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看似尋常最奇崛-文學(xué)論文
作者:西華師范大學(xué)新聞傳播學(xué)院講師—楊敏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17人氣:1042
李清照出生仕宦之家,父親李格非是當(dāng)時著名散文家,蘇門“后四學(xué)士”之一;母亦知禮善文,這樣的家庭氛圍無疑對李清照氣質(zhì)秉賦、興趣愛好的形成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自小李清照就表現(xiàn)出對極高的藝術(shù)天賦,在相對自由開明的家庭氣氛中更形成了率真自然的個性,由于社會安定,家庭生活富足,李清照早期詩作的內(nèi)容和格調(diào)大都快樂無比,在意象選擇上也趨向于清新明麗、開朗流暢。如《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是一位多么活潑可愛、天真頑皮的女孩,她在無比輕松幽靜的環(huán)境中興高采烈地蕩秋千,汗水濕透衣衫卻渾然不覺,直到見有人來才“和羞”而走,典型反映了李清照早期無憂無慮、天真爛漫、閑適富裕的少女生活,在意象選擇上采用“秋千”、“花”、“露”、“輕衣”、“金釵”、“青梅”等,很容易勾起人們對少不更事,單純美好生活的回憶,構(gòu)成了詩一般的意境,讀罷此詞,讀者自然而然聯(lián)想到在陽光明媚、和風(fēng)舒暢的春光中,詞人于萬紫千紅之中著華麗衣飾,悠閑無憂之態(tài)躍然紙上;她還連用了“溜”、“走”、“回首”、“嗅”四個動作來刻畫人物,這與意象的選擇相得益彰,維肖維妙地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性格,很好表現(xiàn)李清照作為少女恬淡自得、心無旁掛的心境,又如《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首寫于李清照新婚初期,此時詞人正處于新婚花好月圓、輕松浪漫、和諧無憂的氛圍之中,她與丈夫明誠情意纏綿,情愛篤厚,作者連用“雪”、“寒梅”、“瓊枝”、“香臉”、“玉人”、“明月”、“金尊”、“綠蟻”、“群花”等意象,折射了詩人在寒天臘月之中收到丈夫信后滿懷喜悅,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憧憬的心境,再如大家膾炙人口的《如夢令》二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詞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日”、“路”、“舟”、“藕花”、“鷗鷺”、“雨”、“風(fēng)”、“酒”、“簾”、“海棠”等,以前詩詞中的“風(fēng)”、“雨”、“酒”往往與某種不幸事件或憂傷情緒相聯(lián)系,而在李清照詞中這些意象和作者天真開朗的心境以及自然環(huán)境結(jié)合的非常緊密,顯得多么溫和親切,把一個率性女孩懶散自如的性格描寫的多么逼真,意象的選擇和內(nèi)容的相契無間,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同樣的情景,在《減字木蘭花》等詞作中也很突出。
二
18歲的李清照匆匆結(jié)束了天真浪漫、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嫁于金石考據(jù)家趙明誠,兩人共同致力于金石考據(jù),詩詞相和,一時傳為佳話,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寫到:“……每獲一書,好同共??薄⒄烆};得書、畫、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兩情依依,令人生羨,可惜好景不長,正當(dāng)李清照沉醉在“澤畔東籬”“甘心老是鄉(xiāng)”,期盼終老于青州之時,趙明誠卻不甘寂寞重返仕途,撇下李清照一人,在《行香子》中,李清照委婉流露出她的哀怨,“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此后詞作主題意蘊更多的是反映她作為情感豐富的女子渴望與丈夫廝守終生,而現(xiàn)在只能獨守空房,受盡相思煎熬的心境,出現(xiàn)了“寶奩”、“酒”、“秋葉”、“煙霧”、“箋”、“雁”等易以寄托相思之情的新意象,由一位多情善感、情意繾綣的思婦再轉(zhuǎn)而為凄清孤寂、幽怨哀婉的怨婦形象。