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媚人”——看《林泉高致集》山水擬人化的美學價值
在宋代,山水之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宋代美學界,宋代繪畫中,不管是在山水或者是在花鳥方面,對寫生都非常重視,也就是“師法造化”,到了兩宋時期,寫實技巧與形式達到登封。山水一直都是墨客文人詩情畫意的題材,而《林泉高致集》就是對山水之美的完美闡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后世山水畫的發(fā)展,翻閱大量美學書刊,就會發(fā)現(xiàn)山水畫的美學價值時不可估量的,山水極為“媚人”。尤其是兩宋的宮廷畫院,其繪畫技巧為我國后來的繪畫界做出了極大貢獻,而作為當時宮廷畫家之一,郭熙的山水畫對我國繪畫龔賢可謂子午不讓須眉。
郭熙,北宋山水畫家,字淳夫,生卒年不詳,溫縣人?!读秩咧录肥枪跞ナ篮螅兴膬鹤庸颊砭幾?,《林泉高致集》一方面總結了郭熙生前創(chuàng)作藝術實踐經(jīng)驗,另一方面,又對后世山水畫的進步與發(fā)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我國眾多歷史繪畫作品中,郭熙的作品并不能凸顯,然而,郭熙的繪畫理論卻讓他在我國山水創(chuàng)作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此外,《林泉高致集》的誕生,也標志著我國山水畫理論的成熟。本文對臨泉山色的描繪比比皆是,并將山水用人格美表現(xiàn)出來,可謂真山水,真性情。
一.山水情媚化
俗話說,山水媚人,但是媚在哪里?在《畫山水序》中,宗炳就曾經(jīng)說過:“山水以形媚道,仁者樂也”,也就是說,自然山水用其形質作為取悅于道德方式,仁智者愉悅。此處所說的“媚”可視為動詞解釋,初步將山水擬人化,之所以仁者會愉悅,是由于山水的取悅。但是,山水又怎么會取悅于人呢?《畫山水序》中,宗炳僅僅提到了山水的秀美,然而卻為對山水如何秀美進行具體描繪。而在《林泉高致集》中,盡管郭熙未提到“媚”,卻對自然山川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將山水之媚充分道出[1]。郭熙完全詩化的描述如同一支具有魔力的畫筆,將山水的美貌巧妙描繪出來,在郭熙心里,山不再是簡單的山,而是有生命、能呼吸的山,“山,以草木為毛發(fā),以水為血脈,以煙云為神情,所以,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美,得煙云而媚人?!痹谧诒碚摰幕A上郭熙對山水之媚進行了完美詮釋,也可以說,《林泉高致集》發(fā)展與延續(xù)了《畫山水序》。
所謂“媚”,其實就是揮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杜甫曾經(jīng)詩曰:“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詩中的佳人還能幽居空谷,更何況是墨客文人呢?此外,竹林七賢中“登山臨水,經(jīng)日忘歸”的阮籍等等,都能夠充分反映出這些文學志士眷戀山水之感情。但是,這種感情從何而來?又該怎樣理解山水之媚呢?他們是贊嘆山水也和女子一樣多情嫵媚嗎?不是,自然界中,存在雄偉壯觀的山,也存在婀娜秀麗的山;存在巍峨大氣的山,也存在秀氣多姿的山。像北方的山,充滿著男人般的陽剛,而南方的山,則收納著女人般的柔美。如果說南方有著嫵媚的山還能理解,然而,在理解北方的山時,則不能只是從字面中簡單描述[2]。所謂山水之媚,其實就是墨客文人對山水那種欣賞與熱愛,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滿于?!?,用自己的感情將山水視為心愛之物,山水以形媚道,所以,只有將感情投進去的人物才會在山水中讓自己心情愉悅。
眾所周知,宗炳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畫山水序》屬于我國山水畫論的鼻祖,而郭熙所創(chuàng)作的《林泉高致集》對《畫山水序》進行了更加深入性的延伸與擴展,同時將我國山水畫論進行更高層次的提升。也就是說,若是宗炳第一個注意到了山水這一美女,同時又為這個美女寫了廣告語和贊美詞,那么,后來的郭熙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將美女送到耀眼的T臺上的星探。在《林泉高致集》開篇,郭熙就寫道:“墨客文人之所以贊山水,宗旨為何處?所謂漁礁,隱逸之適也;泉石,嘯傲之樂也;丘園,養(yǎng)素之處也;猿鶴,飛鳴之親也。煙霞圣仙,其情常愿不得見;塵囂韁鎖,其情常厭。此乃太平盛日,帝王之親兩隆心,茍潔一身出處,義節(jié)斯系,離世絕俗而行,非仁人高蹈遠引,必與黃芪旗應捋童芳哉!紫芝之嘆,白駒之詩,皆非長往者也。