受眾互動,所以成為了許昌最有影響力的微信平臺。2014年和2015年許昌市人大、政協也選擇掌上許昌這個微信平臺來傾聽民聲意見、關注百姓心聲。
(三)新媒體提供了新的交流平臺
新的信息交流平臺不僅僅影響著人們的交流習慣和交流方式,而且也改變著信息的來源和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微博的誕生就是一個典型代表。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曾經提出一個六度理論,在陌生的人際網絡中,如何你想認識一個人,只需要通過六個朋友的聯系,便可以結識他。根據六度理論而創(chuàng)建的微博的運行模式就是如此,它在某種程度上使得聯系的人數大為減少。無論是明星還是陌生人,只要你愿意去關注他,就可以了解他在微博上的一舉一動,并利用發(fā)布、轉發(fā)、評論的形式與他互動,縮短了六度理論所需要的空間和時間距離。許昌電視網和許昌電視臺就看到這這一特點,申請開通了欄目的微博,通過微博這個新的交流平臺來了解受眾的喜好,關注受眾的興趣點。目前關注許昌電視網的微博粉絲已經有八萬余人,其社會影響力也大大地提升。
二、新媒體的消極社會影響
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有其兩面性,新媒體也不例外。它在給人們生活和時代發(fā)展帶來便利、引發(fā)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有:1、帶來思維的淺表化。手機媒體繼承了傳統媒體的優(yōu)點,能夠集文字、畫面、聲音為一體,從而使得受眾能夠更方便地獲取信息。但是這一點也影響了受眾的思維模式。受眾在遇到不懂的問題和無法判斷的事情時就立刻上網去查,或者在微博里建立話題,傾聽大家的意見。這樣一來,受眾的思維就進入了碎片化的模式,他們無法全面地考慮事情的前因后果,或者只注重結果,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2、虛假信息和謠言泛濫。手機媒體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和快捷性的特點。無論是發(fā)布新聞的時間還是傳播新聞的速度都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因為這些特點,手機媒體發(fā)布的消息往往是片段的、細節(jié)的,沒有完整地呈現出事實的原貌。例如在7·23動車事故發(fā)生四分鐘之后,手機媒體上就出現了一條有關的微博,這條微博的出現比傳統媒體的報道要提前了兩個多小時,它使大眾及時得知了事故的發(fā)生,并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救援措施。但是其社會影響也比較深厚,一些人無法判斷出此事件的社會影響力,僅僅憑著一己好惡就進行轉發(fā)和評論,給社會安定造成隱患。3、缺乏相應的監(jiān)督和把關。傳統媒體所傳播的新聞是在經過事實驗證之后,呈現給受眾的信息都是經過過濾后的,沒有了虛假、片段的消息。但是因為手機的迅捷性,傳統媒體的驗證、監(jiān)督、把關作用蕩然無存。人們只選擇自己需要的、感興趣的話題和消息,這些消息是否真實,則很少有人去關注。這樣一來,在大眾之間肆意傳播別有用心的信息就會引來民眾恐慌和無所適從,給了不法分子以犯罪的有利平臺。
三、新媒體社會影響的控制策略
新媒體在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那么如何對于其消極影響加以控制呢,本文給出了以下建議:1、國家和政府的宏觀政治控制。2010年期,國家規(guī)定手機上網必須實名登記,這表明我國政府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于手機媒體隨意傳播謠言、虛假信息的管理。2006年,貴州省出臺了我國第一個手機報管暫行辦法,代表著我國在手機媒體的法律法規(guī)的政策和監(jiān)管上不斷地進步。2、技術層面的控制。新媒體憑借技術而擴展其影響,自然也可以通過技術來控制器負面信息的傳播。這樣的技術分為軟件和硬件兩方面。在軟件方面,對于手機用戶來說,最大的隱私就是個人信息和財產信息不被竊取。所以在使用軟件時,要主要軟件是否帶有病毒,是否從正規(guī)的渠道進行下載。軟件的開發(fā)商在發(fā)布軟件時應該注重防竊取功能的加強,對于信息丟失和竊取做好防范工作,保護好用戶的個人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硬件方面,手機硬件在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如密碼解鎖、指紋解鎖和面部解鎖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手機的安全性。同時也對于負面信息的傳播起到了一直作用。3、媒體行業(yè)的自律。在法律和技術無法交叉的空白區(qū)域,就需要媒體行業(yè)進行填補。媒體行業(yè)首先要進行自我約束,從自身出發(fā),控制負面信息的發(fā)布,控制信息的傳播范圍,避免出現傳播范圍過大,無法掌控的局面。同時運營商和制造商為了增強競爭力、降低成本而植入手機的一些收費軟件和廣告,也是負面信息傳播的主要路徑,所以運營商和制造商應該增強社會責任感,不能僅僅從經濟利益出發(fā)。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