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論電影《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音樂魅力-電影論文

作者:中州期刊m.xwlcp.cn來源:《電影文學》葛婕日期:2012-10-31人氣:1124

  一、民間音樂素材的巧妙使用

  我國的民間音樂豐富多彩,尤其是風格各異的民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成為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如一聽到《劉??抽浴罚湍軌蚋惺艿胶系牡赜蛭幕?;一聽到《信天游》,就聯(lián)想到了陜北高原的地域風貌;一聽到《茉莉花》,就不難想到江南的水鄉(xiāng)風情,等等。“民歌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開始就伴隨著人類的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它的產生和發(fā)展離不開人類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內有不同的民歌文化景觀?!?/p>

  中國革命史上偉大的長征,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的瑞金出發(fā)到四川的甘孜勝利會師,途中經過了十個省域,從南到北,跨越了二萬五千里路程。“曲作者用具有顯著特征的民族音樂的素材,把各相關地區(qū)的民間、民歌音調和紅軍傳統(tǒng)歌曲的音調結合在一起,把通俗的音樂語言與巧妙的音樂構思編織在一起,創(chuàng)作出了生動、鮮活的音樂形象?!?/p>

  如《告別》中所使用的江西的“采茶戲”音調(女聲二部合唱):“采茶戲”是江西各地采茶時所唱的民歌,“后與民間舞蹈相結合,內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斷豐富,逐漸發(fā)展成為活躍于廣大農村的采茶戲。曲調分本調、小調,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是江西最流行的地方戲曲?!边@段旋律曲調流暢且富于歌唱性,貼切地表現(xiàn)了歌詞中“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緊緊握住紅軍的手,親人何時返故鄉(xiāng)?”軍民難舍難分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時也暗合了長征的出發(fā)地點。

  再如 《遵義會議放光輝》中使用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中侗族大歌的音調(女聲二重唱):侗族大歌分為三類,“普通大歌”“聲音大歌”和“敘事大歌”。《遵義會議放光輝》中主要使用的是“聲音大歌”。“聲音大歌”侗語稱作“嘎唆”,又稱“花唱大歌”,“此種大歌的演唱多以旋律為主,聲調優(yōu)美,常以模仿自然界的聲音為主旨,同時以和聲為襯托,形成一種極為豐富的聲音效果?!贝颂幾髡卟捎么碜窳x地區(qū)的最有特色的侗族大歌的音調,不僅生動、形象、巧妙地表現(xiàn)了該地區(qū)“苗嶺秀,旭日升,百鳥啼,報新春”的自然景色,同時也暗示了遵義會議的召開為中國工農紅軍指明了前進的航程。

  還有《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使用的云貴地區(qū)的花燈調,第一部分的女聲獨唱和第二部分的男中音領唱與混聲合唱:云南花燈調具有音樂結構短小,旋律抒情流暢,語言精練,情緒活潑的特點。作者在該樂章第一部分首先運用“花燈調”把節(jié)奏拉開放慢,第二部分則緊縮節(jié)奏,用精煉的音樂語言、活潑的情緒巧妙地把“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英明戰(zhàn)略用“花燈調”的音調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革命紅軍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下的樂觀與自豪。

  還有《飛越大渡河》中使用的勞動號子(川江號子)音調(混聲合唱):川江號子是我國民間音樂中勞動號子的一種,“它用襯字的短句呼號與和部襯字的呼號相對應,領與和之間緊密相接,句式短小急促,音樂激烈緊張,音調吶喊激越,極度鮮明地展現(xiàn)出船工與纖夫們在惡劣環(huán)境中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⑤《飛越大渡河》采用了川江號子的代表作《川江船夫號子》中極具代表性的音調,不僅把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聳,雄關險,豺狼兇”的“險”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而且也把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英勇氣魄再現(xiàn)出來。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不僅僅是與水流湍急的河水搏斗,更是與炮火之下的敵人進行一場殊死搏斗。

  再如《到吳起鎮(zhèn)》中陜北的秧歌鑼鼓音調和中段的信天游音調:陜北民歌中的“信天游”是民間音樂“山歌”的一種,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節(jié)奏鮮明,充分體現(xiàn)了陜北人民的豪放性格。作者在此采用的陜北的信天游的音調,不僅歷數(shù)了紅軍長征途中所經歷的各場戰(zhàn)爭,“臘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懸崖當云梯。六盤山上紅旗展,勢如破竹掃敵騎”,而且也高亢嘹亮地抒發(fā)了戰(zhàn)爭勝利后的喜悅之情。

  還有《祝捷》中湖南花鼓戲的音調:該音樂素材取自湖南漁鼓和長沙花鼓戲等民間音調,“湖南花鼓戲”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和地方花鼓發(fā)展起來的,有著粗獷、爽朗的特點,一人領眾人和,音調樸實、明快、活潑。此處使用的“花鼓戲”音調非常幽默生動地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歡欣喜悅。

