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取消SCI獎勵,最慘的是底層教師!
就在這兩天,教育部連下兩文,整改國內(nèi)學術圈不良生態(tài)。
一時之間,很多作者都來問我同樣一個問題,自己發(fā)的SCI是否“貶值“了?今天就來統(tǒng)一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為啥老師要發(fā)SCI?因為學校需要。
為啥學校需要?因為教育部、科技部看這個??!
凡是存在,都有因果。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大一部分考量來自于SCI論文數(shù)量,那么,教育部給學校的這個SCI壓力,無疑就會落在教師身上。
發(fā)SCI,不僅可以作為評職的一個重要材料,而且學校單位還會有額外獎勵。根據(jù)澎湃新聞2019年12月16日題為《最高60萬一篇,盤點高??蒲歇剟睢返奈恼拢?/span>
一般科研獎勵可以分為四類:
(1)CNS類的期刊,通訊加第一作者,一般10萬起步,50萬也常見;
(2)自然科學類,按照分區(qū)或者影響因子獎勵,一般0.5-2萬;
(3)人文社科類權威報刊或SSCI等,0.2 -2萬皆有,中國社會科學最為看重;
(4)一口價,童叟無欺型,不區(qū)分影響因子和分區(qū),統(tǒng)一獎勵;
(5)按引用次數(shù)或ESI熱點論文等,熱點論文高達12萬
這樣說有點抽象,列舉學校名稱就很方便閱讀了——
重慶大學 SCI一區(qū)/二區(qū) 0.8萬
鄭州大學 SCI一區(qū) 2萬
武漢大學 SCI(因子大于等于15) 5萬
這還是最低的獎勵,發(fā)表更頂級的刊物一篇能夠獎勵60萬,這也是為什么老師都爭先恐后發(fā)表SCI 的原因。
當然,事關自身利益,肯定是跑的比誰都快的。于是,教育部驟然下發(fā)通知,許多人都措手不及,“SCI制度真的要取消嗎?”“那我剛發(fā)的SCI,還能跟單位申請獎勵嗎?“
首先,SCI制度會取消,但肯定不是現(xiàn)在。教育部的文件中只是指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提出了一個倡議,但是,關于SCI如何取消,取消之后用什么制度來代替,這些后續(xù)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所以,SCI制度一時半會兒不會取消。
但是,不取消并不代表著和以前一樣。既然文件已經(jīng)出臺了,并且已經(jīng)引起轟動了,那么肯定會要一步步實施的。第一步,可能會降低獎勵限度,也可能是直接取消,這個不是我們猜得到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以后SCI還是一樣要發(fā)的。
第一,最開始我們也說了,SCI是一個學??蒲心芰Φ捏w現(xiàn)。學校的SCI壓力最終還是會轉(zhuǎn)化為老師的年度任務。既然是硬性指標,那肯定是不發(fā)不行的。
第二,國內(nèi)的學術期刊確實和SCI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差距并不小。有的學者眼界比較高,通常還是以SCI為發(fā)文標準的,畢竟頂級期刊認可度更高。只要這個差距存在,SCI的最求就一定不會少,哪怕沒有獎勵。
第三,現(xiàn)在高校評職稱本身就不是唯SCI論。SCI只是作為學術水平的一個支撐材料,以前,它是,現(xiàn)在是,以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同樣也是。既然如此,SCI必定還是有人會發(fā),有人要發(fā)的。
從上面四點來看,教育部的這個文件,對大牛學者來說基本上就是綠豆大小的事情,有沒有這個文件,他們都是要發(fā)SCI的。這個文件有無都不會打亂他們的正常計劃。
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就大有不同了。
首先,還是那個問題,學校把教育部要求的科研任務壓在你身上,你就必須要發(fā)SCI,而且一定要發(fā)成功。于是,你就會想盡辦法的去發(fā),做實驗做數(shù)據(jù),還要潤色投稿。國內(nèi)的作者畢竟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潤色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是找的別人,這可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好了,我們假設你的論文成功發(fā)表檢索了。如果是以前,你一定特別高興,科研任務完成了,高額的獎勵也能拿到手。說一個不太恰當?shù)脑挘芏嘈±习宀痪褪强克甋CI過上小康生活的嗎?
這個文件一落實,你的論文基金再也不會有了。
算了,還是仁慈一點吧。這個文件一落實,你的論文基金可能就變得特別少,甚至還不夠論文潤色的費用。
等于說,你辛辛苦苦做了科研,不僅科研獎勵落不到自己身上,反倒還要自掏腰包。實慘!
退一步講,科研任務不用你來完成。
但是,職稱你總要評的吧。
評職稱要看年齡、學歷、課題、專利、獎、論文、成果……所有的這些里面,論文應該是你努努力就一定會有的,不管是普刊還是核心期刊。
試想一下,競爭對手肯定不會跟你透老底,你能做的,只是評感覺去創(chuàng)造比他更大的資本。更大的資本,會是什么?除了SCI,我已經(jīng)想不到其他別的東西了。
以前發(fā)SCI評職能用,單位有獎勵。以后,評職能不能用另說,獎勵估計是會打折扣的。雖然是這種情況,你能不發(fā)嗎?不能,不然你永遠別想評上職稱了。
所以,以后可能是這樣的——
對于SCI,你還是要發(fā),但是卻不會有獎勵了!
想想,科研、評職這條路真難走!
欄目分類
- 投稿四個月沒有回復,一催之后編輯終于回了!@所有人:替大家試過了,催稿真的有用!能催的還是催下吧!
- 和同事一起評職稱,結果他評上了我沒評上......好尷尬!
- 學術圈的“期刊鄙視鏈”:頂配SCI/SSCI一區(qū)>CSSCI/C刊>北大核心>本科學報>普刊...你的論文在哪個level?
- 論文終審被退稿,是期刊嫌棄我身份低,還是文章質(zhì)量真的不行?難道期刊在耍我嗎?
- C刊創(chuàng)始人:C刊的標準已經(jīng)被破壞,背離初衷,已經(jīng)走遠了......細數(shù)C刊是怎么從學術標桿變成"學者噩夢"的?
- 3個月快速出書!企事業(yè)單位專屬ISBN書號申請通道已開啟!
- 我們很多科研成果明明都已經(jīng)領先全世界,為什么我們的科學家還非要把論文首發(fā)到國外的期刊雜志上去?中國距擁有自己的頂級期刊還有多遠?
- 第一次投期刊被直接拒稿,建議轉(zhuǎn)投,這是委婉的說寫的太爛了還是真建議選適合的期刊?
- C 刊已成少數(shù)大佬的自留地了嗎?人文社科博士畢業(yè)需至少2篇C刊,但許多期刊拒收博士生獨作投稿。如何破局?!
- 坐不住了,全體青年學者、碩博生集體開麥!這一次中科院分區(qū)更新為什么惹了眾“怒”?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