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In2O3基透明導電薄膜的生長技術

作者:徐莉、修顯武、李玉國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1-14人氣:1961
 1 概述
對寬帶隙半導體(In、Sb、Zn等)及其混合物的氧化物進行摻雜可以獲得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n型金屬特性(n-TCO)或者n型半導體特性(n-ASO),甚至可以獲得具有p型特性的材料p-TCO和p-ASO。TCO薄膜的光電特性為禁帶寬、可見光透射率高,達到75%以上;電阻率低,小于10-3Ω·cm。
TCO薄膜應用廣泛,極具研究價值。主要有平面顯示器件和特殊功能窗口涂層、太陽能電池、反射熱鏡、氣體敏感器件及其他光電子、微電子、真空電子器件等應用領域。圖1展示了TCO薄膜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
目前TCO主要包括In、Sb、Zn和Cd的氧化物以及復合多元氧化物薄膜,即In2O3、SnO2、ZnO、CdO及其摻雜體系In2O3:Sn(ITO)、In2O3:Mo(IMO)、SnO2:Sb(ATO)、SnO2:F(FTO)、ZnO:Al(ZAO)、CdO:In等。
In2O3是一種寬禁帶N型半導體材料,遷移率較高,可見光范圍內(nèi)透過率高于90%。In2O3基薄膜的制備技術較為成熟,應用也最為廣泛,已形成了一定的商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目前ITO透明導電薄膜的年均需求已超過200萬平方米。本文報道制備In2O3基薄膜ITO、IMO以及其他摻雜系列的科研現(xiàn)狀。
2 真空蒸鍍法
電阻加熱蒸發(fā)源結(jié)構(gòu)簡單、廉價易作,所以應用普遍。而電子束蒸發(fā)方法更能滿足難熔金屬和氧化物材料,特別是高純度薄膜的制備需求。用真空蒸鍍法制備的薄膜光電特性如表1所示。
李林娜[1~3]等各自用電阻加熱法制備ITO薄膜,研究了Sn含量、薄膜厚度、生長速率對薄膜光電性能的影響。保持襯底溫度140℃,沉積速率0.1A/sec,調(diào)整Sn含量,證實電阻率隨著Sn含量增加而增大,在Sn含量為0時達到最低6.72×10-4Ω·cm。薄膜在可見光范圍內(nèi)平均透過率大于80%;在波長<650nm時Sn含量為2%透過率最高,隨著Sn含量增加呈下降趨勢;波長>650nm時透過率變化不大。采用Sn含量1%,襯底溫度160℃,沉積速率0.06nm/s,改變薄膜厚度,發(fā)現(xiàn)隨著厚度的增加薄膜晶體結(jié)構(gòu)相對完整,載流子濃度和遷移率升高,電阻率降低,160nm時可達6.37×10-4Ω·cm。在厚度40~130nm范圍內(nèi),可見光平均透過率大于80%。保持Sn含量1%,襯底溫度為160℃,在沉積速率0.01~0.06nm/s之間進行實驗,結(jié)果生長速率的提高使得薄膜中晶格缺陷增多導致電阻率降低,In、Sn低價氧化物增多引起可見光透過率降低。0.01nm/s生長速率得到的薄膜電阻率6.72×10-4Ω·cm,可見光范圍內(nèi)平均透過率93%。
陳新亮[4~6]等采用電子束蒸發(fā)方法。改變沉積速率生長緩沖層制備IMO薄膜實驗中,首先用低沉積速率(約
