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儒家思想解讀
《中庸》建構了儒家思想的理論體系,從天道,人道層面對儒家思想的內(nèi)涵,以天道的理論高度解析了倫理人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確定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是對儒家的創(chuàng)新和綜合,將道德和修養(yǎng)作為核心,讓先秦的儒家理論上升到了一定的哲理高度。
(一)《中庸》儒家的人性思想
“天命之謂性”的天人關系的解讀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性與天道也是儒家的重要思維模式,但是由于孔子的對于天道和人性的局限性,并沒有將其詳細闡述,而在《中庸》對天道與本性進行了歸納解讀,并以天道為突破口確立了人的本性的由來,認為當天道賦予包括人在內(nèi)的萬物時,天道也就自然地融于萬物和人之中,將世界的本質(zhì)看作是人力無法控制的自然,也就是天道。天道是萬物與人生存的根源,天道的自身變化和運動會產(chǎn)生萬物與人,同時在變化中將天道賦予萬物和人。《中庸》詳盡的敘述了天與物,人的關系,將生命和價值賦予天道的本體根源上,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升華,對孔子思想的延續(xù)和提高,強調(diào)了人,物,天的本質(zhì)的統(tǒng)一??鬃拥摹叭省庇^念創(chuàng)新地解答了人的道德本質(zhì),而《中庸》以一個明確的天人關系理論,直接了當?shù)卮_定了人天的性質(zhì)和關系,明確了人所具有的獨立身份,將自尊,自由,自身意識溶于孔子的儒家思想中,積極地打下人的道德存在基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后世儒家理論和思想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中庸》“率性之謂道”延續(xù)并發(fā)展了“盡心”,“知性”,“知天”的儒家思想,強調(diào)“率性”也就是遵循本性,遵循天道賦予人的本質(zhì),使人在日常的倫理和社會關系中符合道德規(guī)范,也就是“道”?!吨杏埂氛J為如果人可以遵守天道給予的本性,便可以自然而然的符合社會關系中的理和道?!吨杏埂穭?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性由天命,但是人道和天道都是“道”的不同方面而已,本質(zhì)是相同的,也就是“道不遠人”,人只要遵循心性里面的道,就都能天人合一,得道?!吨杏埂分械摹奥市浴?,與孟子儒家思想中的“盡心知性”類似,孟子儒家思想中,天道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只有擴展本心才能識得天性,其用道德屬性來解釋人心,《中庸》雖與其類似,但是在于人性來源的方面,《中庸》與孟子的儒家思想不同,它認為天是外在的某種理性的意識或精神內(nèi)涵,并不是存在于人的心性之中。《中庸》以天道給予人性善,給人性的本質(zhì)依據(jù),性善自于天命,超越了孟子的儒家思想?!吨杏埂返娜寮宜枷霝樾陨普撎峁┝死碚摰幕A和支持,與此同時,《中庸》又提出人很難總遵守規(guī)范,也就是“率性”,達到天道與人道的統(tǒng)一,也就是“君子之道…雖圣人亦有不能焉”。并因此提出來了:“修道之謂教?!钡乃枷搿?/p>
(二)《中庸》儒家的政治思想
書中“修道之謂教”的關核心問題是 “教”,所謂的“教”就是孔子《論語子路》中提出的 “富而教之”的“教”,這實際上是中庸儒家思想的政治層面的體現(xiàn)?!吨杏埂返膶懽髂康木褪侨寮曳乐沟澜y(tǒng)的混亂和失傳,提出來以“教”來實現(xiàn)人道政治的設想,該書的整篇都圍繞著建立合理社會秩序的問題,其中在“哀公問政”章節(jié)詳盡地闡述了儒家的政治理論思想。通過哀公問政,《中庸》提出了儒家特色的政治思想的方法,途徑和理想?!吨杏埂返娜寮艺嗡枷氲膶崿F(xiàn)途徑基本上與儒家另一代表作《大學》類似,提倡“正己”而“三達德”及“五達道’最后遵“九經(jīng)”,這與儒家思想的“修齊治平”途徑一致,也與孔子在《論語子路》和《論語顏淵》,以及《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儒家關于政治的思想契合。同時孔子的“以仁攝禮”的意識在《中庸》.中也得到相應的關注,并繼往開來般地提出了“孝”的人文思想,為社會合理的社會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內(nèi)在基礎,體現(xiàn)出來《中庸》濃厚的人文關懷的儒家思想意識。并且《中庸》在教的方面考慮到了個人的差異性,強調(diào)“治人,改而止”,體現(xiàn)了對個體的尊重,提倡對每個人行中庸之道,教的途徑不僅僅通過“禮樂刑政”,更要注重內(nèi)在對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的教。在一定程度上,中庸其實就是讓人自覺的君子之道來得道。另外通過對圣人和君子的德性充分分析,來深入地表達儒家的仁政和仁治的思想,其將天道,人道和政道密切結合在這一思想中,旨在達到儒家提倡的教化天下,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理想。
(三)《中庸》中儒家“忠恕”的中庸思想
《中庸》中所代表的“中和”以及“誠”是儒家文化的靈魂,也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它們是儒家想的最頂級的哲學思想范疇,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世界觀和理想目標,同時也是實現(xiàn)儒家思想的方法論,也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儒家的忠恕之道,《中庸》中主張人們要學習和落實儒家的“忠恕之道”,也就是孔子所說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庸思想的進一步拓展發(fā)揮,同時還要求人際關系的形成和處理上要符合 “中庸之道”?!吨杏埂诽岢鰜碇杏怪肋@一儒家思想的原則,包括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所謂慎獨自修或自省意識在《中庸》第一章中明確提出:“道也者,…君子慎其獨也。”也就是在《中庸》中要求人根據(jù)儒家思想,自覺嚴格地約束自我行為,并進行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當個人獨處時更要自我反省,謹慎行事,自我監(jiān)督教育,恪守中庸之道,做到“誠仁善圣”,如能慎獨自修則能達到“知遠之近,…可與入德矣”。 而忠恕寬容的思想則取自《中庸》第十三章,這一思想實際上源于《論語里仁》,繼承了孔子忠恕的為人之法,并將忠恕的思想拓展為仁政,仁道的政治理想,并發(fā)揚了儒家的忠恕和受教之道,進而創(chuàng)新地提出“以人治人”,要求人堅持忠恕之道共處,達到“素其位而行…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不僅如此,《中庸》還提出了“能近取譬”的實際方法來實施其忠恕的理想。至誠盡性是《中庸》關于施行儒家中庸思想重要理想目標,希望達到“唯天下至誠…與天地參矣。"《中庸》認為只有堅持儒家的誠仁善美的思想,發(fā)揮天道賦予人和萬物的本性,可以達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達到了至仁至善的理想境界,達到與天道平等的位置,從事實現(xiàn)天人合一。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zw/1534.html《芒種》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