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淺議王安憶作品中的女性意識-文學論文
作者:中州期刊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19人氣:3014
淺議王安憶作品中的女性意識
彭晶
新時期以來,女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識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所謂女性作品,是女性創(chuàng)作的專門反映女性生活、女性心理與女性情感的作品??疾炫宰髌返囊粋€重要依據(jù)就是女性意識。張潔、張辛欣等女性作家首開先河,張揚女性的自我意識。此后,又涌現(xiàn)了一批新的年輕女作家,她們重新審視女性自我的特異性,反思女性被壓抑和被遮蔽的歷史,重新認識屬于女性自己的歷史、心靈、情感、思想、文化以及語言。這是對女性自身角色的逐步體認和發(fā)展,也是女性意識的逐步深化。此時,文壇上林林總總的女作家構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推動著女性意識表現(xiàn)的進一步深化。但是,她們只是借助于當時的人道主義和啟蒙主義思潮的“宏偉敘事”來闡發(fā)覺醒的女性意識,還沒有真正以自覺的性別意識建立起自己作為女性審視世界的獨特方式和角度,而實現(xiàn)這一突破性轉變的作家正是王安憶,她最先把“性愛”引入女性作品,自覺的性別意識的引入引起了新時期以來女性意識發(fā)展的第一次突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她又自覺運用女性主義理論,通過女性話語的抒寫,進行女性主義文本的建構,通過對語詞的顛覆和對敘事功能的質疑達到對男權社會的顛覆和解構,實現(xiàn)了新時期以來女性意識發(fā)展的第2次突破。在此,就王安憶作品在表現(xiàn)女性意識中顯示的特征作一探討。
一、重新審視女性的生存價值
王安憶對女性的探索是完全涵蓋在對“人性”的探索之中的,所以并不妨礙我們從女性批評的角度來闡釋她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氛圍為千千萬萬的女性走上社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女性的基本生存權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就獲得了徹底的解救。男女平等的法律權益,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男女兩性的社會差異,盡管今天的時代大潮推動女性自我意識不斷覺醒。在王安憶所塑造的女性身上也能發(fā)現(xiàn)這種狀況。她的中篇小說《逐鹿中街》里的陳傳青,在這方面就顯得頗為典型。38歲的陳傳青為了在50歲的古子銘那里實現(xiàn)自己“政治上依靠共產黨,生活上則向中產階級靠攏”的小康理想而結婚。結婚后,陳傳青通過對家庭生活的精心安排與創(chuàng)造,對古子銘生活方式與習慣的訓練與陶冶,來證明自己的身價,確認自己的社會地位。恰恰相反的是,這使她愈加落入自挖的陷阱。一個頗有素養(yǎng)的中年女教師,她一味地將目光緊盯著自己的丈夫,仿佛她的整個生命意義就是管住自己的男人。當她懷疑到丈夫有外遇時便采取了整天跟蹤的愚蠢方式,為了虛榮自欺欺人,與丈夫演了一場無聊的游戲。王安憶通過對陳傳青建設這個家庭過程的描寫,深入地揭示了女性一味追求婚姻生活的致命弱點。她們只是把自己的生命意念局限于家庭、丈夫的囹圄中,根本沒有意識自我價值的存在,也就更加談不到去顧及其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了。王安憶對人性的關注是不斷地更迭和演進的。在“雯雯的世界”,王安憶認識人性還基于個人情緒,甚至還帶有幾分天真、稚氣的想法,那么緊跟其后的“直面現(xiàn)實人生”,王安憶就顯得更冷靜和從容了,她已把人性放在不可回避的人生百態(tài)面前進行解析。之后,當她通過男女情欲去展示人性,人性就顯得更宏闊和犀利;當她在作品中深切地剖示女性的自我生命價值的意義時,其對人性解放的意義的感悟就越來越深刻。由此可見,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一種不斷躍升的勢頭,貫穿其中的是對人性探索的不斷超越。
