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海巫師》中的老莊哲學
《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1968),《地海古墓》(Tombs of Atuan,1971),《地海彼岸》(The Farthest Shore,1972)被合稱為地海三部曲,是美國當代女作家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作品。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以其豐富的想象力,獨特上乘的寫作風格將奇幻故事帶進了高雅文學的藝術殿堂,頻頻獲得該領域的最高獎項(如五次星云獎,五次雨果獎)?!兜睾N讕煛芳传@1969年角書獎(Boston Globe-Horn Book award)。這部書講述了少年格得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黑影的誘惑,經歷種種挫折和挑戰(zhàn),最終制服本我,實現超我的過程。由于勒奎恩童年時期學習過《道德經》,深受中國老莊哲學思想的影響,在寫作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文化元素,而道家哲學更是成為貫穿其作品的主題思想。勒奎恩本人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我對道家哲學的興趣之根源明顯表現在我大部分作品中。道家世界井然有序而不是紛亂無章的,而它的秩序不是人類或個人及人的神化所強加的。真正的法則,不論是倫理的、審美的還是科學的,都不是某權威強加的,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是被人們去找到和發(fā)現的。” [1](p44)
先秦道家,有著作傳世而又被認為具代表性的人物當然是老子、莊子,因此道家哲學也被稱之為老莊哲學,是中國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老子著有《道德經》,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其名句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174)以“道”為宇宙根源,認為世界萬物皆為陰陽二氣的產物,相互之間存在樸素的辯證關系。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主要著作為《莊子》,其中《逍遙游》、《齊物論》等名篇被世人廣為傳誦。他相信“宇宙”無始無終,無邊無垠;天地萬物與人同為一體,密不可分。莊子一生立足于解決人的人生困境,一方面要求鄙棄人間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祿,以達到遠禍全身、逍遙自適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齊同生死,不悅生亦不惡死,從而超越死亡,達到真正自由的目的。[3](11)老莊哲學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還對很多西方學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美國作家、哲學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自幼便接觸了印度經典以及中國傳統(tǒng)的儒道著作,對東方哲學思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他的《湖濱散記》一書中就展現出了大量中國老莊的道家思想。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也曾在其著作中引用莊子的哲學故事,并于1946年協同中國學者肖師毅將老子《道德經》的部分經文譯為德文,足見他對老莊思想的認同。
地海世界中法師智語以及魔法的自然的運行之道蘊含著 “無為而治”與“天地均衡”的老莊思想。從故事主人公與其自身的黑影之間的對立形態(tài)中,我們不難讀出善惡明暗之間的相生相克卻又必須相依相存的辯證關系,并以之印證老莊哲學關于事物相對性的辯證思維;同時,故事以人與自然關系的描述,呼應莊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我們當能體悟到文本中流露出的尊重自然,不操控、不干涉自然法則的生態(tài)觀。
一、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自然、無為”是老子哲學中的核心概念,意指一切順應自然,不強作妄為。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03)他認為道雖創(chuàng)生萬物,卻沒有任何意圖,順應自然的發(fā)展。而人如果也能學習這種精神,必能受眾人的愛戴。老子又云:“無為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nbsp;[2](193)此言旨在說明“無為”而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無為的結果是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故可達無所不為的境界。在小說《地海巫師》中,“一體至衡”(Balance and Equilibrium)的箴言貫穿始終,法師們的智語及善舉強化了這一意識,他們處處告誡格得要遵循自然之道,不可任意施法,動搖天地平衡。而格得也在多次失敗的經歷中汲取教訓,逐漸感悟到維護天地均衡的重要。
