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入木三分罵亦精——析讀諷刺喜劇《高祖還鄉(xiāng)》

作者:張立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4-12-29人氣:5406

    元代散曲名家睢景臣創(chuàng)作的《高祖還鄉(xiāng)》被任半塘先生奉為元曲中滑稽成趣的最杰出代表,而剝離其表層所顯現(xiàn)的詼諧熱鬧,作品將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體現(xiàn)了作家對社會黑暗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和愚民不可救藥的悲涼感喟,以其明確的價值立場和獨到的藝術標尺,與現(xiàn)實作著永不妥協(xié)的對抗。作品折射出的藝術強光,律動著的時代精神又與作家成功運用諷刺手法息息相關。

笑——諷刺的表征

    什么是諷刺?前蘇聯(lián)的波斯彼洛夫在《文學原理》中提到:“還常有一種具有概括性意

    義的笑,它是由于對社會生活的缺陷的認識,對社會生活中卑劣關系的憤怒,對某些社會階層和社會機構、團體、運動的代表人物而不是對個別人的個性的敵對感情而產生的,這種笑自古就有名稱,叫做嘲諷和譏刺?!边@一論述將人類的高級情感——笑引入到諷刺這個概念中,由“形而下”的心理活動導入了“形而上”的藝術分析。黑格爾也把可笑性和諷刺喜劇性的藝術特征抽象為“現(xiàn)象與本質”,“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梢娦εc諷刺有著很深的淵源。

    而讀《高祖還鄉(xiāng)》,給讀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想笑。從其中的主人公到王鄉(xiāng)老、趙忙郎、瞎王留一直到漢高祖,每個人物的動作、語言都滑稽詼諧,可謂“噱頭十足”。“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xiāng)故。”聽說大人物要來,眾鄉(xiāng)民忙的是不亦樂乎,作者著意點到了“王鄉(xiāng)老執(zhí)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么大戶”,這兩位村野之民,本不識什么禮數(shù),偏要裝模作樣,不免俗得有點可愛,更多的則是可笑。仿佛是在創(chuàng)作一幅漫畫,寫意化的人物形象,夸張卻也生動,總叫人忍俊不禁。如此手法在這位主人公和漢高祖身上也一覽無遺,它虛擬了一位“村叟”,又抹掉了傳統(tǒng)中“天子”的神圣光圈,一切都出人意料,自然有引起笑的可能。如當代美學家哈曼所言:“對喜劇因素和笑來說,首先要求新穎和獨創(chuàng)?!北酒S刺藝術中的大量喜劇性的笑的刺激物都具有新奇性,我們不談迎駕前的騷亂,且看駕臨時的“大作怪”景象:什么“白胡闌套住了迎霜兔”,“紅曲連打這個畢月烏”,什么“雞學舞”、“狗生雙翅”、“蛇纏葫蘆”,什么“甜瓜苦瓜黃金鍍”。盡是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與人們本就熟悉的“應有樣子”格格不入,就使人覺得可笑了。而這類笑的藝術效果是上乘的,它往往使笑端的制造者本身處在非自覺之中,笑的內容都以一種“正經(jīng)”的,甚至是嚴肅的形式出現(xiàn),它擺脫了說笑者自己在笑的局限,卻以一本正經(jīng)的數(shù)落、“見怪”之冷嘲稱奇,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深知如何獲得喜劇笑的效果的奧妙,從而使作品描繪“高祖還鄉(xiāng)”的諷刺鬧劇至今還具有動人的笑的魅力。

