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斯·沃克作品中文化身份探尋
艾麗斯·沃克美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以及社會活動家。沃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并取得了空前的影響。她的作品包括小說《紫色》、《格蘭奇·科普蘭的第三次生命》、《梅麗迪恩》等,小說集《愛與煩惱》以及詩集《一度》等。《紫色》是沃克的代表作品,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黑人女性轉變以及成長過程,充分的向我們展示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現(xiàn)狀。她們忍受著來自種族與性別雙重壓迫,不僅如此,小說還向我們展示黑人女性為了擺脫這種壓迫而做的不懈努力,體現(xiàn)了當代黑人女性的生活與未來的渴望,可以這樣說,這部小說實質上是一部宣揚黑人女權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說為沃克迎來了極大的聲譽,《紫色》于1983年獲得了美國文學的三項大獎:普利策小說獎、美國國家圖書獎以及全國書評家協(xié)會獎。不僅僅是《紫色》,沃克的其他作品也都反映了一個主題,這就為黑人特別是黑人女性的自身權利而不斷地吶喊與奮斗。目前學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女性主義方面,對其作品背后的文化意義很少關注,本文就將從這方面入手,研究其作品中對文化身份的探尋。
一.黑人女性意識的覺醒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美國黑人女性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成為社會的邊緣人,我可是這樣形容黑人女性的:“她們被懸吊在歷史的時空中,她們的選擇非常有限---要么自殺,要么被男人、孩子或各種各樣的壓力耗盡一生。她們走投無路,她們根本動彈不得,直到她們有了可進入的空間?!蔽挚松钪挥信宰陨淼囊庾R覺醒,她們才會找屬于自己的文化認同。
首先,沃克作為黑人女性的發(fā)言人,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喚起黑人女性的意識覺醒,使她們對自己的身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她們了解生活中不僅僅只有男人和孩子,黑人女性可以做許多的事情,讓她們對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肯定。沃克認為壓迫黑人女性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種族主義,一個是性別主義,我們先看一下種族主義。在美國的社會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白人,黑人沒有任何的社會地位以及政治權利,更不用說黑人女性了,美國社會本身就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這種歧視本身就讓黑人女性無論是歷史層面或者現(xiàn)實層面產生了消極情緒,蒙蔽了她們本身所具有的存在價值,讓她們從根源上就認為自己是外來者、邊緣者,她們沒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同時也被拒絕在現(xiàn)有文化之外。但是,沃克的作品中卻否定了這一切,認為黑人女性有著屬于自己的文化身份,黑熱女性只有充的的認同自己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女性意識的覺醒代表了其對文化身份的認同。
其次,除了種族上的壓迫,黑人女性還受到性別上的壓迫,這種壓迫來自于黑人男性。以往的文學作品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沃克許多作品中的女性都忍受著來自丈夫和父親的欺凌,女性的職責就是服侍好丈夫以及照顧好孩子,同時還要忍受來自丈夫的侮辱與虐待,這些女性完全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義,更別說是對文化身份的探尋了。例如《格蘭奇·科普蘭的第三次生命》中的瑪格麗特和梅姆,她們就是逆來順受的典型,最后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黑人男性的這種行為尤其深層的根源,他們長期的受到白人男性的摧殘璀璨與壓迫,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這些使得黑人男人的心理產生嚴重的扭曲,他們只有在妻子女兒女人的身上找到男性的尊嚴與認同。但是這種認同并不是對自己身份真實的認同,只不過是一種歪曲的理解,并且同時阻礙了女性對自己文化身份的探尋。
二、對黑人男性身份的重新界定
閱讀沃克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沃克一開始對黑人男人持有批判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是造成黑人女性現(xiàn)存生活遭遇的根源之一,但是沃克逐漸意識到,黑人女性要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與權利除了女性自身的覺醒與團結外,還需要黑人男性的覺醒與團結。