二、由社會意識上升到性別自覺意識
如果要研究中國新時期女性作品中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就不得不先考察張潔和張辛欣的小說。她們的作品較早地反映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映了舊有生活方式規(guī)定的女性性別角色與新主體意識的錯位。無論是張潔的痛苦的理想主義還是張辛欣強悍的個人奮斗精神,它們所裹挾的女性意識都是十分狹隘和片面的,充其量是一種女性的社會意識,表現(xiàn)出女性對自身在社會生活中應有的地位的關注。女作家們注重的是人作為類對于自然的超越,是人的理性和社會性。她們刻畫的人物總是要在社會的范疇內尋找生活的意義,女性意識更多地體現(xiàn)在追求女性自我價值方面。但這種女性只是簡單地把男性作為攻擊目標,把女性的主體意識融入當時所謂的人人平等的、“大寫的人”這種思潮中去,忽略了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描摹和對女性生命意識深層的開掘。王安憶是第一個大膽涉筆“性愛”禁區(qū)的女作家,她1986年前后所寫的“三戀”(3個中篇小說《荒山之戀》、《小城之戀》、《錦繡谷之戀》)在當時有著驚世駭俗、開風氣之先的影響。不同于張賢亮等男性作家以性為工具,達到一種外在于文學主題的社會批判的目的,她更多的是直接地大膽地對性愛進行美好而自然的歌頌,這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悟和吟唱。她首先肯定了作為人欲的性,率先突入“性禁區(qū)”,描寫了一個個有愛和無愛的兩性悲劇故事。“三戀”的核心視角就是寫戀愛中的女性,寫她們是怎樣在這種“愛的沖突”中苦苦地掙扎,伴隨著性意識的覺醒和成熟,又是怎樣不斷地與男性展開種種糾葛的,她們勇敢地承受著,孤獨地思索著。這樣的一群女性,“愛”使她們熱情、盲目,但是也使她們體驗到自己“身為女人的肉體的快樂”。王安憶不僅肯定人的自然本性——人類原欲中的性,而且還特別注重描寫性別中的性,她是把女性放在兩性關系中來表現(xiàn)的。表現(xiàn)女性的處境、心態(tài)、角色意識和自我超越精神,大膽地揭示了女性生命現(xiàn)象的內在沖突。
三、從自我情感的展示上升到對人性價值的重新審視
王安憶走上文壇后不久,就熱切地關注人性問題。這使她的創(chuàng)作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也使她的作品獨具魅力。王安憶用她的藝術形象傳達著對人性問題的見解,這些見解隨著她的創(chuàng)作不斷躍升而日益深化。她曾真切地寫出自身“個人性”的影子,也曾超越時空反思不堪重負的歷史文化;她曾把注意點投入到人性最敏感的區(qū)域“性”,也曾用冷靜的目光審視女性自身。她在她的作品中營造出一個人性的世界,走進這個世界,我們會對人性問題有更多的感受、領悟?;仡櫷醢矐浀脑缙谧髌?,雖沒有對人性進行深入的剖折,但是作品字里行間把她個人的情感展露無遺。王安憶在她的早期創(chuàng)作“雯雯世界”里就具有關注人的心靈的傾向,也是她個人性格、經歷的寫照。這一類的作品大多收在短片小說集《雨,沙沙沙》中。這一時期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處于動亂多變的復雜環(huán)境中純性少女的纏綿而又激蕩的心靈,是一個青年女性作家筆下的女性青年對真摯愛情和溫馨生活的深情呼喚,也可以說是一代純真而又迷惘的青年少女的共同心聲。雖然在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中,王安憶對人性這樣復雜而又危險的話題還不可能有明晰而自覺的認識,這種對人性的開掘還停留在對自我個人情緒的展露,還較膚淺。處處浸漬著自身經歷的影子。盡管這時她對人性問題的認識還不是很自覺的,但她
常在不經意中在人性領域燃爆某些閃亮點。人性問題固然與人的內在情感有關,但它絕不是
四、對鄉(xiāng)村女性的人文關懷