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把它同年輕時的《如夢令》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心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較大的轉(zhuǎn)變,少女時出去劃船是“興盡晚回舟”,“驚起一灘鷗鷺”,何等灑脫自如,而這時期是滿帶幽怨:“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心里想的是“云中誰寄錦書來”相思之苦,憂愁之深達到了難以排遣的地步,以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如《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俊,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相思之苦,已使女詞人“人比黃花瘦”,在這兩首詞中,同樣出現(xiàn)了早期作品所沒有的新意象,如“紅藕”、“羅裳”、“蘭舟”、“錦書”、“雁”、“月”、“西樓”、“眉頭”、“心頭”、“薄霧”、“濃云”、“半夜”、“酒”、“黃昏”、“黃花”等,這些頗有象征意義的新意象寄托了詞人濃烈的相思和渴望與丈夫共渡朝夕,不愿長相分離的強烈愿望,字里行間滲透著詞人欲說還休的埋怨之情,而又妙在“欲說還休,便又咽住,其味正無窮”(《白雨齋詞話》),完全把內(nèi)心感情寄托在周圍自然景物和具有寄寓意味的“箋”、“樓”、“月”、“錦書”、“雁”“欄干”等意象之中,寫的含蓄蘊藉、生動搖曳,既增加了詞作的內(nèi)蘊又與主題內(nèi)容相契合,做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
三
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趙明誠夫婦雙雙南渡,多年收集的書籍文物大多化為灰燼,更為不幸的是,兩年后明誠病故,短短時間內(nèi)李清照遭遇了國破家亡夫去世的連串不幸,孤苦無依,孑然一身。誰料禍不單行,又遭小吏張汝舟花言巧語騙婚,得手后即拳腳相加,極盡折磨之能事,為退婚約,李清照被判入獄兩年,幸得友人相助,才得以脫險,這一經(jīng)歷無異于雪上加霜,更增添了作者孤寂幻滅之感,試看《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寫得異常凄婉、沉郁,描寫了詞人從早晨到黃昏孤獨寂寞、凄艷悲哀的情境,反映了作者南渡以后的凄苦生活和充滿幻滅悲哀的內(nèi)心世界,全詞以14個充滿悲苦色彩的疊字開頭,排山倒海,如當(dāng)頭棒喝,發(fā)人深省,愁苦之深,令人心悸,詞中更大量采用了“酒”、“風(fēng)”、“雁”、“黃花”、“窗兒”、“黑夜”、“梧桐”、“細雨”等意象,國仇家恨的孤獨感受呢喃而出,縱觀全詞,種種意象無不染上愁之色彩,充分體現(xiàn)了她后期的憂憤深沉的詞格。又如《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在意象上選擇了“淚”、“羅衣”、“酒盞”、“過雁”,其他如“殘粉淚”、“枕”、“濃愁”“燈花”(《蝶戀花》),“獨花”、“魂夢”(《浣溪沙》),“寒日”、“梧桐”、“霜”“茶”、“菊蕊”(《鷓鴣天》),“霧閣”、“羌管”(《臨江仙》),“笛聲”、“疏雨”、“蕭蕭地”、“吹簫人”(《孤雁兒》),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李清照不僅在意象的選擇上更趨向于“殘粉淚”、“過雁”“濃愁”、“細雨”等富有悲劇色彩的物件,在形容詞的運用上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如“殘”、“寒”、“獨”,形容詞和意象的結(jié)合是李清照晚年詞作的一大特色,它們相輔為用,在為數(shù)眾多的詞作中塑造了孤苦無依、睹物傷神的老婦人形象,向我們傳達了綿延不斷的深哀巨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后期詞作中大量出現(xiàn)了“淚”這一意象,如《清平樂》“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充分反應(yīng)了李清照晚年寂寞悲憤的苦難生活,真是一句一哽咽,字字滴淚,聲聲泣血,不忍卒讀。
縱觀李清照一生,早年嬌羞活潑、生活安逸,對婚煙未來充滿美好憧憬,其詞多明麗清新、自然活潑,意象多選擇自然景物、衣飾、閨中用品,雖有時對丈夫出仕不能朝夕相伴頗有不滿,但大部分作品與意象選擇相對應(yīng),反應(yīng)了詞人內(nèi)心抑制不住的喜悅和留連于自然景物悠然自得的心境。青年多情善感,與丈夫情投意合、相濡以沫,但對丈夫經(jīng)常在外頗有微詞,在很多詞作里委婉表達了這種不滿和怨怒之情,意象選擇上較多采用了“雁”、“箋”、“錦書”、“寶奩”等易于寄托情思的物件,既是對《詩經(jīng)》以來比興手法的繼承,又對早期慣用的意象有所開拓。晚年悲哀愁苦,短短數(shù)年間李清照經(jīng)歷了諸多磨難,一代女詞人最終只能以賣字為生,終日以淚洗臉,在愁苦和悲憤中渡過余生,這時期所慣用的意象多半是“寒日”、“雨”、“淚”、“愁”等,這些意象往往與生活中常見的象征悲劇的事物相聯(lián)系,寫盡了詞人心理無限的悲痛和憤懣。