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漂泊即是歸家——以《伊豆的舞女》為例

作者:楊子誼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4-09-29人氣:1280

    《伊豆的舞女》的作者川端康成作為作品中主人公的原型,因為生活艱辛與心靈苦痛,踏上了孤獨旅途。他是漂泊者,卻又是一個幸福的追隨者,旅行途中的人情風景讓他可以給自己組建一個家庭,這個家庭不是成員關系意義上的家庭,而是一個真實可感的為精神與心靈提供庇護的家庭。川端康成為擺脫困苦做出了努力,也得到了回報。雖然這樣的回報一點兒也不豐厚,但就心理狀態(tài)而言,這就是作者幸福的一切,這一切甚至夠他咀嚼一生。

一、漂泊即是歸家

    周國平在他的散文《家》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家是一只船,在漂泊中有了親愛?!雹俅藭r的“家”已經不僅僅是那個有墻有瓦的地方,而是一團凝聚著的親愛之情。這種“家”對于川端康成來說是極為陌生的,對于文中的“我”而言也同樣模糊。為什么在見到舞女一行人之后,“我”會產生相親相愛的情愫?“我們”非親非故,卻能夠坦誠相見?!拔覀儭敝皇桥既幌嘧R的陌生人,卻似親人一樣在對方的身體和精神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人間的溫暖和可貴的慰藉。

    在當時的日本,巡回藝人身份低微,茶館老婆子以輕蔑的口吻將舞女一行人稱作“哪有客人留他們,他們就在哪住下”的“這種人”。他們居無定所,同當時的“我”一樣漂泊。“我”雖然是高等學校學生,受路人尊敬,但“我”內心的孤苦是不被人察覺和了解的。“我”和巡回藝人的心理狀態(tài)相仿,甚至可以說他們由于長期生活在相對恒定的環(huán)境中,更能適應與理解漂泊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和巡回藝人是一類人,同樣漂泊如浮萍,同樣生活艱難,同樣帶有巨大的自我憐憫心情和對他人的寬容之感。

    在《伊豆的舞女》的第四部分,有這樣一句話,“我仿佛忘記了他們是巡回藝人之類的人,既沒有好奇心,也不輕視,這種很平常的對他們的好感,似乎沁入了他們的心靈?!雹谶@是“我們”相互滲透的最好證明,后來主人公所有派生出來的情感皆源于此。“我們”組合成為一個全新的家庭,這個家雖然沒有被明確地提出來,但它的存在是被文中的一切善良人所認可的,也是川端康成想要的。

    在作者的潛意識中,他把自己視作藝人們的家人,所以在作品中,當藝人決定在湯野逗留一天接待客人,建議“我”到下田與他們會面時,“我感到像是被人遺棄了?!弊髡甙炎约旱母星橹踩胍蝗荷屏嫉哪吧?,不曾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對自己的態(tài)度,這樣的感情一觸即發(fā)難以控制。此時此刻,川端康成企圖讓他人所擁有的成為共享,這是人的本能和靈感,是追求幸福時的幸福和害怕失望的不安。

    作者把自己和藝人們歸為一類,在他們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快樂。但遺憾的是,文中的“我”獲得的愉悅是短暫的,藝人們的漂泊是一個輪回,他們的生活即是漂泊?!拔摇钡钠磩t是作者為了解脫而嘗試的解救辦法,“我”的漂泊不可能代替“我”的一生。伊豆,這個第二故鄉(xiāng),給作者歸屬感,給作者一個理念上的家、心靈的家、精神的家,卻不能給作者提供現實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否認他的這一次心靈歸家之旅。

二、漂泊中的存在感

    存在是一個哲學概念,按照20世紀西方存在主義哲學家的定義,是指孤獨個人同自身的關系(自我感),即個體對自身生存發(fā)展意義的情緒體驗。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們由于自我存在得不到重視,得不到很好的肯定,而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

    “我這個二十歲的人,一再嚴肅地反省到自己由于孤兒根性養(yǎng)成的怪脾氣,我正因為受不了那種令人窒息的憂郁感,這才走上到伊豆的旅程。因此,聽見有人從社會的一般意義說我是個好人,真是說不出地感謝。”③對于一個孤兒而言,最值得珍惜的莫過于家庭給予的溫暖和來自世人的認可。作品中的“我”即是川端康成本人,他從小缺乏親人之愛、朋友之愛,性格孤僻,有強烈的自卑感又有同樣強烈的自尊。人的內心越是脆弱,其防御機制就越強。川端康成難于融入與自身相異的社會環(huán)境,無法通過博取地位和榮譽掩蓋心中痛苦,所以試圖重視自我尋求解脫。