  另外還有《大會師》中使用的“贛南采茶戲”音調,等等。

  《紅軍不怕遠征難》中所使用的民間音調都是長征途中經歷的地域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音調,作者用這些地域音樂文化符號,很好地記錄了紅軍長征途中所經歷的各個地點,使得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又重溫了長征這段難忘的革命歷史。

  二、音樂體裁的合理使用

  “音樂體裁是聯(lián)系人民群眾生活風俗性音樂與專業(yè)音樂的紐帶?!币魳敷w裁是通過音樂形式深入音樂內容的有效途徑。音樂的形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音樂形式指樂曲的具體曲式結構(包括音調結構及其形式美);廣義的音樂形式包括曲式與體裁這兩個不同層次在內。本來曲式是小一些的種概念,體裁是高一級的類概念,它們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就其都是音樂內容的載體而言,它們可以同時被包括在廣義的音樂形式概念之中。

  關于音樂的體裁,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分類結果。為便于論述電影《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音樂內容,本文采用音樂表演形式的不同來劃分其音樂體裁?!都t軍不怕遠征難》的主要內容采用的是音樂大型體裁之一——聲樂套曲的形式。在該聲樂套曲中,作者把演唱的各種形式都運用在作品之中,如獨唱、重唱、合唱(大合唱和小合唱)、齊唱、領唱、輪唱等。作品“除第一曲《告別》、第二曲《突破封鎖線》、第十曲《大會師》大合唱外, 其余七首均把獨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合理地穿插于大合唱之中”。

  如第一首《告別》中采用的是混聲四部合唱、女聲二部合唱和混聲四部合唱的單三部曲式;第二首《突破封鎖線》運用的二部合唱與輪唱的二部曲式;第三首《遵義會議放光輝》運用的女聲二重唱加女聲伴唱與混聲四部合唱的二部曲式;第四首《四渡赤水出奇兵》運用的女聲領唱與合唱、男中音領唱與混聲合唱的二部曲式;第五首《飛越大渡河》運用的混聲合唱的一部曲式;第六首《過雪山草地》運用的男聲領唱與合唱的二段曲式;第七首《到吳起鎮(zhèn)》運用的一領眾和的齊唱與女聲二部合唱的帶再現(xiàn)的三段曲式;第八首《祝捷》運用的領唱與合唱的變化再現(xiàn)的三段曲式;第九首《報喜》運用的領唱與合唱的變奏曲式;第十首《大會師》運用的混聲合唱的二部曲式。

  這些音樂體裁的運用“時而交錯,時而重疊,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而且作品的每一個部分,不僅與整部作品融為一體,而且也均能獨立成章。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過雪山草地》等至今仍是廣為傳唱的經典曲目,這些音樂體裁的運用無一不顯示出作者運用自如的音樂駕馭能力。

  其次,器樂部分與聲樂部分的合理分配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如第二曲《突破封鎖線》中前奏部分快速、緊張的音樂;第三曲《遵義會議放光輝》前奏中笛子清脆舒緩的獨奏;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前奏中管樂、打擊樂以及弦樂低沉、壓抑的音調;第五曲《過雪山草地》開始部分大提琴、小提琴短促的樂句以及弦樂組忽強忽弱的音樂等都為每一樂章聲樂部分的進入進行了充分、逼真的鋪墊,營造出長征路途上的環(huán)境氣氛,從而與聲樂部分融為一體。逼真地再現(xiàn)了長征的艱難進程。

  三、畫面與音樂的完美結合

  在常見的電影中,音樂一般是為畫面服務的,而在電影《紅軍不怕遠征難》中,應該說畫面是為音樂服務的。這也是這部純粹的音樂電影的獨特之處。雖然說這是一部音樂電影,但是影片中音樂、畫面卻也是難分伯仲。這也是一部把音樂現(xiàn)場演出完美地轉化為電影形式的一部藝術力作。如《遵義會議放光輝》中開始部分笛子獨奏時的畫面,桃花盛開,萬物復蘇,不僅與音樂相契合,而且也暗合“遵義會議放光輝”的主題。再如《過雪山草地》中,在主題尚未進入之前的器樂部分中,電影畫面中高聳入云的雪山以及茫茫雪山中行進中的“一字形”紅軍隊伍;狂風暴雪中紅軍的艱難行走以及不時掉落的雪塊,等等,使得音樂與畫面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無法分清主次。還有《到吳起鎮(zhèn)》《報喜》等樂章中,畫面中的窯洞、軍民敲鑼打鼓的歡慶場面等都恰如其分地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音畫的完美統(tǒng)一。

  《長征組歌》是一部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不朽之作。這部融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革命歷史教育于一體的形象化教材,被譽為“革命的合唱,合唱的革命”。

  電影《紅軍不怕遠征難》創(chuàng)造性地將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以音樂的形式搬上舞臺,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工農紅軍于萬里長征途中在人類最為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下排除萬難、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形象地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電影《紅軍不怕遠征難》卻把時間藝術凝結在了電影藝術之中。歸結起來,電影《紅軍不怕遠征難》中民間音樂素材的巧妙運用、音樂體裁的合理使用以及畫面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8期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