這些意象看似平平淡淡,只將一個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是一位多么活潑可愛、天真頑皮的女孩,她在無比輕松幽靜的環(huán)境中興高采烈地蕩秋千,汗水濕透衣衫卻渾然不覺,直到見有人來才“和羞”而走,典型反映了李清照早期無憂無慮、天真爛漫、閑適富裕的少女生活,在意象選擇上采用“秋千”、“花”、“露”、“輕衣”、“金釵”、“青梅”等,很容易勾起人們對少不更事,單純美好生活的回憶,構(gòu)成了詩一般的意境,讀罷此詞,讀者自然而然聯(lián)想到在陽光明媚、和風(fēng)舒暢的春光中,詞人于萬紫千紅之中著華麗衣飾,悠閑無憂之態(tài)躍然紙上;她還連用了“溜”、“走”、“回首”、“嗅”四個動作來刻畫人物,這與意象的選擇相得益彰,維肖維妙地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性格,很好表現(xiàn)李清照作為少女恬淡自得、心無旁掛的心境,又如《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首寫于李清照新婚初期,此時詞人正處于新婚花好月圓、輕松浪漫、和諧無憂的氛圍之中,她與丈夫明誠情意纏綿,情愛篤厚,作者連用“雪”、“寒梅”、“瓊枝”、“香臉”、“玉人”、“明月”、“金尊”、“綠蟻”、“群花”等意象,折射了詩人在寒天臘月之中收到丈夫信后滿懷喜悅,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憧憬的心境,再如大家膾炙人口的《如夢令》二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詞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日”、“路”、“舟”、“藕花”、“鷗鷺”、“雨”、“風(fēng)”、“酒”、“簾”、“海棠”等,以前詩詞中的“風(fēng)”、“雨”、“酒”往往與某種不幸事件或憂傷情緒相聯(lián)系,而在李清照詞中這些意象和作者天真開朗的心境以及自然環(huán)境結(jié)合的非常緊密,顯得多么溫和親切,把一個率性女孩懶散自如的性格描寫的多么逼真,意象的選擇和內(nèi)容的相契無間,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同樣的情景,在《減字木蘭花》等詞作中也很突出。
二
18歲的李清照匆匆結(jié)束了天真浪漫、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嫁于金石考據(jù)家趙明誠,兩人共同致力于金石考據(jù),詩詞相和,一時傳為佳話,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寫到:“……每獲一書,好同共??薄⒄烆};得書、畫、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兩情依依,令人生羨,可惜好景不長,正當(dāng)李清照沉醉在“澤畔東籬”“甘心老是鄉(xiāng)”,期盼終老于青州之時,趙明誠卻不甘寂寞重返仕途,撇下李清照一人,在《行香子》中,李清照委婉流露出她的哀怨,“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此后詞作主題意蘊更多的是反映她作為情感豐富的女子渴望與丈夫廝守終生,而現(xiàn)在只能獨守空房,受盡相思煎熬的心境,出現(xiàn)了“寶奩”、“酒”、“秋葉”、“煙霧”、“箋”、“雁”等易以寄托相思之情的新意象,由一位多情善感、情意繾綣的思婦再轉(zhuǎn)而為凄清孤寂、幽怨哀婉的怨婦形象。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把它同年輕時的《如夢令》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心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較大的轉(zhuǎn)變,少女時出去劃船是“興盡晚回舟”,“驚起一灘鷗鷺”,何等灑脫自如,而這時期是滿帶幽怨:“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心里想的是“云中誰寄錦書來”相思之苦,憂愁之深達到了難以排遣的地步,以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如《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俊,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相思之苦,已使女詞人“人比黃花瘦”,在這兩首詞中,同樣出現(xiàn)了