磧口古鎮(zhèn)歷史文化遺產之探究——文學論文
一、磧口---水陸碼頭
磧口鎮(zhèn)距離臨縣縣城西南80公里,湫水河和黃河交匯處,晉陜大峽谷中段。黃河在這里陡然變窄,由400-500米寬縮成80-100米,河道突然降低,1000米之內形成約10米的落差。這是一段明礁林立、暗礁無數(shù)的河道,即著名的大同磧,當?shù)厝朔Q為“二磧”。大同磧位于湫水河注入黃河之處,每當湫水河山洪暴發(fā),洪水帶著大量泥沙、巨石,堆卡在黃河的河道里,形成險灘。黃河行船談“磧”色變,哪個艄公敢冒險載貨闖“磧”?這樣,行船只得靠岸卸貨,轉為陸運,磧口便成為黃河河運中的貨物集散碼頭。另外,磧口位于大同磧的上游,面向黃河,背靠臥虎山,使大同磧成為天然的“拱水壩”[1]。而且,黃河主河道流經磧口鎮(zhèn),近岸水深也足以浮起載重的貨船,便于靠岸,可同時停泊二三百艘船只,是天然良港。另外,磧口具備了陸路貨物外運的條件。在京包、山西鐵路和柏油公路作為主要交通干道之前,陸路交通運輸主要靠駱駝、騾馬等高腳動物進行馱運,磧口地處相對富饒地帶,有充足的人力和畜力,且道路易行,水路運來的大批貨物都能及時轉運出去。
二、磧口的興衰
從清代乾隆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末的200多年間是磧口古鎮(zhèn)的鼎盛時期。磧口被稱為晉陜大峽谷黃河沿岸第一鎮(zhèn),是晉商西大門,是陜甘綏寧與晉西北物資集散之重鎮(zhèn),貿易往來的大驛站。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磧口成為“物阜民熙小都會”。晉商的興盛造就了磧口的繁榮,“晉中商人對磧口的商業(yè)的興起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磧口商業(yè)的衰落也成為必然。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特別是京包鐵路(1923年)和公路的修建,以及現(xiàn)代先進運輸工具的出現(xiàn),磧口水旱碼頭的作用日漸衰落;加之,日寇入侵磧口,以及“晉西事變”(1939)的影響,還有山西省政府另發(fā)新幣兌收舊幣(1932年),磧口商行不少破產倒閉,磧口的繁榮成為過去。黃河水運衰落之后,磧口處于封閉與貧困狀態(tài),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引起吳冠中等藝術家的關注[3],走入人們的視野。
三、磧口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資源
磧口古鎮(zhèn)是我國唯一同時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的地方[4];是2005年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隸屬西灣村是2003年公布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隸屬李家山村是2008年公布的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zhèn)建筑群是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鎮(zhèn)村落于2006年被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命名為“世界百大紀念性建筑”。古鎮(zhèn)歷史文化資源的整理、挖掘,對于打造國內、外旅游亮點、改善基礎設施,突出文化特色,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推進產業(yè)化進程,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1. 晉商文化
