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遲子建鄉(xiāng)土小說生態(tài)研究

作者:謝麗娟來源:《芒種》日期:2015-08-21人氣:2846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現(xiàn)代生態(tài)學關注的基本命題之一?,F(xiàn)代生態(tài)學認為,世界是一個由“人——社會——自然”相互關系構成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人是社會存在、社會本質與自然存在、自然本質的統(tǒng)一體,否定任何一方都將使其失掉作為人而存在于世的生命”[1]。遠古時代,人們傾向于“把自然看作一個有機也有靈的整體,一個同時包容了人類自己在內的混沌化一的整體”[2]。近代以降,在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人成為“擅理智,役自然”的“萬物之靈長”,自然被徹底物化,人與自然由融合走向疏離和對立,從而導致人類陷入生態(tài)失衡的困境之中。

    遲子建顯然意識到了人類的這種生存困境,她說:“我向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因為那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境” [3] ?!疤烊撕弦弧钡幕緝群恰叭伺c自然的內在統(tǒng)一”,所謂“天人合一”境界,“就是與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由’” [4]。身居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遲子建正親歷著人與自然疏離的痛楚,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使她頻頻回望故園,在與自然肌膚相親的交流中探尋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捕捉對人類自身和自然萬物的深層感悟,用輕靈詩意的彩筆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始風景”。

一、 人對自然萬物的尊重與關愛

    在現(xiàn)代人眼里,大自然不過是被人類改造和征服的沉默客體,而在原始初民看來,大自然卻是充滿生命活力的靈性主體。納什在《大自然的權利》一書中指出:“懸崖峭壁、水草地、小馬,還有人,統(tǒng)統(tǒng)屬于同一個家族”,“所有的事物都是親屬,都因一個共同的偉大神跡而聚在一起”[5]。

    遲子建筆下的鄉(xiāng)村人物多半生活在一個原始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中,他們受薩滿教文化的影響,崇尚萬物有靈,對大自然滿懷虔敬與熱愛之情,把自然萬物當作富有靈性乃至神性的生命,呵護有加。

    鄂倫春人與鄂溫克人信奉萬物有靈,在他們看來自然萬物都有生命有靈性,都有自己的保護神,因此他們對大自然常懷著敬畏之 心和熱愛之情,即便是狩獵者也對被獵取的動物滿懷崇敬和惻忍 之心。這決不是一種偽善,而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虔誠,與“動物權 利論”的某些主張相契合?!对硷L景》中的小女孩感覺白夜像她 年幼的粉紅色的腳趾,她寧愿光著腳丫奔跑,也舍不得穿上任何一只鞋子踩它;牛、馬等家畜不過是人們謀生的工具,但“原始風景”中的人們卻格外憐惜他們,經常用愛撫為他們消乏解困,《一匹馬兩個人》中的老夫妻與老馬相濡以沫,《霧月牛欄》中的寶墜與牛同住一室,每天與它們親密地“交談”?!而喨缁ā分械男煳迤耪J為人類建造堤壩的行為是自私而殘忍的。在她看來,河流就是一個激情飛揚的女人,但人類卻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對河流實施“絕育手術”,全然不顧河流控制不住激情而無法釋放的那種濃濃的哀愁。

    這種近乎原始人的思維方式,實際上蘊含著濃郁的生態(tài)意識——從現(xiàn)代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自然萬物在地球系統(tǒng)的生命循環(huán)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都參與了生命的生息過程。

二、 自然給予人心靈的撫慰與凈化

    在遲子建的筆下,大自然滿蘊著詩性之美,充滿圣潔感,能給人的心靈帶來撫慰和凈化。黑土地上的人們在與大自然的交流對晤中,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奇妙的審美體驗。

    《沒有夏天了》中的小鳳只有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才能暫時忘卻生活中的苦難和煩悶,在溫情撩人的月光的撫慰下,飽經創(chuàng)傷的童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溫情與美好,人世間的煩憂皆被拋諸腦后?!逗恿鴪D》中的程錦藍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和李牧青一起去河邊觀賞河柳,美麗的河柳見證了她與李牧青純潔甜美的愛情。在李牧青離她而去之后,河柳成了她心靈深處永恒的風景,成了她寂寞憂傷時最好的安慰劑?!队H親土豆》中的禮鎮(zhèn)人非常熱愛土豆,普通得無人留意的土豆花在他們的深情注視下也能煥發(fā)出如夢似幻的美,甚至讓遠離人間的靈魂都魂牽夢繞,大自然超塵脫俗的美令眷戀塵世的亡魂感動和沉醉。《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中王表的父親酷愛天籟之音,他生前喜歡聽風聲、鳥聲、流水聲、秋蟲的哀鳴聲,喜歡聽雪水墜入形形色色的空罐子所發(fā)出的高低不平、錯落有致的聲音,就連木棒敲打木墩的聲音在他聽來也是和諧悅耳的。這個從骨子里熱愛自然之聲的老人,死后靈魂也會“發(fā)音”。

