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利用避諱鑒定版本-社科論文
作者:高荊梅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5-03人氣:1439
避諱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國諱”或“公諱”,是避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之名。這是舉國之人都要遵行的,也是避諱最主要的一類。第二類稱為“家諱”或“私諱”,是避父祖之名。第三類稱為“圣諱”,是避封建社會被尊為先賢圣人的名字。
(1)改字法。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剪擊荊?!睆埵毓?jié)作《正義》解釋到:“秦號楚為荊者,以莊襄王名子楚,諱之,故言荊?!?br />(2)空字省字法。即在書寫中遇到應避諱之字時,或空一格,或畫一個方框,或干脆將字省去。如百衲本《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前侍幸_宅?!边@里所空之處本是“順之”二字,指蕭順之,乃梁武帝之父,因避諱而采用了空缺的方法。
(3)缺筆法。即在寫字刻書時遇到應避諱的字不改不空,而將該字少寫一筆或兩筆,表示自己并未直書其字。
(4)避諱改音法。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正義曰:“正音政,后以始皇帝諱,故音征?!?br />(5)以字號、住地、官職等代名法。如王夫之晚年定居衡陽石船山,故人稱其為王船山。
從避諱的特點看,秦代以前講究生者不諱,同字音不諱,兩個字的人名只有連用時才避諱,單用時不避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
秦代發(fā)展到諱生人,臨文需諱,并開始諱嫌名,同時這一時期開始使用避諱改字的方法.比如,<<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里的“正月”寫作“端月”,改“正”為“端”。
漢代開創(chuàng)了因避諱而改人名、地名、山川及動物之名的先例,同時增加了私諱和家諱.最引人注目的是“諱訓”,就是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換之.比如帝王姓名,諱訓;高祖劉邦,諱邦字曰國;惠帝劉盈,諱盈之字曰滿等等。
漢代也開始了嫌名的避諱,漢武帝諱“徹”,“徹”字改為“通”,同時并諱“轍”字。三國兩晉不但諱名,且諱其字。
隋朝帝王避諱,主要集中于隋文帝之父楊忠、隋文帝楊堅、煬帝楊廣三人。凡“忠”字改為“誠”字,“堅”字多改為“固”字,“廣”字多以“大”字代替。
唐代,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唐代避諱之法令本寬,而避諱之風尚則甚盛。比如,高祖李淵,諱淵改為泉或深;太宗李世民,諱世改為代,或為系。
宋人避諱最嚴,比如,太祖趙匡胤,因避其諱,匡改為正、為輔、為規(guī)、為糾、為光、為康??飮姼臑槎▏?,匡城縣改鶴丘.胤改為裔,胤山縣改平蜀.
遼金其始本無文字,無所謂避諱,金滅遼以后,與宋人接觸頻繁,金亦受其熏染,其避諱遂比遼為盛。
明承元后,避諱之法亦甚疏,但避諱制度在明朝并沒有消亡,萬歷而后,避諱之法稍密.故明季刻本書籍,?!岸唷弊觥皣L”,“?!倍嘧觥拜^”。
清朝的避諱,陳垣先生就明白指出:“清之避諱,自康熙之漢名玄燁始,康熙以前不避也”.康熙時避諱制度驟然嚴格起來,這主要表現(xiàn)在二名偏諱上,當時規(guī)定以“元”代“玄”,以“煜”代“燁”。清朝避諱最為酷烈的時期是乾隆皇帝時期,因犯諱而構成的文字獄就有多起。
2利用避諱鑒定版本
因為諱字有時代性,什么朝代諱什么字,是規(guī)定好了的,我們通過諱字可以推知版本的時代。
秦始皇名贏政,諱“正”字,當時凡遇到“正”字就改用“端”字,因此我們遇到有這樣避諱的古籍就大致應判定它是秦朝時期的書。
避諱有以黑圍空字或以“某”字代替的如《史記·孝文木紀》:“子某最長,請建以為太子”“某”是代替漢景帝的名字“啟”的,這種避諱在古籍版木鑒定中需仔細考證有以缺筆避諱的如《漢書·刑法志》中的“州”、“民”、“治’,三字都缺筆,所以知道它應該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版木.