磧口古鎮(zhèn)承載著多種文化,從縱向來看,主要是晉商文化。磧口的興衰與晉商的發(fā)展歷程相對應,各個時期都有相應的遺跡、遺物和文獻,遺存的碼頭、店鋪、宅院都是晉商發(fā)展的見證與縮影。作為晉商與西北地區(qū)貿易重要的碼頭與商品集散地,磧口展示了晉商經營情況以及晉商西北貿易的實景。其“六大行業(yè)”指的是從西北運來的六種商品:糧食、麻油、鹽、堿、藥材和毛皮, 由磧口運往西北的商品有:綢緞布匹、煤油、茶葉、鐵制品、洋貨等。古鎮(zhèn)是集水陸運輸、零售批發(fā)、商務管理、金融流通、安全防衛(wèi)等為一體的商業(yè)經營場所。有碼頭、駝店、商鋪、稅局、商會、錢莊、商團、鏢局的舊址,是晉商經營管理的活標本。
2. 古鎮(zhèn)風韻
古鎮(zhèn)是一處很密度的古建筑群,存有400多坐大小院落,都是原來的商行或店鋪。古建筑群沿黃河和湫水河呈直角形分布,一條長街貫穿全鎮(zhèn),分為西市街(后街)、中市街(中街)和東市街(前街)。西市街依黃河而建, 位于河岸上, 街道較寬、較平, 水路所來貨物由此登岸, “六大商行”大都分布于此。其中油店為六大商行之最,著名的有“天聚永”、“天聚隆”、“興義院”等。中市街店鋪最多且保存完好,百川巷、要沖巷等巷道布局工整,巷道旁的店鋪錯落有致,有“復和店”、“錦菜店”、“永順店”、“東澤店”等店鋪。中市街是磧口重要的集市貿易區(qū),市民大多居于此地。店鋪多為藥店、酒店、客店、郵柜、當鋪、票號等。東市街是磧口東去的陸路起點,有30余家駝店, 民國年間, 最多時有600多峰駱駝, 油、糧、藥材等都由駱駝、騾馬等高腳牲畜轉運到汾陽、太原、平遙等地[2]。與長街形成網絡的幾十條小巷聯(lián)通各家客棧、商鋪,四通八達,盡顯古鎮(zhèn)昔日的繁榮。
古鎮(zhèn)建筑隨地勢而建,背山面河,前低后高,窯洞層層疊疊,最高多達五層,景象壯觀。一些店鋪出門便是碼頭,利于貨物運輸。貨棧一般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院子較大,能前后進出,便于貨物裝卸。店鋪門面大都采用排板門,營業(yè)時敞開。十幾條小巷子與沿黃河的主街大致垂直,既是交通通道,又是泄洪道。
3. 建筑文化
磧口的房屋依山而建,不少商住一體,很少奢華,與周邊的西灣村、李家山村民居相比更為樸實[5];有的店鋪面朝外,后院供人居?。挥械匿伱媸谴u瓦房,人住窯洞;許多民居墻體高大,院落寬敞,便于貨物存放,而且私密性強。 古鎮(zhèn)的民居以窯洞為主,具有拱形結構的特點,主要是明柱廈檐和沒根廈檐兩種。明柱廈檐高圪臺是窯洞建筑的最高境界,屋檐用瓦和木料搭建,窯洞正面用挑石和木質明柱支撐廈檐,窯洞之間是敞開式走廊,是人們活動的重要空間。明柱是獨立的柱子,柱子下面都有柱基,柱基一般呈鼓狀,鼓身雕有各種紋飾。沒根廈檐是沒有柱子的房檐,即從窯腿上部伸出石質的挑檐枋,用挑檐支撐木質屋檐。窯洞前檐砌有一米左右的花磚墻,既美觀又起保護作用。商行的大門一般是磚門臉,上方鑲有石匾或木匾,標明字號。
磧口標志性建筑是建于明代的黑龍廟,坐落于臥虎山的石崖上,三重飛檐,高低錯落,三開間,硬山頂,前有檐廊,供奉龍神。左右耳殿供奉華佗和財神,也有說法是祭祀風伯和河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生意興隆、船只平安,香火一直旺盛。廟內有戲臺、鐘鼓樓,戲臺兩旁的柱子上寫有“物阜民熈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的楹聯(lián)。據(jù)說,在此臺演劇有“山西唱戲陜西聽”、“戲臺唱戲不費力”和“窯洞內外不一樣”的聲學效應,是山西古戲臺中聲學效應突出的典型代表[6]。從鼓樓處眺望,黃河、湫水以及磧口鎮(zhèn)盡收眼底,是絕佳的觀景臺。
最具特色的民居是坐落于磧口鎮(zhèn)北1公里的西灣民居和位于磧口鎮(zhèn)南5公里處的李家山民居。西灣民居是晉商陳氏家族聚居地,五豎兩橫的小巷將所有院落有序串聯(lián), 院與院之間有小門相通。每個院落建筑大體由三部分組成: 正房多為明柱, 插檐式青磚拱券頂,白灰灌漿、勾縫;廊房、客廳、繡樓等多為硬山頂;廁所、馬棚、柴房等或位于墻下, 或修于背角。各家的大門、垂花門、照壁更是各具特色。李家山民居坐北朝南, 形似鳳凰,為明清時期李氏家族所建。該村民居以窯洞為主,窯洞沿坡壁呈階梯狀, 下層窯洞是上層窯洞的前庭,甚至直接建在上層窯洞的窯頂,宛若一尊巨大的雕塑。窯洞前普遍有廊檐, 多數(shù)為四合院。照壁、門樓、廈檐和門窗上的磚木雕刻盡顯花鳥魚蟲之靈秀、飛禽走獸之生動[7]。