    新奇事物、反常行為的刺激是觸發(fā)笑的機制的一個動力源。本篇中主人公的“表演”就可謂奇峰突起,他的一整套言行好比是我國傳統(tǒng)相聲藝術中的“甩包袱”。設置“包袱”要求甩前鋪平墊穩(wěn),甩時出其不意,事先把可笑的東西包藏起來,等到鋪平墊穩(wěn),條件成熟,“包袱”扣兒突然一解,里面的東西全部抖露出來,出乎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就借一個普通“村叟”之眼看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顯得平常而真實,他看到鄉(xiāng)人迎駕時的裝模作樣,看到皇帝旗隊的奇形怪狀,也看到車駕隨從的奢侈排場,對于這么一位未見過大場面的鄉(xiāng)野小民來說,反常即是正常。而當皇帝與鄉(xiāng)親們相見時,情況就大變了,“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眾鄉(xiāng)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著手扶。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痹瓉硭^的漢高祖竟是劉三,他出身也不顯,行為也不端,實是無賴一個,“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敝链耍髌吩崎_霧散,水落石出,有力地揭穿了袞袞華服下的封建帝王的本來面目,使觀者捧腹不已,又若有所悟,其中的文字也不是簡單地停留在“以資笑端”的鬧劇層面之上,而是在笑聲中發(fā)揮了諷刺作用,它使讀者笑后再思,也能讓讀者想后再笑,從而深化了全篇的意蘊。

錯——諷刺的手法

    錯,中國傳統(tǒng)戲劇觀將其理解為誤會,而在這里可以轉化為另一個名詞——變形。顧名

    思義,變形即改其原形,另造新形,它的基礎在于蘊含某種社會性的客體對象與主體心理之間的不協(xié)調關系,甚至是一種名實顛倒。睢景臣在創(chuàng)作《高祖還鄉(xiāng)》時,就注意到了這種手法的運用,最典型的就是變形。日月旗變成了“白胡闌套住了迎霜兔”,“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神圣的鳳、虎、龍圖像則成了“雞學舞”,“狗生雙翅”,“蛇纏葫蘆”;威嚴的金瓜銀斧變成了“甜瓜苦瓜黃金鍍”。如此等等,將威風八面、神氣十足的皇家儀仗隊變?yōu)榱藖y七八糟、烏煙瘴氣的怪物奇景,莊嚴肅穆感蕩然無存,代之以的是滑稽詼諧,很有種“以帝王為戲”的意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元代文人“玩世”的大膽和肆無忌憚。這類變形在作者看來是錯了,但從作品主人公角度分析卻相當正常,一個世代居于窮鄉(xiāng)僻壤的村叟自然眼界狹窄,知識淺薄,突然面對這么多“大作怪”的東西,不免要發(fā)表一點自己的看法,他不像“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在那里裝模作樣,而是老老實實,一本正經(jīng)地“實話實說”。如此巧妙的安排,仿佛不是作者故意在變形,而是村叟“真實”地觀照,從而取得了莊諧相生的幽默效果,將包裹在莊嚴美好的外衣下面的丑惡、笨拙、低劣的本相顯露了出來。這類畫面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實質上都有作家的某種情感、意念為內在貫穿邏輯線。如迎駕的村叟發(fā)現(xiàn)了當今皇帝竟是老相識的劉三后一段感慨,實在是作者對名實顛倒,是非錯位的批判,即所謂的“讒人高張,烈士無聲,忠臣去國,不詰其名,此有心者之所切齒,撫心憤懣,悲歌而繼之以泣也?!币舱驗槿绱?,倒使人們大開眼界,然后拿定主意,不受這種錯位顛倒的播弄,“名實顛倒之中,而學問通,而文章出,而事業(yè)起,茲焉在矣。故與其寄俯仰于天地,毋寧從顛倒場中撐持一番,斷不為造化小兒所弄,而又何慮夫泄憤嫁禍,糊心迷目者哉!”

