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媒介群對媒介時空偏向的平衡補救
一、媒介系統(tǒng)的時空偏向性與補救
(一)傳播技術的時空偏向性與補救性
哈羅德·英尼斯(Horold Innis)提出的傳播時空偏向理論認為,任何傳播媒介都具有時間或空間上的傾向性,即:傳播媒介或具有易于長期保存但卻難以運輸的傾向性,或具有易于遠距離運送但長久保存性差的傾向性。前者便于對時間跨度的控制,稱為“偏向時間的媒介”;后者便于對空間跨度的控制,稱為“偏向空間的媒介”。所謂媒介的時空偏向性的取向實際主要依靠媒介技術的物理特性。
媒介的時間或空間偏向不是絕對的,人類總是把社會的規(guī)則強加于媒介之上,而不是給媒介以本身固有的東西。紙張本身的物理性能根本無法和自然界的力量相抗衡,無論是風吹日曬還是火燒水淋都可以讓其瞬間毀滅,然而人們修建了圖書館來幫助紙張抵御自然界的破壞,使知識和歷史得以保存。人類這種利用其他技術改善媒介性能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對媒介自然屬性的補救。在傳播媒介發(fā)展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補救。
(二)媒介群及其時空偏向的螺旋推進
媒介時空性能的不斷進步促成了媒介發(fā)展的線索,這條線索并非是連續(xù)變化的,它存在明顯的技術時代特征。媒介的時空交替可以用圖1來解釋:媒介傳播時空特性函數為XY=C,其中X是該媒介的空間特性參數,Y是該媒介的時間特性參數。時間傳播特性好的媒介,其空間傳播特性相對就較弱;空間傳播特性好的媒介,其時間傳播特性相對就較弱。而從原始傳播到現代的高技術傳播,從傳播的時空性能上說,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實際上只是在擴展常數C的值,技術時空水平越高C值越大。
由于媒介的時間特性參數往往會因為借助其他手段的幫助而產生變化,X往往表現出非特有性能,例如圖書館幫助印刷媒體保存得更久遠。而Y參數則更好測量,因此,我們將用Y參數的變化來觀察媒介的時空特性變化。借用保羅·利文森“媒介補救”理論來觀察媒介時空特性轉換的關系,正如英尼斯談到的,媒介的時空偏向是在平衡——打破平衡——補救平衡的路徑上發(fā)展的。口語系統(tǒng)屬于時空偏向平衡的媒介;書寫的空間偏向打破了這種平衡;在儲存技術的補救下,印刷媒介又重新找到時間和空間偏向的平衡;傳統(tǒng)電子媒介的出現再次打破了這一平衡,空間偏向再次凌駕于時間偏向之上,人類利用技術希望補救電子媒介的時間偏向,然而補救的效果顯然不能和印刷時代相比。
媒介空間特性和時間特性交互進步,我們可以把媒介的時空性能參數C界定為三個值。口語媒介時代,傳播技術的時空性能為C1;書寫印刷媒介時代,傳播技術時空性能為C2;電子媒介時代傳播技術的時空性能為C3。從上面對X、Y值的物理特性分析,可以知道X、Y值隨著技術進步不斷提升,而C值取決于X與Y的乘積,因此從數學概念上可以判斷C1<C2<C3,實際媒介的發(fā)展過程中C值的確呈現增大趨勢,這也符合技術進步的基本邏輯。傳播技術時空性能參數C的取值曲線決定了傳播技術的時代,即特定時期的主導傳播技術具備相似的C值,在一根曲線上的媒介具有共同的技術時代特征,筆者把這些具有共同時代特征的媒介稱為一個媒介群。以上三個C值,表明人類傳播史上出現了三個媒介群,即口語群、紙媒群與電子群。
二、 新媒介群及其時空偏向特性分析
所謂新媒介群是以數字傳播技術為支撐形成的多種新媒介構成的集合,這些新媒介有著相同的技術基礎,帶有群體特征。新媒介群是媒介融合過程中的現階段表現形式,數字技術支撐下的新媒介群相對于機械技術和模擬電子技術支撐下的傳統(tǒng)媒介群在媒介時空性能參數上應該具備進步性,即新媒介群應該表現出高于C3的媒介時空性能參數C4。新媒介的傳播時空參數C4是以數字化電子傳播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傳播技術和傳統(tǒng)電子傳播技術在空間性能上具有相同特性,由于其單位時間傳播距離遠遠大于任意地表距離,所以新媒介群的空間性能將延續(xù)傳統(tǒng)電子媒介的特性。C值是空間性能和時間性能的乘積,因此新媒介群的C4值進步性關鍵就看新媒介在時間性能上的突破,或者說是新媒介群對傳統(tǒng)電子媒介時空偏向的補救能力
以互聯網為例,互聯網的基本節(jié)點由以計算機為代表的設備構成,以往在討論有關網絡媒體的時間性能時,往往把計算機的時間性能等同于網絡媒體的時間性能,對此保羅•利文森指出,計算機存儲的影響可能并不像傳播那樣深遠,計算機的硬盤作為儲存媒介可能衰退得比紙張更迅速,就好像紙張的衰退速度比巖畫更快一樣。此處有必要作出一點說明,表面上看,硬盤上數據保存時間可以達到相當長,然而當我們仔細思考會發(fā)現,硬盤數據保存長久的基本條件是人為保護。硬盤是典型的電子設備,對工作環(huán)境有嚴格的要求,濕度、溫度、震動等外界環(huán)境變化都可以輕易破壞硬盤中的數據,因此在單純探討計算機存儲問題時,筆者認為其時間性能是歷史上媒介時間性能中最差的。
