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藝術探源
歷史沿革
最早在先秦時期的仰韶文化中,彩陶上的圖案是用毛筆繪制的,布局復雜,運筆流暢,那時的先民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運用毛筆。商代與西周時期的文字已經(jīng)具有用筆、結體和章法(布局)這三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書法初步形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字更進一步從應用性走向藝術性,書法與文字的變革緊密聯(lián)系,形成了多樣的風格,從稚拙階段逐漸成長。秦漢時期是中國文字變遷最為劇烈的時期,大篆經(jīng)過省改而創(chuàng)造了小篆,隸書發(fā)展成熟,草書發(fā)展成章草,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此后中國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在秦漢時代確立起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美術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在繪畫領域發(fā)揚了漢代繪畫藝術,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出現(xiàn)了最早的畫家的群體,同時繪畫理論著作對整個古代的繪畫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也是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萌芽時期。在書法領域,魏晉南北朝是古代書法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各種書體均已出現(xiàn),對書法風格的創(chuàng)造已成自覺追求,由于皇室、官府、士大夫直至民間文書、尺牘迅猛發(fā)展,不少帝王、文士、酷好書法并珍藏收集,而擅書的文人墨客及士大夫又漸將本為使用功能的書法自覺注入審美情趣,漸與官府民間純實用價值的法書相分隔,實用和審美價值并非一體而又交相輝映,因而書法名家輩出,書法名作漸多。
早期名家鐘繇和黃象
三國承漢,以隸書為主行書并行,楷書業(yè)已興起。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魏國的鐘繇和吳國的皇象。鐘繇其“八分、正書、行書、皆世人所喜”。傳為其所書的摹刻本《薦季直表》、《宣示表》,雖仍存隸書古意,卻已是楷書的代表。其子鐘會,效法鐘繇被譽為“正書(楷書)之祖”?;氏?,擅長小篆、隸書、章草及楷書。傳為皇象二體所書的《急就章》,字體規(guī)整、功力深厚。章草筆畫簡化相連,雖存隸意但磔筆輕,字體方正,字間卻不相連屬,有“周旋卒迫、縱任奔放”之感,楷體則已成熟。傳為皇象的《天發(fā)神讖碑》,以隸體效篆書,力度雄強,畫如鐵石,每字下方的豎筆尖尖下垂,故稱“懸針體”。
陸機和“二王”
漢末至魏晉,書寫字體雖對為隸書,但社會上所使用的章奏、文書、尺牘,乃至志表碑銘早就在突破著隸書的程式化,文字結體上多有變異,更為輕捷率意。西晉的書法家繼承魏、吳書體變革精神,晉初有索靖的草書新面貌,稍晚則有陸機稱名于書壇。陸機,西晉文人,著有《文賦》,影響頗大。傳世的《平復帖》是書扎,力求簡便,雖尚有隸書筆意,但其筆畫輕重、字之結體,特別是其實通篇一貫,已是章草向草書的過渡。
晉末北方戰(zhàn)亂,書法變革的走勢并未因此而中斷,考古出土的前梁李柏文書正是疾書的隨意文筆,雖尚存一些隸意,但非一點一畫的慢書,而是一氣呵成,通篇氣勢飽滿。不但筆畫有刪減,而且因書寫急速,字字有所連屬,更近草書。有書家求索,文書簡牘和磚銘等大量的出現(xiàn),字體篆、隸、草、真、性的五種類別大致形成。書寫因用筆圓轉(zhuǎn),上下書體連屬,便捷而韻律強,更能增強一起和韻致,注入書者自身的個性,所以更為書法家重視而不斷創(chuàng)出新境界,體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審美情趣。
書法體勢的流變,東晉一朝的作用舉足輕重。一方面隸書漸無活力,與藝術家和士大夫的審美觀相異趣;另一方面,書體在繼承、變革基礎上,審美功能大為強化。而妍美流變之新風在學養(yǎng)高深的書家筆下,則率先領悟,煥然一變的行草新風,既為書法家贊譽,也影響了民間書風的變遷,其中代表人物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習稱“二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王導從子,官至右軍將軍,史稱王右軍。王羲之久居會稽,生性骨鯁高爽,喜與東土人士玩賞宴集,盡山水之游,戈釣為娛。書法初學衛(wèi)夫人,尤擅隸書,為古今之冠,后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觀覽南北諸家名跡刻石,廣學鐘繇等所長,漸變古風,被稱作“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nèi)f化”。王羲之的成就之一是與弟弟王洽變章草為今草,創(chuàng)造了韻媚婉轉(zhuǎn)的書體新風,更重要的貢獻在于變革楷書和行書,成為一代風范,后代奉之為“書圣”。王羲之行草書《蘭亭序》作于東晉永和九年,序中所記是他與志同道合的好友、蕭散名賢41人宴集會稽山陰蘭亭,“揮毫制序,興樂而書”,字體間流利貫通,文思和書法皆為一時之妙,通篇氣勢完足,神情秀骨,似有神助,為歷代書法精品。如唐以后尤其受唐太宗李世民追捧,令歐陽詢、褚遂良臨拓。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摹刻本極多,傳世的尚有《官奴貼》、《姨母帖》、《奉橘帖》、《快雪時晴帖》、及《樂毅帖》、《黃經(jīng)庭》等。
王獻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并稱“二王”。王羲之已經(jīng)書法推至新高峰,為后世所崇尚,開啟唐楷、行、草一代新風。而王獻之又自幼多采各家之長,議者比較王羲之、王獻之二人書法,以為“羲之草隸,將做中朝某有及者;獻之骨力遠不及其父,而頗有媚趣”。
獻之能變右軍為今體,“字畫秀媚,絕妙時倫”。他的才華特別表現(xiàn)在行、草書上。其代表作品《洛神賦》圓潤成熟,筆意中已不見波磔隸意,世稱“行世小楷無出其右”,宋時經(jīng)米芾鑒定只得真跡13行,后傳為刻本。
東晉、南朝書家多為世傳家學,尤以王、謝最盛。比如王珣,王導之孫、王洽之子。傳世作品《伯遠帖》,行書,無勾摹痕跡,行筆峭勁流暢,瀟灑古淡。
小結
南北朝各種書體漸已齊備,為隋唐書法進一步取得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有關的藝術論述和品評相繼出現(xiàn),逐漸探及書法本體的核心,真實地記錄著時代的審美傾向和理論特點,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輝煌。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