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式濱水度假酒店中的景觀設計——以“魯湖國際垂釣中心”為例
魯湖位于武漢市城區(qū)南郊,距離京珠、滬蓉高速公路交匯處15公里,南臨界于湯遜湖?!敖纤l(xiāng)”是江夏區(qū)正在開發(fā)的旅游景點,總規(guī)劃5.25萬畝,是以魯湖為主建設的旅游景點。
湖泊型旅游度假區(qū)是指以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庫為主體景觀的度假旅游目的地。自1992 年中國開始設立旅游度假區(qū)以來,到2001 年為止,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總數已達130 多個,其中1/3以上的為湖泊型旅游度假區(qū),是中國度假區(qū)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
濱水度假區(qū)由于地理位置、形成成因、水域規(guī)模、湖面形態(tài)的不同,造就了風格迥異的湖泊景觀風貌,加之所處地域的文化差異,形成了特色各異的湖泊旅游資源。湖泊型旅游度假區(qū)具有多重功能。除了觀光和度假,湖泊至少還具備水上運動以及濱水娛樂的旅游功能。強化旅游功能的綜合性和度假旅游產品的多元化是湖泊型旅游度假區(qū)的發(fā)展趨勢。
一、地域特點
魯湖是一個內湖地勢較低,湖面面積較大,周圍分布眾多水塘和湖泊,并且沒有工業(yè)污染源,是一個天然的休閑度假園。其地形南北狹長,東有三門湖西有大魚塘,交匯之處是天然濕地和豐富的水系統(tǒng)。
它集合了漁業(yè)、科技業(yè)、休閑旅游三大功能為一體,是極具水鄉(xiāng)特色的超大農業(yè)科技園,也是武漢市乃至華中地區(qū)最大的原生態(tài)水箱景點和漁業(yè)基地。
二、酒店定位
魯湖國際垂釣中心定位在集合度假、休閑、旅游、垂釣于一身的度假型酒店,它的的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綠色植物語湛藍的湖水相映成趣。建筑物結合了原有的地形地貌與當地人文精神面貌,面向魯湖敞開,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保持了較大的接觸面,將一些列空間構成了最富有特色、迷人而詩意的文化空間。在保留期自然風貌與功能需要的同時,充分展示其形式美、構造美。
其建筑風格與室內設計風格均已中式風格為主,注重保持當地原有的自然風貌,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保持教的大接觸面,講求天人合一。從整體規(guī)劃到建筑大型坡屋頂造型都與垂釣文化相互呼應,形成完整的建筑形象。大大拉近自然與建筑之間的距離,力求在整體保留期原有自然風貌和地域特點的同時,提升整體酒店的品質。以自然樸素的建筑風格,舒適的度假環(huán)境傳遞出恬淡的垂釣神韻。
三、空間布局組織方式
在該設計項目中,根據酒店的定位需求將對原有的建筑空間進行再劃分與再限定,把不同的功能的空間組織到一起。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要尊重地市和現狀的規(guī)劃,要從水體的流向跟走勢來設計。魯湖國際垂釣中心的地勢相對平緩,周圍環(huán)水,多靜少動,以湖面與魚塘為主。其空間的組織方法選用了以“廊”、“廳”混用的組織方式。
該設計中主要運用了,以廳為主的組合方式和以廊為主的組合方式。這種方式既各有特色又能相互補充組合使用,形成了更多樣的空間效果。對于酒店的整體景觀設計而言,流線與節(jié)奏的把控至關重要,因為酒店的建筑規(guī)劃設計在建造初期就已經確定,景觀設計必須以酒店的整體設計為主基調,加以再設計再調整,揚長避短。
(一) 以“大廳”為主的組織方式
廳是建筑設計中一種極為重要的空間類型,也是常用的手法,不僅如此在景觀設計中同樣講求設計的節(jié)奏感。從交通組織而言,它有集散人流、組織交通和聯系空間的功能,同時它亦具有觀景、休息、表演、提供視覺中心等多種作用。
已進入度假酒店的迎賓綠化帶之后便來到了“大廳”,以“大廳”為中心,其他使用空間呈輻射狀與廳直接連通。在這里的“大廳”也就是整個酒店景觀設計的主景觀。
整個流線設計以廳為首,呈“回”字形。通過廳既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垂釣區(qū)和別墅住宅區(qū)去,也可以把各個使用空間的人流匯集至此。它擔負著人流分配和交通連通的作用。
另外該廳還有休閑、娛樂、導向的功能,增加了使用上和管理上的靈活性,一些公共景觀設施也為客人提供更高多樣化的選擇。作為整個酒店的必經之處,將主景觀設于此處也更為合適。
(二) 以“廊”為主的組合方式
在垂釣區(qū)與別墅區(qū)均是采用以廊為主的組合方式。此時使用空間和交通聯系空間各自分離,這樣既保證了各使用空間的安靜和不受干擾,同時通過走廊又把各個使用空間連為一體,并保持必要的聯系。
在設計中,垂釣區(qū)的景觀水景設計依然保持與整體風格一致的中式古典雅致的感覺,而垂釣區(qū)作為一個休閑活動并且相對較大的空間,它的設計是相對封閉的。在于其他空間聯通處均設有大型喬木進行分割,在視覺上與聲音上都與別墅區(qū)分開。連廊的內部設計則采用了大量波浪式的曲線,搭配新穎的懸掛式綠化景觀與燈光,讓人在推開大門的一瞬間就仿佛進入了另一個綠色生態(tài)空間。
四、景觀設計:“序言”、“高潮”、“結尾”
在組織景觀的節(jié)奏時,首先考慮的是主要人流方向的處理,同時還要兼顧次要人流方向的空間處理。整個空間的構思包括:序言、高潮、結尾三個部分。