早期作品所沒有的新意象,如“紅藕”、“羅裳”、“蘭舟”、“錦書”、“雁”、“月”、“西樓”、“眉頭”、“心頭”、“薄霧”、“濃云”、“半夜”、“酒”、“黃昏”、“黃花”等,這些頗有象征意義的新意象寄托了詞人濃烈的相思和渴望與丈夫共渡朝夕,不愿長相分離的強烈愿望,字里行間滲透著詞人欲說還休的埋怨之情,而又妙在“欲說還休,便又咽住,其味正無窮”(《白雨齋詞話》),完全把內(nèi)心感情寄托在周圍自然景物和具有寄寓意味的“箋”、“樓”、“月”、“錦書”、“雁”“欄干”等意象之中,寫的含蓄蘊藉、生動搖曳,既增加了詞作的內(nèi)蘊又與主題內(nèi)容相契合,做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
三
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趙明誠夫婦雙雙南渡,多年收集的書籍文物大多化為灰燼,更為不幸的是,兩年后明誠病故,短短時間內(nèi)李清照遭遇了國破家亡夫去世的連串不幸,孤苦無依,孑然一身。誰料禍不單行,又遭小吏張汝舟花言巧語騙婚,得手后即拳腳相加,極盡折磨之能事,為退婚約,李清照被判入獄兩年,幸得友人相助,才得以脫險,這一經(jīng)歷無異于雪上加霜,更增添了作者孤寂幻滅之感,試看《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寫得異常凄婉、沉郁,描寫了詞人從早晨到黃昏孤獨寂寞、凄艷悲哀的情境,反映了作者南渡以后的凄苦生活和充滿幻滅悲哀的內(nèi)心世界,全詞以14個充滿悲苦色彩的疊字開頭,排山倒海,如當(dāng)頭棒喝,發(fā)人深省,愁苦之深,令人心悸,詞中更大量采用了“酒”、“風(fēng)”、“雁”、“黃花”、“窗兒”、“黑夜”、“梧桐”、“細雨”等意象,國仇家恨的孤獨感受呢喃而出,縱觀全詞,種種意象無不染上愁之色彩,充分體現(xiàn)了她后期的憂憤深沉的詞格。又如《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在意象上選擇了“淚”、“羅衣”、“酒盞”、“過雁”,其他如“殘粉淚”、“枕”、“濃愁”“燈花”(《蝶戀花》),“獨花”、“魂夢”(《浣溪沙》),“寒日”、“梧桐”、“霜”“茶”、“菊蕊”(《鷓鴣天》),“霧閣”、“羌管”(《臨江仙》),“笛聲”、“疏雨”、“蕭蕭地”、“吹簫人”(《孤雁兒》),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李清照不僅在意象的選擇上更趨向于“殘粉淚”、“過雁”“濃愁”、“細雨”等富有悲劇色彩的物件,在形容詞的運用上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如“殘”、“寒”、“獨”,形容詞和意象的結(jié)合是李清照晚年詞作的一大特色,它們相輔為用,在為數(shù)眾多的詞作中塑造了孤苦無依、睹物傷神的老婦人形象,向我們傳達了綿延不斷的深哀巨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后期詞作中大量出現(xiàn)了“淚”這一意象,如《清平樂》“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充分反應(yīng)了李清照晚年寂寞悲憤的苦難生活,真是一句一哽咽,字字滴淚,聲聲泣血,不忍卒讀。
縱觀李清照一生,早年嬌羞活潑、生活安逸,對婚煙未來充滿美好憧憬,其詞多明麗清新、自然活潑,意象多選擇自然景物、衣飾、閨中用品,雖有時對丈夫出仕不能朝夕相伴頗有不滿,但大部分作品與意象選擇相對應(yīng),反應(yīng)了詞人內(nèi)心抑制不住的喜悅和留連于自然景物悠然自得的心境。青年多情善感,與丈夫情投意合、相濡以沫,但對丈夫經(jīng)常在外頗有微詞,在很多詞作里委婉表達了這種不滿和怨怒之情,意象選擇上較多采用了“雁”、“箋”、“錦書”、“寶奩”等易于寄托情思的物件,既是對《詩經(jīng)》以來比興手法的繼承,又對早期慣用的意象有所開拓。晚年悲哀愁苦,短短數(shù)年間李清照經(jīng)歷了諸多磨難,一代女詞人最終只能以賣字為生,終日以淚洗臉,在愁苦和悲憤中渡過余生,這時期所慣用的意象多半是“寒日”、“雨”、“淚”、“愁”等,這些意象往往與生活中常見的象征悲劇的事物相聯(lián)系,寫盡了詞人心理無限的悲痛和憤懣。這些意象看似平平淡淡,只將一個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xué)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xué)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fù)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xué)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