首先,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因素,黑人男性長期被排除在經濟與政治領域,他們的內心深處同樣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權利與平等,但是,這種傳統(tǒng)的歧視力量太難以改變了,他們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一切,進而導致了他們扭曲變態(tài)的心理。但是沃克在小說中并沒有一味的去批判貶低他們,沃克用自己關照女性同樣的眼光來關照審視黑人男人。這些男人雖然具有缺點,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就沒有改過自信的機會,黑人男性與黑人女性一樣,他們都需要重新找回屬于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及靈魂歸屬。例如小說《格蘭奇·科普蘭的第三次生命》中的格蘭奇·科普蘭,他一開始是一個心理扭曲變態(tài)的男人,無情的虐待打罵妻子,無視自己的兒子,最后選擇了離家出走,在回來的時候已經物是人非,妻子死了,兒子進了監(jiān)獄,只留下孫女露西,這時候的他已經改變了,他主動地照顧露西,希望她能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但是出獄的兒子想要回撫養(yǎng)權并且繼續(xù)控制露西,這時候的格蘭奇·科普蘭選擇結束兒子的生命來換取露西的未來,為此格蘭奇·科普蘭同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這種精神卻在露西的身上繼續(xù)延續(xù)下去,格蘭奇·科普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價值與文化身份。
其次,英國女性主義作家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雙性同體理論”,借此希望女性與男性達到完美的和諧狀態(tài),在沃克的作品中同樣有著這樣的思想傾向。沃克認為黑人女性要想改變現(xiàn)存的境遇,必須先要黑人男性覺醒,黑人團體內部必須團結一致,互相關愛,用整個黑人團體的力量去對抗殘酷的現(xiàn)實,進而改變現(xiàn)實氣的黑人應有的權利。沃克的這種想法的確具有先見性與可行性,并且其相信這一定會做到,所以沃克小說中男性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如《紫色》中西麗的丈夫,我們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叫什么,當西麗最后回到家得時候,她的丈夫已經徹底改變了,變成了內心充滿愛的一個人,進而西麗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艾伯特,這代表他重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身份。除了西麗,索菲亞與哈波也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黑人男性的改變使得女性首先在性別壓迫上出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接下來只有二者團結起來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三、對黑人文化傳統(tǒng)的尋求
文化身份是“一種共有的文化,共享一種歷史和祖先的人們共享這一文化......文化身份反映共同的歷史經驗和共有的文化符碼。對于一個民族、一個種族尤其是出于邊緣的非主流社會中的人來說,文化身份標志著一個人是誰、從哪里來、應該擁有什么樣的尊嚴和地位?!?/p>
首先,作為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沃克深深地感受到了黑人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流逝與消亡。在黑人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過程中,沃克深知如果沒有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后盾與支撐,黑人特別容易受到現(xiàn)有價值觀的誤導,要想取得最后的勝利是異常艱難的,要想取得最后的勝利,必須用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自豪感為支撐,這樣才能使得斗爭不失去方向和流于表面。我們都知道,對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認可,首先就是對自己身份的認可,沃克認為由于美國價值體系的沖擊,黑人逐漸失去自己民族的價值與信仰,這樣黑人就失去了自己的身份,沒有自己的文化認同,越是這樣黑人就越處于社會的邊緣,以此類推,黑人是不能取得實質上的平等,所以黑人必須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怎么樣才能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呢?沃克給出的答案就是:到黑人自己獨有的歷史文化去尋找。
其次,沃克在作品中通過黑人女性向我們展示了黑人獨有的文化傳統(tǒng),展示傳統(tǒng)的過程就是黑人找到文化身份的過程。在小說《紫色》中,西麗幫助妹妹脫離了現(xiàn)有的生活困境,耐蒂就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行,當她踏上了非洲的海岸時,她的心中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情,這種感情觸動著耐蒂的心靈與靈魂,她為養(yǎng)育自己祖先的土地感到無比的自豪,此時的耐蒂已經將自己與先輩們建立起了聯(lián)系,終于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身份。除了耐蒂,西麗與索菲亞一起縫制百衲被,百衲被也是黑人女性獨有的一種技藝,兩人在縫制的過程中逐漸的消除了隔閡與恩怨,并結成深厚的姐妹情誼,在生活以及爭取權力時互相幫助,各自使得對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身份。
綜上所述,通過沃克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她對黑人生存現(xiàn)狀的擔憂,特別是對黑人女性,黑人要想取得最后的勝利,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首先就是要找到真正地自己,要對首先肯定自己的文化身份,這種探求不僅僅是身份的認同,還包括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可以說二者是相互補充的。無論如何,沃克的作品又一次讓我們了解了美國黑人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她為此做出的努力,同時也真正的引導了廣大黑人尋找真實的自己。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