4. 紅色文化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臨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磧口是晉西北革命根據(jù)地,支援陜甘寧邊區(qū)的交通要沖, 布匹、糧食、軍鞋、藥品甚至軍火經由磧口運往陜北。1940 年到1948 年, 磧口作為晉綏邊區(qū)商貿重鎮(zhèn), 鎮(zhèn)上的新華商行、貿易局等都是當時“紅色貿易”的遺址[8]。解放戰(zhàn)爭時期,磧口是華北通往延安的主要運輸口岸,鎮(zhèn)子內建有軍工廠、軍衣廠,為繁榮邊區(qū)經濟和解放戰(zhàn)爭做出了貢獻。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東渡黃河,夜宿于磧口寨子山,當晚下榻于一孔石窯,現(xiàn)石窯的陽面懸掛有“毛澤東路居處”的牌子;磧口鎮(zhèn)黃河邊上樹立著毛澤東東渡黃河紀念碑。
5. 兩黃文化
與其他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價值相比較,磧口極具地方特色的黃河文化和黃土文化,即“兩黃文化”。黃土文化的主要代表是依山勢而建的各式窯洞, 冬暖夏涼, 古樸實用。高原土柱林是距磧口約6公里的馮家會黃土林,可徒步由磧口沿湫水西岸經西灣村、侯臺鎮(zhèn)前往,領略獨特的土林自然風貌。這些高原土柱粗細高低不一,最高達10米,頂部帶有石板帽,就像守衛(wèi)黃土高原的士兵[9]。磧口鎮(zhèn)陳家垣村,可體驗體驗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了解它溝壑的形成,可領略塬、梁、峁、川、杖等各種地貌特點。另外, 紅棗是磧口的鄉(xiāng)土樹種,有兩千多年的栽培史,磧口紅棗園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栽培區(qū),也是當?shù)刂匾慕洕杖胫?。站在黑龍廟觀望,棗林并不規(guī)則,溝溝峁峁、山山梁梁上盡是稀稀疏疏的紅棗林,有的散落在河溝澗,有的成片相連,主要是沿黃河岸邊、呈條狀帶分布。
黃河文化以自然風光為主,以黃河大峽谷為核心,有二磧沖浪、麒麟沙灘、黃河漂流、百里畫廊等。秦晉黃河大峽谷風光絕美,從磧口張家山古商道北上至克虎鎮(zhèn),全長約70公里,是我國距離最、最為壯觀的黃河風情勝地,有天然巖畫、巖雕、沙灘、石灘、古渡碼頭等。百里畫廊是黃河最具特色的水蝕風蝕浮雕,氣勢恢宏,是集繪畫、建筑、雕刻、書法于一體的巖壁天然浮雕群,不由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湫水河與黃河交匯處就是麒麟灘,是一片砂石灘,踩在沙灘上,能汲出水分,是散步、休閑、篝火晚會、了解黃河濕地的絕佳地帶。“兩黃文化”孕育了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風情,高原民歌、放漂河燈、黃河鑼鼓、剪紙窗花等無不彰顯著“兩黃文化”的特點,反映黃土高原居民原始、質樸的生活狀態(tài)。
6. 民間藝術
當?shù)氐拿耖g藝術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臨縣傘頭秧歌是一種頗為流傳的群眾性文娛活動,它把音樂( 打擊樂、吹奏樂和絲弦樂) 、舞蹈、武術、戲曲、民歌、二人臺等藝術形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頗受民眾喜愛。據(jù)傳, 其起源于北宋“賽社”活動, 興盛于清代,普及于民國初年,手持傘頭的人是秧歌隊的領頭,故稱傘頭秧歌。道情小戲起源于道教說唱音樂,由古代道歌發(fā)展而成。起初,臨縣道情坐地清唱, 清代搬上舞臺,后流傳于陜北、內蒙等地,道情有十多種調:七字調、十字調、疊落金錢、一枝梅、高調、滾白等,表演保留著說唱的特色[3]。另外,磧口鎮(zhèn)臨街的一個高圪臺上(農村信用社北巷)居住的盲藝人張樹元可表演臨縣三弦書。老人坐在一張床上,左腿綁書板,右腿綁銅镲,雙手持三弦琴,右手食指和中指間夾著木撥子,彈撥琴弦或敲擊銅镲間,將磧口繁榮時期的名妓(馮彩云)的身世娓娓道來:“家住陜西米脂城,四溝小巷有家門。一母所生二花童,奴名就叫馮彩云?!?/p>
7. 特色美食