新世紀以來,女性作品從近年商品化的大潮中呈現(xiàn)出的畸形的虛假繁榮中漸漸掙扎出來,評論界也從高唱女性作品贊歌的喧囂與浮躁中緩緩平息。她們展示了不斷從誤區(qū)中突圍的姿態(tài),女作家從“精英主義”、“個人”、“私語”等寫作心態(tài)的困境中走出來,結束了面對現(xiàn)實長時間的失語現(xiàn)象而完成了對現(xiàn)實主義的回歸。尤其是王安憶、方方、池子建描寫鄉(xiāng)村女性的力作紛紛出現(xiàn),聯(lián)系著女作家新的精神指向和心靈期盼,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豐富的美學感受和意義啟迪。
五、結束語
不容置疑,新時期的女性作家中,在對女性意識的表現(xiàn)和張揚上王安憶是卓有成效的一位,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其作品在女性意識的理解和審視中還有著一定的局限甚至是缺陷。缺乏一種批判的眼光是王安憶在女性意識展現(xiàn)上一個重要的缺陷。當她自覺采用一種民間的敘事立場時就更應具備此種眼光。可是,在她對王琦瑤們的生存形式完全表示認同的時候,我們除了發(fā)現(xiàn)作者與王琦瑤一樣具有某種傾向上層社會生活的虛榮之外,竟絲毫感受不到她理應具有的批判情懷?!懊耖g”是一個能夠激活人類想像的概念,也是一個藏污納垢的概念,借用一句耳熟能詳?shù)睦显挘褪恰懊裰餍缘木A和封建性的糟粕”往往混同在一起。因此,創(chuàng)作者只有把知識分子本應具有的批判意識帶入廣袤的民間大地,民間才會煥發(fā)出別樣的生命活力。當然,這不是王安憶個人的失誤,而是整個20世紀90年代文學在民間重塑問題上的失誤。同時,在王安憶爐火純青的敘事技巧中,人物失去了應有的光芒。王安憶擅于把紙上的世界描繪成一個心靈的世界,她的小說往往沉浸在歷史真實的精雕細刻之中。然而,一部好作品的意義永遠在版本之外,對技巧和形式的研究無法洞察其真正的價值,構成作品高貴品質的一切,是主人公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美妙的光澤。在《長恨歌》中,王琦瑤所有的命運宛如一場游戲一場夢,李主任也好,康明遜也好,薩沙也好,長腳也好,老克臘也好,都是游戲和肉欲的結果。在這一間沒有光亮的屋子中,沒有激情,沒有血性,沒有時間的倒錯,沒有季節(jié)的變換,沒有時代的變遷,只有夢魘和夜晚。尤其是王琦瑤,無肝無肺、無情無義,稀里糊涂地上床,無緣無故地做愛。敘述的語言表面上細膩,其實是白頭宮女說閑話,沒有一個人物有靈魂。
彭晶
新時期以來,女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識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所謂女性作品,是女性創(chuàng)作的專門反映女性生活、女性心理與女性情感的作品??疾炫宰髌返囊粋€重要依據(jù)就是女性意識。張潔、張辛欣等女性作家首開先河,張揚女性的自我意識。此后,又涌現(xiàn)了一批新的年輕女作家,她們重新審視女性自我的特異性,反思女性被壓抑和被遮蔽的歷史,重新認識屬于女性自己的歷史、心靈、情感、思想、文化以及語言。這是對女性自身角色的逐步體認和發(fā)展,也是女性意識的逐步深化。此時,文壇上林林總總的女作家構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推動著女性意識表現(xiàn)的進一步深化。但是,她們只是借助于當時的人道主義和啟蒙主義思潮的“宏偉敘事”來闡發(fā)覺醒的女性意識,還沒有真正以自覺的性別意識建立起自己作為女性審視世界的獨特方式和角度,而實現(xiàn)這一突破性轉變的作家正是王安憶,她最先把“性愛”引入女性作品,自覺的性別意識的引入引起了新時期以來女性意識發(fā)展的第一次突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她又自覺運用女性主義理論,通過女性話語的抒寫,進行女性主義文本的建構,通過對語詞的顛覆和對敘事功能的質疑達到對男權社會的顛覆和解構,實現(xiàn)了新時期以來女性意識發(fā)展的第2次突破。在此,就王安憶作品在表現(xiàn)女性意識中顯示的特征作一探討。
一、重新審視女性的生存價值
