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從文化翻譯視角看《穆斯林的葬禮》英譯本中的敘事

作者:曹潤霞來源:《芒種》日期:2015-07-09人氣:4064

一、《穆斯林的葬禮》的簡介

《穆斯林的葬禮》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同時它也是一部表現(xiàn)回族人民生活和回族文化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該小說發(fā)表于1988年,一經發(fā)表就獲得了各界的廣泛好評和追捧。在1991年還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更是進一步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赌滤沽值脑岫Y》全書共五十多萬字,主要內容是描述一個回族家庭六十多年間的興衰史和愛情史。在全篇小說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始終以中國傳統(tǒng)的“玉”和“月”代表主角韓子奇和韓新月,不僅在文中交替著敘述兩代人的身世,而且其中還間或的出現(xiàn)一些回教的禮節(jié)、習俗及民族文化等,給讀者留下了一些疑惑的同時還給予他們一些新文化的傳播。并且由于小說自身的文化性和可讀性,小說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被翻譯成英語、法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譯文版本。

二、文化翻譯理論

(一)文化翻譯的歷史

“文化翻譯”雖然出現(xiàn)的比較早,但是卻并不是出現(xiàn)在翻譯學領域中,而是在社會人類學家進行民族研究中提出的一個相關的概念。他們在提出這一概念時,不是簡單的賦予其一個名詞,而是對這個詞語本身賦予了一種愿景,那就是希望這個詞語能夠用來解釋這些社會人類學家本身所處的世界文化與他們研究目標的文化之間的一些差異,不管這些差異最終有沒有被研究出來,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詞語傳到翻譯學領域時,它對翻譯學家的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得他們認識到不同國家和社會的語言是可以溝通的,或者更具體的說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語言是可以進行良好溝通的。從這個結論來看,社會人類學家所講的翻譯,其實是一種廣義上的翻譯,這種翻譯我們或許換成“理解”會更合適,因為這些社會人類學家的目的是為了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進行更深一步的認識,并通過認識尋找這些文化與自身文化的差異與差別所在,這也正是他們從事的所謂“文化翻譯”活動的重要內容。

(二)文化翻譯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蘇珊·巴斯奈特是英國華威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研究系的教授,同時她也是世界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她不僅通曉歐洲多國的語言,而且一直在進行世界不同國家語言和文化的研究。當然,也正是出于其對世界多國語言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她才有基礎對世界文化尤其是世界文化對翻譯的影響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由此她提出要把翻譯放在相關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去研究的結論。她的相關研究成果很多,主要的有《翻譯研究》(TranslationStudies 1980/1991/2002)、《翻譯、歷史與文化》(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1990,與勒弗菲爾合編)、《英國文化研究導論》( Stu辦ing British Culture: An Introduction,1997 )等。其中,尤其是《翻譯研究》這本書廣受世界各國翻譯專業(yè)學生及教師的熱愛,自從出版以來,已經被多次修訂再出版,并被翻譯成世界其他國家的語言甚至被當做學生教材來使用,由此可見其專業(yè)性及受歡迎性。由于世界各國學者及巴斯奈特的不懈努力,終于在上世紀90年代,翻譯研究終于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被世界其他學者所接受,并因此巴斯奈特成為翻譯學研究的重要鼻祖。

近些年來,隨著翻譯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和其他交叉學科的深入挖掘,翻譯研究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人們在進行文學著作翻譯時也越來越注重將文學作品放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地理背景去翻譯。因此,翻譯的“文化價值”逐漸成為翻譯研究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這方面,蘇珊·巴斯奈特不得不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領軍人物。她是第一個提出翻譯研究應該進行“文化轉向”的人,這一觀點在她的《翻譯、歷史與文化》一書中得到了系統(tǒng)地介紹,強調片面的使用語言學或文學研究的方法進行翻譯都是不對的,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是翻譯研究者在翻譯時必須給予關注的焦點所在。

(三)文化缺省

缺?。╠efault )本身最早是出現(xiàn)在語言學中的,在《現(xiàn)代語言學詞典》中對該詞的解釋如下:一個先期指定的值在滿足某些條件時自動引入到分析中。舉例來說,在計算機運行時,我們經常會碰到缺省值,這時缺省值指的是系統(tǒng)默認值,意思就是這一數(shù)值是電腦在之前就已經默認配置好的數(shù)值,應用者如果不想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當然想修改也可以給予修改。我國的王東風教授曾經將該詞與翻譯研究相結合,從而賦予了“文化缺省”這個詞全新的概念。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一文中,王東風認為:“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要想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就必須要有共同的背景知識或語用前提,有了這一共同知識或語用前提,在交流時就可以省去一些對雙方來說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東西,從而提高交際的效率。生活在同一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的成員都具有關于這一社會文化的共同的知識。因此在交際中,根據(jù)語用的經濟原則,一般都不會將有關圖示中的所有信息全部輸出,而往往只是根據(jù)交際的需要,擇重點或典型而用。那些對交際雙方來說是不言自明的內容,則往往加以省略。這種被交際雙方作為共享的背景知識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如果被缺省的部分與語篇內信息有關,就叫做語境缺??;而與語篇外的文化背景有關的,就是文化缺省”[1]。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缺省實際上就是說作者在與意向讀者交流時,如果雙方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識或者相關知識,那么他們就可以針對這部分共同知識進行知識省略。