通過對避諱的研究還可以鑒定古籍版本的真?zhèn)巍?br />岳坷《史》上曾記載:南宋嘉定年間,有一士人攜一古琴至一李姓人家叫賣,該琴“斷紋鱗,制作奇崛,識與不識皆謂數(shù)百年物”。琴上有兩處銘文,一處是“大歷三年三月三日,蜀郡雷氏祈”,一處是“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岳坷根據后一處銘文,一眼就看出這是一件贗品。因為貞元的貞是北宋仁宗趙禎的嫌名諱,而銘文上的貞字居然也照宋人的通常用法,避諱缺其末筆,“正(貞)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乃預知避諱,必無是理”。造假者一時疏忽,前代人竟避了后代人的諱,露出了破綻。
3由于各個時期避諱的具體情況復雜,因此在利用避諱鑒定古籍版本時,在有些情況下,也需要引起我們的特別注意.
第一,要注意官刻本,特別是歷代中央機關、內府刻本與私宅家刻,特別是書鋪子刻本之間,在避諱的嚴肅性上有很大區(qū)別。一般說來,官刻書諱法比較嚴格,運用起來比較可靠。家刻本,尤其是坊刻本,諱法就不那么嚴格,甚至是同一個字便是此避彼不避。
第二,要注意重刻翻刻時諱字照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一味尋找諱字,那就要上當受騙,鑒定失實.
第三,要注意影刻本,影刻本對于底本來講一切都是照刻不誤,把原來的版式行款,邊欄界行,書口魚尾,字體刻工,甚至所有的諱字,都一一照樣刻了下來,如果沒有經驗,或者是再被后人造偽,僅僅靠避諱字,那對于版本鑒定就是徒勞而無益。
第四,要注意影印本,影印的書較影刻的書更進步了,與原底本形神更似,其中的諱字更是依然如故,這種影印的書,要是有人在其上大做手腳,以假充真,我們再去尋找避諱字來鑒定版本,那就會犯錯誤了。
(1)改字法。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剪擊荊?!睆埵毓?jié)作《正義》解釋到:“秦號楚為荊者,以莊襄王名子楚,諱之,故言荊?!?br />(2)空字省字法。即在書寫中遇到應避諱之字時,或空一格,或畫一個方框,或干脆將字省去。如百衲本《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前侍幸_宅?!边@里所空之處本是“順之”二字,指蕭順之,乃梁武帝之父,因避諱而采用了空缺的方法。
(3)缺筆法。即在寫字刻書時遇到應避諱的字不改不空,而將該字少寫一筆或兩筆,表示自己并未直書其字。
(4)避諱改音法。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正義曰:“正音政,后以始皇帝諱,故音征?!?br />(5)以字號、住地、官職等代名法。如王夫之晚年定居衡陽石船山,故人稱其為王船山。
從避諱的特點看,秦代以前講究生者不諱,同字音不諱,兩個字的人名只有連用時才避諱,單用時不避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
秦代發(fā)展到諱生人,臨文需諱,并開始諱嫌名,同時這一時期開始使用避諱改字的方法.比如,<<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里的“正月”寫作“端月”,改“正”為“端”。
漢代開創(chuàng)了因避諱而改人名、地名、山川及動物之名的先例,同時增加了私諱和家諱.最引人注目的是“諱訓”,就是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換之.比如帝王姓名,諱訓;高祖劉邦,諱邦字曰國;惠帝劉盈,諱盈之字曰滿等等。
漢代也開始了嫌名的避諱,漢武帝諱“徹”,“徹”字改為“通”,同時并諱“轍”字。三國兩晉不但諱名,且諱其字。
隋朝帝王避諱,主要集中于隋文帝之父楊忠、隋文帝楊堅、煬帝楊廣三人。凡“忠”字改為“誠”字,“堅”字多改為“固”字,“廣”字多以“大”字代替。
唐代,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唐代避諱之法令本寬,而避諱之風尚則甚盛。比如,高祖李淵,諱淵改為泉或深;太宗李世民,諱世改為代,或為系。
宋人避諱最嚴,比如,太祖趙匡胤,因避其諱,匡改為正、為輔、為規(guī)、為糾、為光、為康??飮姼臑槎▏?,匡城縣改鶴丘.胤改為裔,胤山縣改平蜀.