0.01nm/s)生長厚度約為30nm的緩沖層,然后在0.04nm/s的速率下生長厚度約50nm的薄膜性能最好,測得電阻率ρ約為2.5×10-4Ω·cm,方塊電阻約為22.5Ω/□,載流子濃度n~5.8×1020cm-3,電子遷移率μ約為47.1cm2V-1s-1,可見光和近紅外區(qū)域平均透過率約為80%。調(diào)整IMO薄膜的厚度(35~150nm),發(fā)現(xiàn)厚度增加引起電阻率、透過率降低;厚度為110nm的薄膜具有最好的光電綜合性能。改變鎢鉬共摻IMWO(In2O3:WO3/MoO3)的共摻含量,隨著共摻含量的增多,電阻率下降,載流子濃度上升,遷移率先增加后減小。共摻含量1.5%時電阻率為3.53×10-4Ω·cm,達到最低。共摻濃度1.0%時電阻率3.66×10-4Ω·cm,遷移率達到最高45.5cm2/Vs,400~1100nm波段處得到最高的平均透過率76%。共摻含量為0.3%的薄膜在可見光450nm處左右最高透過率87%,在1620nm波長處透過率高達82%(含玻璃襯底)。近紅外長波段區(qū)域,不同共摻濃度均有較高的透過率。
3 濺射法
濺射法具有襯底溫度低,薄膜質(zhì)純,組織均勻密實,牢固性和重現(xiàn)性好等優(yōu)點。周平[7]等用電子束加熱和直流磁控濺射兩種方法制備ITO薄膜,發(fā)現(xiàn)后者在紅外波段透過率較高。濺射功率、氣壓、時間、襯底溫度等對薄膜的結(jié)構(gòu)及光電性能有重要影響。
表2展示氧分壓和沉積溫度對不同材料薄膜光電性質(zhì)的影響。才璽坤[8]等制備In2O3薄膜時發(fā)現(xiàn)適當?shù)臍鈮汉蜕倭縊2能改善薄膜光電性能。用純Ar進行實驗,增大氣壓引起電阻率先減小后增加,2~3Pa之間可達最低,2Pa時達到4.07×10-3Ω·cm;紅外區(qū)平均透過率較低。O2含量增加使得電阻率和透過率增加,少量的O2(O2:Ar=0.5:30)可引起電阻率升高一個數(shù)量級,載流子濃度降低一個數(shù)量級。通O2后紅外區(qū)平均透過率達到85%。袁果[9~10]等研究了氧分壓和沉積溫度對IMO薄膜性能的影響。在氧分壓0~2%之間,電阻率隨著氧分壓加大先增加后減小,到1.25%達到最低1.4×10-4Ω·cm后又增加;透過率先增加后減小,在1.25%時最大,可見及近紅外區(qū)有氧條件下平均大于80%。電阻率隨著沉積溫度的升高而降低,350℃獲得最小值6.9×10-4Ω·cm;在近紅外區(qū),透過率隨沉積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中紅外區(qū)則隨沉積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馮佳涵,楊銘[11~12]等證實了隨著氣壓增大,電阻率先下降后很快上升。濺射電流加大,遷移率降低,電阻率略微降低然后升高?;鍦囟壬?,遷移率升高,電阻率降低,380℃時獲得最低電阻率2.8×10-4Ω·cm。透過率受氣壓和濺射電流變化影響不大,而隨著基板溫度的上升迅速提高,360℃時可見光區(qū)平均透過率可達86%。載流子濃度和遷移率對氧分壓敏感,隨著氧分壓的增加,相同厚度的IWO薄膜透過率呈上升趨勢;1.7×10-2Pa制備的樣品較薄,具有最高的平均透過率。電阻率相近的IWO薄膜遷移率遠高于相同制備條件下得到的ITO薄膜,透過率更高。
李世濤[13]等證實ITO薄膜的沉積速率和折射率與氧流量有關,薄膜厚度為60nm,氧流量在9sccm時,透射率超過80%(波長400nm~700nm,包括玻璃基體),退火后透過率、方阻明顯改善。顏魯婷[14]等在制備摻鈦氧化銦(ITiO)薄膜時發(fā)現(xiàn),氮氣氛圍下較低的退火溫度能夠部分提高薄膜的電學性能,退火溫度繼續(xù)升高,薄膜的電學性能反而下降。250℃是氮氣氣氛中最佳的退火溫度。與氮氣氛圍相比,真空下退火更有助于提高電子遷移率,并且隨退火溫度升高,電子遷移率逐漸升高并達到穩(wěn)定值。真空退火溫度為580℃時,獲得最大的遷移率為50cm2/V·s,最小的載流子密度為4.41×1020cm-3。經(jīng)580℃真空退火,325nm厚摻鈦氧化銦薄膜在530~1100nm波長范圍內(nèi)平均透過率接近80%,方阻降低至10Ω/□,可以滿足作為太陽能電池窗口材料的要求。李桂鋒[15]等制備的IWO薄膜性能良好,電阻率隨著氧分壓的增加而呈現(xiàn)先減小后增加的變化規(guī)律。