地海世界的法師們學徒要求嚴格,教導他們不能為了力功爭強或改變世界而學習魔法,而是要順應自然,服務島民,維護天地均衡。因此不能擅自施法,任性而為。在少年格得初學巫術時,為得年輕女巫的青睞,偷學召喚亡靈的法術,陷自身于危險之中。師傅歐吉安于是告誡格得:“魔法不是我們?yōu)榱撕猛婊蜃屓朔Q贊而玩的游戲。想想看我們法術里說的每個字、做的每項行動,若不是向善,就是向惡?!盵4](31)進入柔克島巫術學院后,格得急于表現,請求手師傅傳授變幻法術時,手師傅的回答則揭示了宇宙間存在的核心理論:“…即使只是一樣物品、一顆小卵石、一粒小沙子,也千萬不要變換。宇宙是平衡的,處在‘一體至衡’的狀態(tài)。巫師的變換能力或召喚能力,會動搖天地平衡,那種力量是危險的,非常危險。所以,務必依知識而行,務必視需要才做。點亮一盞燭光,即投出一道黑影……”[4](57)在孤立塔中,名字師傅坷瑞卡墨瑞坷的教誨也給了格得極大的啟示:“…若非如此,那些有力量的邪惡分子或智者之中的愚頑分子,一定早就設法去改變那些不可改變的事物了,那么‘一體至衡’勢必瓦解,失去平衡的海洋也會亞膜我們冒險居住的各個島嶼,太古寂靜中,一切聲音和名字都將消失?!?nbsp;[4](62)而召喚師傅更是讓學徒們見識到為什么真正的巫師只在需要時才使用這種法術:“因為召喚這些塵世力量,等于改變了這個世界,而這些塵世力量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4](72)地海世界中的法師們之所以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是由于他們尊重陰陽動態(tài)平衡,不擅自施法改變自然所種下的善果。這種理念正好體現了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一章中表達的哲學觀點:“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nbsp;[2](203)意思是說道之所以受到萬物的尊敬,德之所以受到萬物的珍貴,是因為道和德創(chuàng)生萬物并不加以干涉、支配,而任萬物自然生長。所以道創(chuàng)生萬物,德畜養(yǎng)萬物,培育萬物,長成萬物,愛護萬物。但道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長成萬物,而不做萬物的主宰。
與法師們自然謙和的態(tài)度相反,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得心胸狹窄,好斗爭強,不聽法師勸解,任性施法,屢食惡果。在柔克學院的一次私人晚宴上,格得沒有經受住賈斯珀的刻意挑釁,郁結于心的嫉妒和怨恨驅使他向賈斯珀發(fā)起挑戰(zhàn),并擅自于地海力量中心柔克圓丘召喚一千年前《英拉德行誼》中歌頌的美女葉芙阮的亡靈。他站在能夠將自身法力增強數倍的柔克圓丘上,內心的驕傲與狂躁顯現無遺:“他知道賈斯珀遠不及他,他只是成全自己命運的一個仆人。天地間,萬物均服膺與他的指揮及命令。他,立足于世界的中心。” [4](79) 格得召喚亡靈的行為破壞了陰陽二界的生死平衡,他的驕橫自大釋放出一個黑暗的自我,一個非生非死的黑影,兇殘無形,驅之不去,幾欲摧毀格得并占用其身以貽害他人。倪摩爾大法師用自己生命拯救了愚昧的格得,但黑暗還是在格得年輕的臉上留下了永恒的傷疤。格得的不智之舉釀成了大錯,動搖了天地自然平衡,有如新任大法師耿瑟所言:“你天生具有強大的力量,卻用錯地方,去對一個你無從控制的東西施法,也不知那個法術將如何影響光暗、生死、善惡的平衡……那是你傲氣的黑影,是你的無知的黑影,也是你投下的黑影?!?nbsp;[4](87)格得擅自施法召喚亡靈所招致的禍端也正是因為他過分注重自身感受,得失心太強而妄自施法,刻意改變自然,破壞自然所播下的惡果。
二、 陰陽二氣,正反相彰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關于道創(chuàng)生萬物的次序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 (174)其中的“二”便是指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合而生和氣,和氣即生,如此陰陽二氣不斷交合,不斷創(chuàng)生,于是便形成萬物。老子相信天地萬物都是陰陽二氣的產物,陰陽二氣又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正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需、協調而化生萬物。莊子也在其《齊物論》中寫道:“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nbsp;[5] (66)意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著與之對立的另一面和對立的這一面。從另一面看不明白的,可以從這一面來看得更明白。所以彼出于此,此也離不開彼。也就是說事物對立的兩面,相互滲透,相互依存。[3](24)