遼金其始本無文字,無所謂避諱,金滅遼以后,與宋人接觸頻繁,金亦受其熏染,其避諱遂比遼為盛。
明承元后,避諱之法亦甚疏,但避諱制度在明朝并沒有消亡,萬歷而后,避諱之法稍密.故明季刻本書籍,?!岸唷弊觥皣L”,“?!倍嘧觥拜^”。
清朝的避諱,陳垣先生就明白指出:“清之避諱,自康熙之漢名玄燁始,康熙以前不避也”.康熙時避諱制度驟然嚴格起來,這主要表現(xiàn)在二名偏諱上,當時規(guī)定以“元”代“玄”,以“煜”代“燁”。清朝避諱最為酷烈的時期是乾隆皇帝時期,因犯諱而構成的文字獄就有多起。
2利用避諱鑒定版本
因為諱字有時代性,什么朝代諱什么字,是規(guī)定好了的,我們通過諱字可以推知版本的時代。
秦始皇名贏政,諱“正”字,當時凡遇到“正”字就改用“端”字,因此我們遇到有這樣避諱的古籍就大致應判定它是秦朝時期的書。
避諱有以黑圍空字或以“某”字代替的如《史記·孝文木紀》:“子某最長,請建以為太子”“某”是代替漢景帝的名字“啟”的,這種避諱在古籍版木鑒定中需仔細考證有以缺筆避諱的如《漢書·刑法志》中的“州”、“民”、“治’,三字都缺筆,所以知道它應該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版木.
通過對避諱的研究還可以鑒定古籍版本的真?zhèn)巍?br />岳坷《史》上曾記載:南宋嘉定年間,有一士人攜一古琴至一李姓人家叫賣,該琴“斷紋鱗,制作奇崛,識與不識皆謂數(shù)百年物”。琴上有兩處銘文,一處是“大歷三年三月三日,蜀郡雷氏祈”,一處是“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岳坷根據后一處銘文,一眼就看出這是一件贗品。因為貞元的貞是北宋仁宗趙禎的嫌名諱,而銘文上的貞字居然也照宋人的通常用法,避諱缺其末筆,“正(貞)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乃預知避諱,必無是理”。造假者一時疏忽,前代人竟避了后代人的諱,露出了破綻。
3由于各個時期避諱的具體情況復雜,因此在利用避諱鑒定古籍版本時,在有些情況下,也需要引起我們的特別注意.
第一,要注意官刻本,特別是歷代中央機關、內府刻本與私宅家刻,特別是書鋪子刻本之間,在避諱的嚴肅性上有很大區(qū)別。一般說來,官刻書諱法比較嚴格,運用起來比較可靠。家刻本,尤其是坊刻本,諱法就不那么嚴格,甚至是同一個字便是此避彼不避。
第二,要注意重刻翻刻時諱字照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一味尋找諱字,那就要上當受騙,鑒定失實.
第三,要注意影刻本,影刻本對于底本來講一切都是照刻不誤,把原來的版式行款,邊欄界行,書口魚尾,字體刻工,甚至所有的諱字,都一一照樣刻了下來,如果沒有經驗,或者是再被后人造偽,僅僅靠避諱字,那對于版本鑒定就是徒勞而無益。
第四,要注意影印本,影印的書較影刻的書更進步了,與原底本形神更似,其中的諱字更是依然如故,這種影印的書,要是有人在其上大做手腳,以假充真,我們再去尋找避諱字來鑒定版本,那就會犯錯誤了。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