得到的最高遷移率為65.1cm2/V·s,對應電阻率為3.8×
10-4Ω·cm,可見光平均透射率為85.1%,退火后電阻率有明顯的改善,最小為2.2×10-4Ω·cm,對應的遷移率為63.5cm2/V·s,可見光平均透射率為83.2%。
4 脈沖激光沉積
脈沖激光沉積法容易獲得期望化學計量比的多組分薄膜,即具有良好的保成分性;沉積速率高,試驗周期短,襯底溫度要求低,制備的薄膜均勻;工藝參數(shù)任意調(diào)節(jié),對靶材的種類沒有限制;發(fā)展?jié)摿薮?,具有極大的兼容性;便于清潔處理,可以制備多種薄膜材料。然而不易制備大面積薄膜。
楊亞軍[16]等分別改變襯底溫度和氧分壓,證實襯底溫度300℃和氧分壓1.33Pa制備的ITO薄膜性能最佳,平均透過率為80%,方塊電阻在100~200Ω/□之間。張春偉[17]等用部分Mo6+代替Sn4+制備ITO靶材,以便提高導電性。更改沉積溫度,發(fā)現(xiàn)隨著溫度的升高,電阻率降低,在500℃時達到最低2.611×10-4Ω·cm。沉積溫度對透過率的影響不大,可見光區(qū)最低透過率大于80%,平均透過率在90%以上,禁帶寬度基本穩(wěn)定在為4.29eV左右。300℃時結(jié)晶最好,有最高的透過率。劉振華[18]等制備了InSnGaMo薄膜,研究表明從300~500℃,薄膜的晶化程度提高,遷移率、載流子濃度和電阻率在450℃出現(xiàn)V點,此時薄膜性能最好,電阻率為4.15×10-4Ω·cm,載流子濃度和遷移率最高分別為3×1020cm-3,45cm2V-1s-1,平均透過率92%以上,且波長為362nm時,最高透射率達99%。王海峰[19]等制備了IWO和ITO兩種透明導電膜并進行退火處理,實驗表明二者電阻率相近,IWO的遷移率是ITO薄膜的5倍,具有更佳的表面形貌和近紅外區(qū)透過率,抗激光損傷能力更強。該IWO薄膜在室溫下具有7.85×10-4Ω·cm的電阻率并伴隨有1.2×1020cm-3的載流子濃度和66.3cm2v-1s-1的載流子遷移率。在400nm~2000nm光波長范圍內(nèi),平均透過率大于85%。
5 溶膠一凝膠技術
溶膠—凝膠技術制備薄膜的裝置簡單,成本低;易于有效控制薄膜的成分及結(jié)構(gòu);能在溫和條件下制備出多種功能的薄膜材料;可以在各種不同形狀、不同材料的基底上制備大面積薄膜。
在全寶富[20]等人的實驗中,摻雜4%和5%的Sn可使ITO薄膜導電性最好;電阻率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然而過高的溫度會引起鍍層的脫落。600~700℃退火1h有較低的電阻。馬穎[21]等發(fā)現(xiàn)提高Sn的摻雜濃度可以提高透過率。用摻雜20%的Sn制備薄膜并進行退火,發(fā)現(xiàn)低于475℃的退火對透過率影響不大,超過該溫度后的退火使得透過率迅速下降。在450℃下進行退火,開始方阻較大,隨著退火時間加長迅速下降,到15min可達到最低,之后變化不大。退火時間較短時透過率較高;隨著退火時間的加長,透過率降低;超過15min之后下降緩慢;30min之后基本不變。袁紅梅[22]等證實隨著摻Sn量的增加和退火溫度的升高,薄膜的方阻迅速下降,在摻Sn量為15%、退火溫度為450℃時,方阻最小,導電性最好。透過率隨著摻Sn量增加而增大,超過10%后變化不大。退火時間對透過率的影響不大,平均80%。隨著鍍膜次數(shù)的增加,薄膜方阻呈非線性減小,大于五層后趨于穩(wěn)定;透過率曲線向長波方向移動。
6 結(jié)語
由于TCO應用領域擴大,需求量增加,銦的價格相對較貴,In2O3基薄膜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應用需求,人們繼續(xù)努力尋找新的功能材料、更合適的制備參數(shù),從而掀起ZnO基薄膜的研究熱。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