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風味的磧口小吃是古鎮(zhèn)又一道靚麗風景。秧歌唱道:“磧口有些好吃法, 臊子碗脫刀刀劃, 紅印印餅子撒芝麻, 牛蹄蹄饃饃熱油茶”。臊子碗脫由蕎面精制而成,輔以辣油、芝麻醬、老陳醋等, 另加由海帶、粉條、黑豆等勾芡制成的“臊子”,粘而不綿、醇香可口。紅印印餅子用白面加少許油、鹽,在鐵鍋上烤制而成,表面撒芝麻, 味道噴香,蓋有紅印, 象征吉祥。臨縣豆腐也是有名的地方小吃,可炒著吃,沾著佐料吃,滑嫩爽口。黃河鯉魚是待客的上乘佳品,其體態(tài)豐滿,肉質肥厚,細嫩鮮美。另外,莜面栲栳栳、山西麻花、蔓菁燉豆子、“紅面角”、土豆擦擦都別具地方風味。
8.民俗風情
春節(jié)期間,人們在自家院內或門前壘塔塔火(煤塊壘砌的錐形火堆)和圪針(灌木枝)火,大人小孩抱著衣被跳過火堆,祈禱吉祥;依照磧口當?shù)仫L俗,晚上要攔房門,鞋子脫下朝炕頭;小孩枕頭下要壓棗、核桃、蔥、蒜、火箸、菜刀,腳上拴石鎖、銅鎖、鐵鎖等,迎接新年。轉九曲燈、“盤子”敬神、放河燈等至今保持著原始的年俗習慣。在磧口,正窯的外墻上大都設有天地爺?shù)纳颀? 屋子里供奉著灶王爺、家神爺?shù)壬裎? 每到除夕,人們要點灶燒香,下跪磕頭,迎接諸神。正月二十五是“倉官節(jié)”, 用谷子、黑豆碾成的面捏成“倉官爺”,倉官爺”身扛裝滿糧食的口袋;還要捏“雞盆盆”,一般捏三層,里面布滿了面小雞,來祈禱、感激糧食豐收, 無災無害。再捏一個“燈盞”,里面倒點禾油點燈,晚上將這些展品放到谷場或腦畔上(窯洞頂上),全家人跪下祈禱:“倉官爺倉官爺扛得來,給我們扛得個小子(男孩)來。倉官爺倉官爺你要管,大甕圪堆小甕滿,盔盔缽缽都裝滿……”[10]。二月初一要吃“紅面角”(高粱米面捏的蒸餃), 祈求狼不要吃人, 也祈求河邊趕路的人不要掉入黃河。春季前,當?shù)鼐用褚粢粋€小小的“瓜子人人”(漂亮、可愛的剪紙人像)貼在門楣上,以防瘟驅邪,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每年的“七月會”或“正月會”等大型廟會,延續(xù)多日,熱鬧非凡。
四、 結論
磧口古鎮(zhèn)是集明清建筑群、革命遺址、風俗民情、晉商文化、黃河文化、黃土文化于一體的巨大畫卷,古鎮(zhèn)文化的探究利于發(fā)掘古鎮(zhèn)文化新亮點,對古鎮(zhèn)的旅游開發(fā)、修繕保護, 避免建設性破壞和自然性衰敗,使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古鎮(zhèn)順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準備良好的條件,為古鎮(zhèn)走出深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 閻剛平.磧口——黃河古碼頭晉商西大門[J].文史月刊,2005(7).
[2]高文艷. 晉西黃河古渡磧口鎮(zhèn)商業(yè)試論[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2,20 (4).
[3] 楊映峰. 磧口: 堆滿歷史的黃河碼頭[J].山西旅游,2013 (9).
1999,124(9).
[4] 小城鎮(zhèn)建設, 坐落在黃河邊的歷史夢——山西省磧口古鎮(zhèn)保護與開發(fā)經驗交流[J].2010 (4).
[5]http://www.baidu.com.[OL].山西呂梁地區(qū)磧口與北京門頭溝三家店之比較.
[6] 楊陽等. 山西磧口黑龍廟山門戲臺聲學問題初探[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4 (2).
[7] http://www.baidu.com.[OL].磧口.
[8] 師振亞.磧口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J].滄桑,2008(3).
[9] 牛顏華.黃河明珠 物華天寶[J].時代人物,2007(6).
[10]http://www.baidu.com. [OL].臨縣人們政府 歲時節(jié)日話吃喝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