    川端康成在他的伊豆之旅中結識了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大眾。盡管這些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或者生存環(huán)境糟糕而具有不好的習氣,但是他們純樸善良的本質是恒定不變的。他們不帶偏見地以客觀的眼光評定川端康成,并發(fā)自內心地尊重他贊許他。這正是當時的作者最需要的,存在感由此而生。當文中的“我”多次被信賴時,“我”是既驚訝又欣喜的,所以文末出現了這樣一句話:“我處在一種美好的空虛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樣親切對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著。我想明天清早帶那老婆婆到上野車站給她買票去水戶,也是極其應當的。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了。”④在這次伊豆之旅快要結束的時候,川端康成心中的苦痛化作淚水暢快地流了出來,他尋思著自己得救了。

三、在不幸中尋找幸福

    盧梭在《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中說到:“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們自身;對于一個善于理解幸福的人,旁人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真正潦倒?!雹荽ǘ丝党缮羁痰伢w會到了這一點。他獨自旅行,試圖用欣賞美景的眼光欣賞他身邊的人與事,試圖找回不帶半點兒怨恨和遺憾的純潔心靈。

    《伊豆的舞女》的創(chuàng)作動力是人生的悲痛、寂寞之感和渴望得到救贖的強烈愿望。文章從始至終彌散著淡淡的憂傷,節(jié)奏平緩而沉穩(wěn),這樣的基調與浸透在雨霧中的伊豆山水組合成了一曲悠遠的詠嘆調。沒有大悲大喜的直接宣泄,沒有糾纏不清的復雜場景,卻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感受。

    川端康成不希望讀者在作品的淡淡憂傷中窒息,更不希望自己沉溺于與他形影不離的憂郁氣質,他將自己的期望寫入了作品,讓幸福的光芒從文字之間閃現出來?!兑炼沟奈枧分械闹酗L老人時刻與病痛為伴;三個幼兒失去了在蓮臺寺銀礦做工的父母,與可憐的婆婆相依為命;千代子在奔波途中失去了自己的小寶寶;熏子迫于無奈,年紀輕輕做了舞女;媽媽嚴厲、慈愛,同時承受著生活的巨大壓力……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幸的,他們代表了當時掙扎在社會下層的那群人?!拔摇蓖@群人一樣生活艱難,所以“我們”能夠相互理解,相互珍惜。在不幸人的身上,“我”看到了家庭成員的親愛之情和笑對人生風雨的樂觀精神。他們的貧賤生活也許在出生之時就開始了,但在漫長的奮斗之路上,他們學會了習慣現狀,理解他人,善待自己。

    伊豆之旅帶給“我”許多美好回憶,也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此后,川端康成多次旅行到伊豆,把伊豆看作自己的故鄉(xiāng)。在這樣一個“群山和天空的顏色都使人感到了南國風光”的地方,有著純凈的沒有受過一點兒沾染的優(yōu)雅和安靜。而這些東西的存在正好讓沉浸在痛苦中的作者解開枷鎖,毫無負擔地親近自然親近自己親近他人。短暫的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人與自然的坦誠交流,使“我”第一次真誠面對命運,真誠接受和看待尊敬、理解、關懷。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愿望,人的本質就是愛自己,設法使自己的生存幸福。川端康成就是努力實踐的一個例證,透過《伊豆的舞女》中朦朧的景色,他展現出下層人民的酸甜苦辣,提醒我們用心去體會可貴的微小的快樂。

結  語

    川端康成的人生困境并沒有因為他的努力而消失,但《伊豆的舞女》卻展現出了幸福的成功,給眾多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勇氣和希望。川端康成的結局和他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困境與幸福這一對矛盾體。他在《伊豆的舞女》中以積極的方式告訴我們他在不幸中獲得了無限寬廣的心境。正如盧梭所言,“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我們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⑥

 注釋:

① 初中語文編委:語文(九年級下冊),語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6頁。

②③④ 川端康成著,侍珩譯:伊豆的舞女,見劉建軍主編:外國文學作品選(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626頁,629頁,633頁。

⑤ 倪世光:盧梭箴言錄,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頁。

⑥ 盧梭,李平漚譯:愛彌兒論教育(上卷),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第69頁。

 

參考文獻:

[1] 吳舜立.佛禪與川端康成的“虛無” [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6).

[2]柴中月.人生的困境與超脫[N].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2卷第3期.

[3]宿久高.川端康成的新感覺派文學理論[N].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年第6期.

[4]李翠霞.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N].日語學習與研究,2004年增001號.

[5]呂娜.從《伊豆的舞女》看川端康成的孤兒根性[N].借鑒與比較作家雜志,2009.

[6]川端康成著,侍珩譯.伊豆的舞女[A]. 劉建軍主編.外國文學作品選(下冊) [C].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上海.

[7]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上) [C].商務印書館,1999年北京.

[8]倪世光.盧梭箴言錄[C].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