    在遲子建的小說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相契相合中浸潤著生命的靈性,自然給人的心靈帶來撫慰和凈化,人又給自然注入無窮的生機與活力,從而使生命的自然狀態(tài)和精神本質達成高度和諧。

三、 人與自然風物相契相合

    遲子建以“萬物有靈”論觀照大自然,故而她筆下的自然萬物皆富有靈性,它們像人一樣有感情有思想甚至懂人話,頗通人性。在遲子建看來,生命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人與自然萬物是平等的。因此,在她的筆下,不僅物有“人性”,人也有“物性”,人與自然風物相契相合。

    鄂倫春人孟和哲(《微風入林》)成天在山林中游蕩,他“喜歡聞樹木的清香氣,喜歡聽野獸的嚎叫”,在長相方面也酷肖野獸和樹木,充滿了撩人的野性之美,而他與方雪貞在樹林中自由完美的性愛則更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契合。秦山(《親親土豆》)十分熱愛土豆,他既愛種土豆也愛吃土豆,土豆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土豆環(huán)繞著秦山的生活,凡俗的土豆花香滲入了秦山的靈魂,而秦山本人也就像一個土豆:純樸、善良、熱情,在樸素的外表下跳躍著一顆滿蘊著溫情與愛意的心。丑妞(《草地上的云朵》)在自然中孕育,在自然中成長,在自然中消失。自然給了她聰慧,給了她愛憎,給了她靈性,也給了她歸宿。她的美與自然的美融為一體。吉喜(《逝川》)是阿甲漁村百里挑一的漁婦,年輕時的吉喜鮮活、健壯、光艷,男人們都欣賞她,卻沒人敢娶她,因為她“太能了”。漂亮能干的吉喜咀嚼著“高處不勝寒”的悲哀,獨自守著逝川品咂人生的凄涼落寞。逝川的水不停地往前流,逝川旁的吉喜一天天地老去,美麗的藍色淚魚年年歲歲哭著暢游逝川,只有在得到漁婦們的撫慰之后它們才會停止哭泣。人的生命就如逝川中的水一樣一刻不停地向前流逝,而美麗的吉喜與美麗的淚魚又是如此的神似骨肖,阿甲人對淚魚的撫慰其實也就是對吉喜不幸命運的溫情撫慰。

    遲子建小說中“人性”與“物性”的渾然一體使生命與自然高度地合而為一,從而達到物我相融、共生共榮的境界。

四、 人對自然的順從適應

    在大自然的神秘偉力面前,村民們懷著敬畏之心選擇順天應時?!冻醮捍筮w徙》描寫榆玉村村民在嚴酷的春旱逼迫下自發(fā)遷徙,這是一條重新走向“荒野”的路,篤信大自然偉力的村民懷著敬畏之心躲避災難,尋求生路。盡管村民們的行動被村長等“現(xiàn)代文明人”視為“野蠻”與“荒唐”之舉,但在村民們看來,他們的避災求生舉措是順天應時的,在重回莽原的艱難歷程中,他們既領略了大自然的嚴酷,也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恫蓾{果的人》中的大魯二魯是一對智障兄妹,金井的山巒是他們的“日歷”,生命的步調同自 然的變換流轉合而為一,純真的生命與清新的大自然渾然一體、交響共鳴,人對自然的細心體察與順從適應構成一種天人和諧的境界。

    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往體現(xiàn)了遲子建崇尚自然、體征生生的審美觀念。她筆下的鄉(xiāng)村人物多半熱愛自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與自然肌膚相親、心領神會的交流中感受大自然的溫情美好與神圣莊嚴,對自然法則的順從適應是他們的行為準則。這種原始而素樸的自然觀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智慧,在這種自然觀的支配下,人與自然建立了一種相互依賴、共生共榮的和諧同構關系:人與自然萬物相契相合,構成了一張無邊無垠的生命之網(wǎng),每個生命都是這網(wǎng)中的一環(huán),相摩相蕩,融貫著整體的生命氣息。

    遲子建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境界的詩意營造具有生態(tài)美學的意義,“生態(tài)美所體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的生命關聯(lián)和生命共感”,“生態(tài)美的底蘊便是對人與自然交融的生命體驗,它來自天人一體,是天、地、性、心的合而化一”[6]。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本該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應有之義。人類的祖先與大自然保持著天人合一的關系,但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推進,人類從敬畏自然到疏離自然和放逐自然,再到征服自然和掠奪自然,最終導致了全球化的環(huán)境惡化和生態(tài)危機。

    遲子建小說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關系啟示我們認真思索現(xiàn)代化的意義與途徑,較之于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過程中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破壞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極度惡化而言,鄉(xiāng)土自足的文化體系中人與自然的和諧雙贏也許更契合生態(tài)法則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zw/1534.html芒種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