    顯然,這是變形或錯的手法的實際意義所在,但作為諷刺的手法(形式),本身也具有鮮明特征。諷刺的客體對象總是否定性的,否定性在于其無價值,當然這需要有一定社會歷史范圍內的相對標準。而用變形來達到一種名實顛倒,是非錯位,實質上就是對客體無價值因素的否定?!陡咦孢€鄉(xiāng)》的作者借一個“鄉(xiāng)民”的視角,將焦點集中于漢高祖身上,讓客體漢高祖一本正經(jīng)地去追求自身的無價值因素,如迎駕的排場,儀仗的氣勢,本人的姿態(tài),并炫為有價值,這就形成了諷刺的可能,作者借這位村叟之眼對上述一切稍作變形,就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真實面目,看到了諷刺對象的無價值性,“他愈想裝得高尚有力,就愈變得可笑”。

    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內在的空虛和無意義以假裝有內容和現(xiàn)實意義的外表來掩蓋自己”,或者說是“用另一種本質的假象來把自己的本質掩蓋起來”。而歸根到底,這也就是變形,以假亂真,或顛倒名實,以期達到諷刺藝術的錯位效果,從錯中調整秩序,發(fā)現(xiàn)真實。

真——諷刺的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家在給諷刺下定義時曾指出:諷刺就是創(chuàng)作主體以飽含熾熱的憂

    患激情,將客體對象無價值的不協(xié)調喜劇因素撕破給人看。這段話涉及到了諷刺的否定性美學特征,就在否定的同時,作家又樹立了自身的價值標準、藝術理念。

    從文人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上看,寫作必須保持一種對抗的姿態(tài),要拒絕現(xiàn)實的戕害和擠壓,拒絕世俗的物化與利用,超越一切非理想的障礙直接進入審美的自由狀態(tài),追隨真善美的精神。這就要求創(chuàng)作主體是自由、反叛與尋找,往往表現(xiàn)在對現(xiàn)實的否定中尋求更高遠的人生境界。

    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敢于拿皇帝作為諷刺打擊的對象,直接懷疑,沖擊君權至上的封建專制觀念,在整個古代文學史上是少有的,這種精神更是難能可貴的,從他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強光。

    什么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重要特征是既有堅定的內在信念與操守,又要擔當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即傳承文化,守護精神價值,維護社會良知等使命。它的核心作用就是對社會持以批判態(tài)度,在既成的生存秩序中及時地發(fā)現(xiàn)缺憾與不足,并以獨立自治的方式向世人傳達自身的態(tài)度。從睢景臣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確保了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人在人文品質上的純潔性與對抗性。

    他身處一個尷尬的時代,一方面有強權統(tǒng)治的壓制,一方面又是自身價值的失落。作為文人,這無疑是最大的悲哀,也是最沉重的打擊。睢景臣卻沒有為世俗熱點所消解,也沒有被生命坎坷所擊倒,以別人莫敢為而為之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了一曲時代的最強音。

    而構成諷刺形態(tài)的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又如此真摯,蓄意離開生活真實的指責,不是流于謾罵,就是導致造謠、污蔑、誹謗,那就成了諷刺的一種墮落。睢景臣在創(chuàng)作時強調了諷刺的這種精神,將諷刺的客體對象的真實性集中體現(xiàn)在封建帝王無德無能,只會在人民面前裝腔作勢,賣弄威風的否定性格上,用老舍先生的話說,就是形象的“骨縫兒”。否定性格總是滲透著無價值的某種社會本質的真實,而不是生活表象的事實或歷史資料的描述,創(chuàng)作主體正是通過對這類無價值的社會本質的真實的否定表現(xiàn)他的審美理想和滾燙的情感。所以,我們把諷刺的精神歸結為真。

“搔癢不著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敝S刺作品貴在“入木三分”,最忌“搔癢不著”。所以,創(chuàng)作時必須強調真,目標明確,有針對性,不似柳條拂面,要像鋼絲鞭打。當然,這前面還有兩個條件:大膽與巧妙,既要能打擊敵人,又可以保護自己,一舉兩得。所謂“嬉笑怒罵皆文章”大概也本于此。

    最后我們要感謝睢景臣的創(chuàng)作實踐,不僅給后世的寫作提供了藍本,更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在現(xiàn)時代的使命和職責!

參考文獻:

①《元曲選》[M]  上海古籍出版社

②《元明散曲鑒賞集》[M]  人民文學出版社

③《元曲選評》[M]  岳麓書社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