王安憶對女性的探索是完全涵蓋在對“人性”的探索之中的,所以并不妨礙我們從女性批評的角度來闡釋她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氛圍為千千萬萬的女性走上社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女性的基本生存權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就獲得了徹底的解救。男女平等的法律權益,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男女兩性的社會差異,盡管今天的時代大潮推動女性自我意識不斷覺醒。在王安憶所塑造的女性身上也能發(fā)現(xiàn)這種狀況。她的中篇小說《逐鹿中街》里的陳傳青,在這方面就顯得頗為典型。38歲的陳傳青為了在50歲的古子銘那里實現(xiàn)自己“政治上依靠共產黨,生活上則向中產階級靠攏”的小康理想而結婚。結婚后,陳傳青通過對家庭生活的精心安排與創(chuàng)造,對古子銘生活方式與習慣的訓練與陶冶,來證明自己的身價,確認自己的社會地位。恰恰相反的是,這使她愈加落入自挖的陷阱。一個頗有素養(yǎng)的中年女教師,她一味地將目光緊盯著自己的丈夫,仿佛她的整個生命意義就是管住自己的男人。當她懷疑到丈夫有外遇時便采取了整天跟蹤的愚蠢方式,為了虛榮自欺欺人,與丈夫演了一場無聊的游戲。王安憶通過對陳傳青建設這個家庭過程的描寫,深入地揭示了女性一味追求婚姻生活的致命弱點。她們只是把自己的生命意念局限于家庭、丈夫的囹圄中,根本沒有意識自我價值的存在,也就更加談不到去顧及其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了。王安憶對人性的關注是不斷地更迭和演進的。在“雯雯的世界”,王安憶認識人性還基于個人情緒,甚至還帶有幾分天真、稚氣的想法,那么緊跟其后的“直面現(xiàn)實人生”,王安憶就顯得更冷靜和從容了,她已把人性放在不可回避的人生百態(tài)面前進行解析。之后,當她通過男女情欲去展示人性,人性就顯得更宏闊和犀利;當她在作品中深切地剖示女性的自我生命價值的意義時,其對人性解放的意義的感悟就越來越深刻。由此可見,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一種不斷躍升的勢頭,貫穿其中的是對人性探索的不斷超越。
二、由社會意識上升到性別自覺意識
如果要研究中國新時期女性作品中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就不得不先考察張潔和張辛欣的小說。她們的作品較早地反映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映了舊有生活方式規(guī)定的女性性別角色與新主體意識的錯位。無論是張潔的痛苦的理想主義還是張辛欣強悍的個人奮斗精神,它們所裹挾的女性意識都是十分狹隘和片面的,充其量是一種女性的社會意識,表現(xiàn)出女性對自身在社會生活中應有的地位的關注。女作家們注重的是人作為類對于自然的超越,是人的理性和社會性。她們刻畫的人物總是要在社會的范疇內尋找生活的意義,女性意識更多地體現(xiàn)在追求女性自我價值方面。但這種女性只是簡單地把男性作為攻擊目標,把女性的主體意識融入當時所謂的人人平等的、“大寫的人”這種思潮中去,忽略了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描摹和對女性生命意識深層的開掘。王安憶是第一個大膽涉筆“性愛”禁區(qū)的女作家,她1986年前后所寫的“三戀”(3個中篇小說《荒山之戀》、《小城之戀》、《錦繡谷之戀》)在當時有著驚世駭俗、開風氣之先的影響。不同于張賢亮等男性作家以性為工具,達到一種外在于文學主題的社會批判的目的,她更多的是直接地大膽地對性愛進行美好而自然的歌頌,這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悟和吟唱。她首先肯定了作為人欲的性,率先突入“性禁區(qū)”,描寫了一個個有愛和無愛的兩性悲劇故事。“三戀”的核心視角就是寫戀愛中的女性,寫她們是怎樣在這種“愛的沖突”中苦苦地掙扎,伴隨著性意識的覺醒和成熟,又是怎樣不斷地與男性展開種種糾葛的,她們勇敢地承受著,孤獨地思索著。這樣的一群女性,“愛”使她們熱情、盲目,但是也使她們體驗到自己“身為女人的肉體的快樂”。王安憶不僅肯定人的自然本性——人類原欲中的性,而且還特別注重描寫性別中的性,她是把女性放在兩性關系中來表現(xiàn)的。表現(xiàn)女性的處境、心態(tài)、角色意識和自我超越精神,大膽地揭示了女性生命現(xiàn)象的內在沖突。
三、從自我情感的展示上升到對人性價值的重新審視