互聯網由計算機連接而成,但互聯網不等同于計算機,網絡的時空特性也不能僅僅用計算機的時空特性來衡量。網絡信息存儲的最大特點就是分布式,簡單來說,就是將信息存儲在不同的計算機上,一旦有一臺計算機的信息丟失,還可以無障礙的從其他計算機處獲取信息,對于網絡用戶來說,這種信息調用是“透明”的,即調用者并不需要知道他所調用的信息來源于哪臺計算機。分布式信息存儲結構帶來了一個全互補的信息存儲系統(tǒng)。在網絡技術中,分布存儲處理是目前的熱門技術,各種專業(yè)分布式數據庫在網絡上不斷涌現。這種新型數據存儲方式的基本特點包括:廣泛的應用目的、在物理上的分布、相對的獨立和穩(wěn)定性、良好的開放性與兼容性、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便于數據共享、良好的系統(tǒng)用戶界面。但筆者覺得該項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要使網絡媒體在時間偏向上大幅提升,要建設的不僅僅是專業(yè)的分布式數據庫,而應該將互聯網整體看作一個分布式存儲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的雛形已經在網際協(xié)議的不斷完善中初見端倪?,F今網絡上較為流行的數據共享軟件“BT”、“迅雷”就可以看作對網絡媒體這個大分布系統(tǒng)的應用。根據網絡經濟摩爾定律,網絡存儲能力的發(fā)展速度很快,今天被認為“海量”的存儲設備,明天可能會被嗤之以鼻。由于存儲能力的高速提升,使網絡在存儲新信息的時候,不必要刪除以往的信息,這也為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時間性能打下了技術基礎。
分布式技術的廣泛使用,使計算機硬盤信息存儲脆弱的不足得以補救。新媒介群在保持傳統(tǒng)電子媒介空間偏向性能的基礎上,在時間偏向上相對傳統(tǒng)電子媒體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 新媒介群的時空補救與螺旋終結
化學研究領域的勒沙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動原理表明:“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贝嗽瓌t不僅適用于化學,也是其他學科廣泛遵守的泛化原則——“承受外加限制條件的系統(tǒng)具有反抗外加限制條件改變的能力”。在研究媒介時空偏向轉移時,該原則也同樣適用,媒介空間偏向就像是媒介時空發(fā)展的自變量,時間偏向則是因變量。媒介時空偏向的發(fā)展歷程可以概括為:空間發(fā)展,時間抵抗這種發(fā)展,進而趨向兩者平衡,然后再次出現空間發(fā)展,時間再抵抗這種發(fā)展,達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環(huán)。
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們從新媒介群的技術特征中可以看到,新媒介群在保持傳統(tǒng)電子媒介群的空間偏向性能的同時,也形成了媒介時間偏向的又一次高潮。用利文森的話來說,新媒介群對以往媒體時空特性產生了平衡補救。新媒介群的出現,使人類再次進入媒介時空平衡的階段。新媒介群對傳統(tǒng)媒體的補救是全方位的,對于這種補救的深度是眾說紛紜。有些學者認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群是以往媒介的完全補救,是媒介發(fā)展的終結。支撐此觀點的主要因素包括:以網絡媒體中心的電子媒介以速度的極限傳播,終結了時空分離;以網絡媒體為中心的電子媒介把過往一切媒介內容變成自己的內容,由此成為媒介的上帝;以網絡媒體為中心的電子媒介延伸了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至此,人類的媒介延伸已經終結。對此,筆者認為單純把互聯網等同于新媒介群是不嚴謹的,說互聯網是媒介的終結顯得武斷且偏激,這是狹隘的技術認識,人類技術的發(fā)展是在不相信終結的思維下延續(xù)的?!皹嫿ㄐ旅襟w技術框架的方法之一就是從技術的基本功能角度,即生產、發(fā)送、顯示和儲存等環(huán)節(jié)來闡述”,這四項基本功能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技術體系中進行分裂組合從而不斷提升,例如目前正在積極研發(fā)的虛擬現實技術(VR)就是媒介顯示技術繼續(xù)發(fā)展的方向。所謂“終結”是指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介群都會基于網絡發(fā)展,而并非是終結于互聯網。
本文中所探討的媒介時空偏向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確是實現了終結。但必須澄清的是,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人類的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的理論前提下,才可以說傳播時空偏向走向終結。平衡移動原理也可以說明這種終結,由于媒介時空偏向的自變量不可能再發(fā)生變化,因變量時間偏向當然也不會變化,因此我們說新媒介群終結了傳播系統(tǒng)的時空偏向螺旋。
四、 結語
媒介的補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媒介的困難,但從人類歷史中發(fā)生的無數次技術補救來看,新技術雖然可以彌補原先的問題,但也會帶來更多的新問題,人類的傳播技術就是在問題——補救的循環(huán)中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新媒介群對于既往媒體的時空平衡補救,終結了媒介時空交替發(fā)展的螺旋,也給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媒介技術的未來之路將以互聯網絡為基礎,在與社會其他因素互動下繼續(xù)前進。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