故,煙霞之侶,臨泉之志,耳目斷絕,夢寐在焉,而今置妙手于郁然山,坐窮泉壑,不下堂席,鳥鳴轅聲依約于耳,水色山光奪目煌漾,豈不快于人哉,實獲我心,由此貴夫山水創(chuàng)作之本意也[3]?!睆倪@段話,我們能夠體會到郭熙在感受山水之美時,他的情感是非常豐富而細致的。郭熙之所以能夠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盡管郭熙主要繪畫來源與靈感是從李成處所得,但是,郭熙并未對同期繪畫藝術家的作品視為不見,盡管郭熙不能稱為是在繪畫中開宗立派的歷史名人,但是,郭熙有著精確的判斷力,敏銳的嗅覺和平凡人所無法超越的綜合能力,郭熙的這些能力讓我國山水畫第一次在他的作品中有了集大成。此外,郭熙也提出并完美的回答了歷代墨客文人都喜歡進行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原因,出發(fā)于君主戀山水,到士人喜歡進行山水創(chuàng)作,世俗紛擾、塵囂羈絆等,這些都是君主所厭惡的。他們所向往的是林泉之心,所以,在山水面前,他們魂牽夢繞,在他們的筆端,山光水色妙趣橫生。正是這種對山水的一腔熱愛,進而在我國繪畫史中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山水作品[4]。
二.人物形象媚化——真山水,真性情
就一定程度而言,也可以將“媚”視為一種境界,此境界對簡單的眷戀山水情感進行了超脫,從“可望可行”進一步升華為“可居可游”,其根本原因是,將山水與主題進行完美融合,將山水當作人類生活的居所,使得人與自然有著更為和諧圓融的關系,同時也逐漸有著更為親切的感通。正是因為自然和人這種相互融合的關系,才會將山水在一定程度上擬人化,正所謂親上加親。
俗人常道:“士為悅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山為愛己者妝,它不斷的在各個季度變換著自己的裝束。
山用它豐富多多姿的妝容面貌向世人展現(xiàn)其風采。而郭熙則用一顆畫意的心讀山水、品山水,并用他詩人的眼光去觀察自然,挖掘自然的詩意與唯美,并將其用詩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得山水的形象更加活潑而生動。自然美可以無窮大,人贊美自然的情感也會無窮遠,所以說,眷戀自然的心是無邊界的。歷代文人志士之所以會隱逸山林,可能是因為對世俗的厭倦、也可能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他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中,轉移自己的情感,并將其賦予山水,使山水獨具人性之美[5]。從根本上說,將山水擬人化其實就是畫家借用山水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山水也就有了活力與精神。
在《林泉高致集》中,多次提到“真山水”,就表面而言,文中所提到的真山水可以提供給作畫者一個創(chuàng)作框架,好像在告訴世人,若學畫者的作品與真山水這些特點相背離,那么其所畫并非真正的山,而唯有對大自然進行認真觀察,才有可能描繪出自然真正的美,后來很多畫家都以此作為畫山水之根據(jù)[6]。真山水在繪畫中的重大意義是不可置否的。將這一表層剖開而言,真山水的真正價值并不只是為藝術創(chuàng)作而生,真山水是山水性情的深入體現(xiàn),從描寫山水外形到描寫山水的變化,我們可以領略到具有生動和氣韻的山,此點充分印證了山水媚人。郭熙完美的、不漏痕跡的詮釋了宗炳所提出的山水傳神論[7]。山水傳神終究所描繪的還是人之情境。任何被賦予的山水人性化其實都是人的主觀指向性,是人內心的寫照。
三.結語
人的氣質與品格和自然界事物的形態(tài)與性質相互輝映,也可以說,山水史情感氣質和人格進行相互溝通的完美對象。在自然界中,山水要它的獨特風韻來感染人,而人又將山水進行擬人化,這就使得山水與人形成一種移情功能與人化關系[8]。“春山連綿煙云人欣欣,夏山繁陰佳木人坦坦,秋山搖落明凈人瑟瑟,冬山翳塞昏霾人寂寂。觀此作使人新生此意,猶如真置此山中,而唯美之景外意也,觀落照平川而思望,觀清白道而思行,觀幽人山而思居,觀泉石林木而思游。觀此作品而令人心生此意,猶如真山水在于此,此外畫作之妙也?!备鶕?jù)這種天人感應的思維基礎,很多古人志士都會將人格的養(yǎng)成與山水之媚進行融會貫通,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環(huán)境就是自然界[9],也可以說,自然界與人類密不可分,自然界不但可以帶給人們所必須的生活用品,同時還能讓人們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自由與快樂。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