在空間之中,人們不能一眼就看到環(huán)境的全部,只有在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運動中,才能逐一看到它的各個部分,最后形成綜合的印象。所以,設計師在進行群體空間組織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讓人們在運動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觀賞效果,是人感到既協(xié)調一致、又充滿變化、具有時起時伏的節(jié)奏感,從而留下完整、深刻的空間印象。
組織空間序列,首先要考慮到主要人流方向的空間處理,還要兼顧次要人流方向的空間處理。
在此個實際設計當中,空間序列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序言、高潮、結尾;從人流方向上的空間序列既為:入口空間、高潮空間(主體空間)、出口空間。
(一)入口空間:以迎賓景觀綠化帶為主,植物和花卉相結合,搭配極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標示導向牌,給人營造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入口空間主要是從外界環(huán)境到內部空間的過渡,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次要空間:酒店主建筑前的大型水景池與景觀帶,是整體景觀圍合的中心景觀區(qū)。其空間開敞,形成一個小型廣場,大型水景池正對酒店大門,有匯聚之意。
(三)主體空間(高潮空間):垂釣區(qū)是整個酒店的靈魂之一,魯湖國際垂釣中心其最大的文化特點就是垂釣文化。垂釣區(qū)的體量相對較大、層次比較豐富、設計更為考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基礎的垂釣設施,垂釣區(qū)也設有沿游瀏覽的連廊,蜿蜒曲折,遵從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是整個園區(qū)起承轉合,高潮疊起,并設有觀景閣,站在觀景閣上,以水為中心的景觀盡收眼底。連廊,水閣,小橋,山景相映成趣、相互因借,也正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思想之一。
在景觀的設計上選用盡可能選擇當地的植物花卉,秉持傳統(tǒng)的中式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小型景觀區(qū)按照四個時節(jié),組成四組景觀帶,季季有花綻放,時時有景可賞。
(四)出口空間:整個度假酒店的景觀設計是回字形,在出口相對簡潔,以車道曲線為主,綠化景觀帶與雕塑小品是此空間的特色。在高潮空間后面,設置出口空間,讓人的情緒能逐漸回落再到出口,在離開這個世外桃源的時候也回味無窮。
前者應該是空間序列的主旋律,后者雖然處于從屬地位,但卻可以起到烘托前者的作用,亦不可忽視。
五、景觀設計造型與風格
(一)形:整個設計的造型根據功能需求的不同,設計上是有些分別的。主景觀中心主要是選用直線、方形、圓形,秉承現代中式的主題風格,主打“方圓有序”的東方感。其中水景池的造型著重強調了層次感,以方形為主,搭配疊水。地面環(huán)形鋪裝與水池呼應,表現中式方圓有序的傳統(tǒng)思想。別墅區(qū)的設計以現代中式為主,追求中式的對稱美和空間平衡關系,達到中式的神韻和氣質。垂釣區(qū)的設計則是采用相對活潑的曲線、圓形、幾何形,在放松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趣味。
(二)色:整體設計都是選用自然的大地色調。比如說磚灰色、白色、原木色、褐色,穩(wěn)重并有延伸感。別墅區(qū)以淺色為主,選用顏色比如暖灰、米色、原木色等等,令空間氣質雅致而端莊。垂釣區(qū)是相對濃烈些的色彩,但是仍保持大地色調,不要讓其過于跳脫于其他空間,比如咖啡色、褐色、黑色、金色等等。
(三) 質:公共空間的墻面主要選用的是拉毛乳膠漆,讓墻體呈現出淡淡的肌理感豐富視覺效果。部分的連廊與景觀墻搭配了灰磚來增加層次感。局部景觀墻,搭配內發(fā)光和局部暖光燈帶,流露出東方神韻,營造輕松閑適的氛圍。別墅住宅區(qū)是以啞光材質為主,深色仿古磚為地面材,溫馨閑適的,即使久待也不覺沉默寡趣。在標識導向牌上添加透光云石與金屬質感等,增加其趣味感。
(四)光:公共空間的部分是采用的漫射光為主,除了提供足夠照度的筒燈,另外也有暖色的燈光帶,讓光線更貼近自然光,適當的削弱陰影的濃度,細膩的反應墻體表面的質感,同時也避免輕浮感,讓整個場所更加豐滿細致。
中心景觀選擇了一個中式味道的道旁燈,有層次也有重點,突出景觀造型,讓景觀帶有延伸的感覺。別墅住宅區(qū)的燈光相對簡單溫馨一些,主要是地燈提供照明,雕塑與導向牌上會有單獨燈提供匯聚感。垂釣區(qū)光設計上采用了水流一般的曲線造型,搭配黃色顏色的燈帶,突顯曲線的形狀,讓人已進入該空間就能感受依山傍水的恬淡。
總結:
在景觀設計之中,人們不能一眼就看到環(huán)境的全部,只有在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運動中,才能逐一看到它的各個部分,最后形成綜合的印象。所以,設計師在進行群體空間組織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讓人們在運動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觀賞效果,是人感到既協(xié)調一致、又充滿變化、具有時起時伏的節(jié)奏感,從而留下完整、深刻的空間印象。
整個設計上承現代中式的主題風格,主打“方圓有序”的東方感。其中水景池的造型著重強調了層次感,以方形為主,地面環(huán)形鋪裝與水池呼應,表現中式方圓有序的傳統(tǒng)思想。追求中式的對稱美和空間平衡關系,達到中式的神韻和氣質。達到三入園區(qū),四種意境的效果。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