《地海巫師》中主人公格得與其自身的黑影之間的較量就很好地詮釋了事物之間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自從格得的驕傲和怨恨釋放出來自他本身的一個非生非死的黑影之后,這個黑影便對他窮追不舍。為了躲避黑影,他經歷了重重困難,屢次失敗,還險些丟掉性命。所幸在不斷的挫折和老法師歐吉安的提點下,格得才幡然醒悟,轉身主動去追尋那追尋他的東西,而他的命運也在這一刻徹底改變了,他不再是得失心強,急于求成,在困境中則一味逃避的懵懂少年,而成長為一名了解自我并敢于轉身面對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成熟青年。在故事的最后,“格得伸出雙手,放下巫杖,抱住他的影子,抱住那個向他伸展而來的黑色自我。光明與黑暗相遇、交會、合一?!?nbsp;[4](234)故事中格得代表光明,生機,智慧和力量,而影子則是黑暗,無形,邪惡和獸性的象征。此處光明與黑暗的最終重合打破了西方傳統(tǒng)觀念中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的二元對立的關系,取而代之以老莊思想中的陰陽二氣必定相輔相成,共生共死的概念。[6](224)小說的結尾還引用了古老的《伊亞創(chuàng)世歌》對整個故事的主題思想做進一步闡釋,“唯靜默,生言語;唯黑暗,成光明;唯死亡,得再生;鷹揚虛空,燦兮明兮?!?nbsp;[4](236)無論是人物的感悟還是歌詞大意,都與老莊思想相契合,體現了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165)(宇宙萬物固然相反對立,卻也相互依存)的哲學理念。
三、 天人合一,和諧共存
莊子在《達生》一篇中表示:“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nbsp;[5](632)他認為天地是產生萬物的根源,陰陽二氣相合就成為萬物的形體,而此二氣若離散,萬物又會復歸于無物。在《齊物論》中,他主張“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5](79)也即是說,人一旦做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5](1098),就能從天地萬物中體驗到一種人與自然合一的愉悅感,也就是說,從哲學美學的角度言之,達到美的極致。
這種極致之美在小說中的地海世界也有非常完美的呈現?!暗睾!笔怯勺髡呦胂笾械囊幌盗腥簫u構成,其獨特的歷史、民族、風俗、語言文字、地理環(huán)境和運行規(guī)則繪制出地海世界的奇光異彩。地海中大部分的島嶼是貧窮的,落后的,島上的居民原始而簡樸,他們尊重自然,珍惜一草一木,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過著清靜無為的生活。少年格得在成年禮上放下一切塵世的渲染,裸身于清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任女巫取走乳名從而獲取真名,踏上尋找、認定自我身份的鴻途。大法師歐吉安終日游走于叢林,他露天夜宿,把無葉的樹枝當屋頂,滴落的雨絲當墻壁;他熟知島上奇花異草,了解飛禽走獸,領會世間萬物存在的本質。正是因為他與自然的親近,與世間萬物的和諧相處,才使他得以與天地同一,與萬物齊生。他能與山對話,在地震來臨之時,他對弓忒山說話,安撫它,如同鎮(zhèn)服一只受驚嚇的猛獸,這才平定高陵的崖壁顫動。當格得站在“智者之家”(柔克島巫術學院)最深邃的的空間里時,他竟感覺那里開闊通天。小鳥的啁啾、流泉的話語、云朵的形狀、擺動樹葉的風勢,格得全都明了。他自己仿佛也成了陽光傾吐的一個字。 [4](47)格得此刻的愉悅之情也正是由他融入自然而生。而此景中大法師的出場仿佛老莊口中真正的圣人,通天接地,并與萬物生靈相融,體現了天人合一才是“道”,才是真正的智者。在格得生命垂危之際,靜默的小甌塔客以它無聲、本能的智慧,舔觸它受傷的同伴,撫慰了他,把他召喚了回來。從那一刻起,格得便相信,有智慧的人絕不會與其他生靈分離,不管那生靈有沒有語言。[4](109)自然界一個小小的生靈也能與人類的心靈相通,并給予人類以心靈的慰藉,再度應驗了老莊哲學中的人與萬物應該相生相息,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重要思想。
四、結語:
勒奎恩在其作品《地海巫師》中,將西方的魔幻色彩與東方中國傳統(tǒng)老莊哲學融為一體,使其內容豐富,哲理深刻。她以廣闊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間,突破了許多傳統(tǒng)文學形式的局限和框架,引發(fā)人類對其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人類未來的命運做出更多的思考。呼吁人類尊重自然之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了解陰陽二氣的辯證關系,利用事物間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的關系來制服本我,實現超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