王安憶走上文壇后不久,就熱切地關注人性問題。這使她的創(chuàng)作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也使她的作品獨具魅力。王安憶用她的藝術形象傳達著對人性問題的見解,這些見解隨著她的創(chuàng)作不斷躍升而日益深化。她曾真切地寫出自身“個人性”的影子,也曾超越時空反思不堪重負的歷史文化;她曾把注意點投入到人性最敏感的區(qū)域“性”,也曾用冷靜的目光審視女性自身。她在她的作品中營造出一個人性的世界,走進這個世界,我們會對人性問題有更多的感受、領悟?;仡櫷醢矐浀脑缙谧髌?,雖沒有對人性進行深入的剖折,但是作品字里行間把她個人的情感展露無遺。王安憶在她的早期創(chuàng)作“雯雯世界”里就具有關注人的心靈的傾向,也是她個人性格、經歷的寫照。這一類的作品大多收在短片小說集《雨,沙沙沙》中。這一時期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處于動亂多變的復雜環(huán)境中純性少女的纏綿而又激蕩的心靈,是一個青年女性作家筆下的女性青年對真摯愛情和溫馨生活的深情呼喚,也可以說是一代純真而又迷惘的青年少女的共同心聲。雖然在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中,王安憶對人性這樣復雜而又危險的話題還不可能有明晰而自覺的認識,這種對人性的開掘還停留在對自我個人情緒的展露,還較膚淺。處處浸漬著自身經歷的影子。盡管這時她對人性問題的認識還不是很自覺的,但她
常在不經意中在人性領域燃爆某些閃亮點。人性問題固然與人的內在情感有關,但它絕不是
四、對鄉(xiāng)村女性的人文關懷
新世紀以來,女性作品從近年商品化的大潮中呈現(xiàn)出的畸形的虛假繁榮中漸漸掙扎出來,評論界也從高唱女性作品贊歌的喧囂與浮躁中緩緩平息。她們展示了不斷從誤區(qū)中突圍的姿態(tài),女作家從“精英主義”、“個人”、“私語”等寫作心態(tài)的困境中走出來,結束了面對現(xiàn)實長時間的失語現(xiàn)象而完成了對現(xiàn)實主義的回歸。尤其是王安憶、方方、池子建描寫鄉(xiāng)村女性的力作紛紛出現(xiàn),聯(lián)系著女作家新的精神指向和心靈期盼,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豐富的美學感受和意義啟迪。
五、結束語
不容置疑,新時期的女性作家中,在對女性意識的表現(xiàn)和張揚上王安憶是卓有成效的一位,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其作品在女性意識的理解和審視中還有著一定的局限甚至是缺陷。缺乏一種批判的眼光是王安憶在女性意識展現(xiàn)上一個重要的缺陷。當她自覺采用一種民間的敘事立場時就更應具備此種眼光。可是,在她對王琦瑤們的生存形式完全表示認同的時候,我們除了發(fā)現(xiàn)作者與王琦瑤一樣具有某種傾向上層社會生活的虛榮之外,竟絲毫感受不到她理應具有的批判情懷?!懊耖g”是一個能夠激活人類想像的概念,也是一個藏污納垢的概念,借用一句耳熟能詳?shù)睦显挘褪恰懊裰餍缘木A和封建性的糟粕”往往混同在一起。因此,創(chuàng)作者只有把知識分子本應具有的批判意識帶入廣袤的民間大地,民間才會煥發(fā)出別樣的生命活力。當然,這不是王安憶個人的失誤,而是整個20世紀90年代文學在民間重塑問題上的失誤。同時,在王安憶爐火純青的敘事技巧中,人物失去了應有的光芒。王安憶擅于把紙上的世界描繪成一個心靈的世界,她的小說往往沉浸在歷史真實的精雕細刻之中。然而,一部好作品的意義永遠在版本之外,對技巧和形式的研究無法洞察其真正的價值,構成作品高貴品質的一切,是主人公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美妙的光澤。在《長恨歌》中,王琦瑤所有的命運宛如一場游戲一場夢,李主任也好,康明遜也好,薩沙也好,長腳也好,老克臘也好,都是游戲和肉欲的結果。在這一間沒有光亮的屋子中,沒有激情,沒有血性,沒有時間的倒錯,沒有季節(jié)的變換,沒有時代的變遷,只有夢魘和夜晚。尤其是王琦瑤,無肝無肺、無情無義,稀里糊涂地上床,無緣無故地做愛。敘述的語言表面上細膩,其實是白頭宮女說閑話,沒有一個人物有靈魂。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