在巴斯奈特看來,在進行翻譯時,我們通常將翻譯看成是文化的翻譯,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字對字、語句對語句的翻譯,由此看來,翻譯者的而重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之間利用翻譯建立起一架重要的橋梁。著名學者尤金·奈達曾指出:“語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對詞義、習語含義的影響如此帶有普遍性,以致于在不仔細考慮語言文化背景的情況下,任何文本都無法恰當?shù)丶右岳斫狻盵2]。我們可以看出,在奈達的觀點中,我們在翻譯時之所以會出現(xiàn)錯誤,大部分都是由于我們對文化的翻譯是不正確的,而不僅僅是由于對字、句的翻譯不正確。因此,如果源語作者假定的讀者是本文化內的群體,但譯本的目標語讀者不屬于源語作者的文化群體,這就造成了文化缺省。此時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彌補文化缺省。對此,王東風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中提出了幾種處理方法:第一,文外作注,也就是進行文內直譯,把一些相關的文化缺省的說明直接放在注釋中,其他的放在之外;第二,文內明示,這種方法采用的是不進行文內注釋,直接對其進行解釋,不管是直譯還是意譯;第三,歸化,這種方法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內容,就是運用當前我們常用的語言或者表達方法來表達不能被理解的一些詞匯,這種方法最直接,但是也最容易出現(xiàn)理解故障,導致作品的語義被直接篡改;第四種,刪除,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欺騙性,使得讀者閱讀不到本該閱讀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作品的連貫性。

三、《穆斯林的葬禮》的英譯本中的敘事分析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敘事分析,不管是敘事意象的分析還是敘事結構的分析,甚至是在人物塑造上都有眾多的體現(xiàn)。首先以人物塑造為例,在小說中,作者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不管是既臥薪嘗膽但又懦弱的韓子奇,還是美麗到不食人間煙火的韓新月,又或者是偏執(zhí)又可悲的梁冰玉,小說作者在描述他們時都通過了許許多多的敘事手法,在闡述小說發(fā)展脈絡的同時又向讀者清楚地傳達著每個人物的鮮明形象。

再者,以小說中的敘事意象對文中的敘事手法進行分析。對于這一點,初次看到這部小說,它的這一特點就已經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最清楚地證明莫過于其每章的目錄了:序曲:月夢;第一章:玉魔;第二章:月冷;第三章:玉殤;第四章:月清;第五章:玉緣;第六章:月明;第七章:玉王;第八章:月晦;第九章:玉游;第十章:月情;第十一章:玉劫;第十二章:月戀;第十三章:玉歸;第十四章:月落;第十二章:玉別;尾聲:月魂。整體來看,作者在每一章節(jié)都以“玉”和“月”穿插其中。在具體的文中,我們也能體會到在作者的敘述中對意象的運用。例如:“兩個女兒這才伸出玉筍似的手指,小心翼翼的拈起櫻桃送到嘴邊,嘬著那甜甜的,酸酸的,涼涼的美味。梁亦清望著那兩張玉盤似的面龐……全身的疲勞都消除了?!痹谧g者管月華和鐘良碧的翻譯中,是這樣“Only then did the girls pick up the cherries with their jade-white tapering fingers and put them into their mouths, sucking the icy bitter-sweet juice with relish. As Liang eyed their tender and delicate faces...…and forgot all his fatigue.”[2]在她們的翻譯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句子中,譯者將“玉筍”譯為“jade-white tapering fingers”,而“jade-white tapering fingers”本身可譯為“玉白尖”,這就表現(xiàn)了作者在此發(fā)揮了想象的作用將“玉筍”進行細化,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女孩手指的外觀,同時也將人物與敘事意象“玉”有機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四、結語

    《穆斯林的葬禮》作為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尤其是回族文化描述的經典著作,文中運用大量的敘事結構對人物形象和作品意境進行描述,角度獨特新奇,敘事空間與時間跳躍性也獨具一格,除此之外,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還進行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傊孔髌分凶髡叨家云涓叱臄⑹录记蓙韨鬟_作品本身的文化指向。在翻譯中,譯者也需要在考慮文化本身背景之下進行貼合的翻譯,只有這樣,才能對這部經典之作進行傳神、傳情的翻譯,使之在國內外流傳的更廣。

[參考文獻]

[1] 楊文筆.悲劇的美麗——試論霍達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悲劇精神”[J].昌吉學院學報.2009(3)

[2] 劉娜.敘事學視角下《穆斯林的葬禮》的英譯本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14.4

[3] 趙貝西.從操縱式改寫視角看《穆斯林的葬禮》的英譯[D]. 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5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zw/1534.html  《芒種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