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儒士階層的厭漢輿論與王莽立“新”-文學論文
一、代表天命“新”德的王莽
王莽,字巨君,出身于九侯、五大司馬的外戚家族,由于莽父早死,未及封侯。王莽的同族兄弟皆將軍、侯子弟,奢侈豪華,唯獨王莽一家相對孤貧,然而,正是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為王莽沽名釣譽,博得人心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條件。其自幼克勤克儉,博學知禮,外交豪杰,內(nèi)事諸父,以封建倫理道德標準行事,與漢末奢侈腐化的風氣及王莽的同族兄弟形成鮮明對比,這在當時腐敗的政治環(huán)境中猶如鶴立雞群。王莽的家族出身和良好的個人修為成為有理想抱負卻“無力回天”士人們矚目的焦點,成為他們在失望之下所燃起的新希望,“故在位者更推薦之,游者為之談說。”(《漢書·王莽傳》)繼根為大司馬后,史載稱其:“既拔出同列,繼四父輔政,欲令名譽過前人,聘諸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br />在儒士階層厭漢輿論宣傳支持和漢末讖緯符命祥瑞的造作下,王莽被一步步推向權(quán)力的頂峰。元始元年,公卿士大夫們借“風益州令塞外蠻夷獻白雉”之事,上書奏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載同符。圣王之法,臣有大功則生有美號,故周公及身在而托號于周。莽有定國安漢之大功,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戶,疇爵邑,上應古制,下準行事,以順天心。”元始四年,太保王舜等人又提議將王莽比作殷之伊尹,周之周公。同時民人上書者八千余人,都說“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周公享七子之封,有過上功之賞?!薄稘h書·王莽傳》有司“請采伊尹、周公之號”,號莽為“宰衡”,增加封地、賞賜等。同時又派出陳崇等八位風俗使者,巡行全國,實際上是向全國民眾宣揚王莽的功德。正是在儒士階層的推動下,王莽“爵為新都侯,號為安漢公,官為宰衡、太傅、大司馬,爵貴號尊官重,一身蒙大寵者五?!边@就為王莽的代漢奠定了基礎。
二、儒士的厭漢將王莽推上權(quán)利頂峰
為了得到儒士階層更多的支持,王莽依儒家學說奏起明堂、辟雍、靈臺,并為學者筑舍萬區(qū),益博士員,征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劈雍、明堂落成,在舉行落成典禮時,十多萬儒生和平民云集聚會,歡呼跳躍,載歌載舞,仿佛歷代先賢所倡導的理想社會就要在王莽時代實現(xiàn)似的。于是儒士階層都加入到支持王莽改制乃至于“受命”的行列?!稘h書·王莽傳》載,王莽讓新野封田,“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人”。這些上書者其中雖有謅媚取寵者,但相信大部分上書者對王莽的擁戴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意在使王莽加強權(quán)勢,以便推行改制,有所作為。就連班固也對王莽這一時期的作為發(fā)出了贊賞之詞:“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顯功,以自尊盛。觀其文辭,方外百蠻,亡思不服,休征嘉應,頌聲并作”。
為使王莽的代漢理論合法化,劉歆作《世經(jīng)》重新編訂上古以來的古史系統(tǒng),肯定堯與漢皆為火德?!皾h家堯后”有傳國之運,在理論上得到了證實。代漢者為虞舜之后,而“莽自謂黃帝之后,其《自本》曰:黃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十三世生完。完宇敬仲,奔齊,齊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二世稱王,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封建孫安為濟北王。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將王莽的家世推到了三千年前的堯舜時代,為王莽的代漢制造了歷史來源,欲效法上古的堯舜禪讓故事。從而標志著西漢后期“易姓受命改制”理論體系的最終完成,從理論上解決了漢新禪代的合理性問題。
平帝死后,王莽立宗室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帝,號為孺子。為證明自己代漢受命乃天命所歸,王莽也有意識地利用符命祥瑞,儒生們也為取悅王莽,或為獲取利祿也在紛紛造作符命和祥瑞。言王莽當為真命天子,且以漢高祖的名義直接傳位給王莽,至此王莽所期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廢除漢朝國號,定天下之號曰:“新”。
至此,這場由儒士階層倡導、宣傳的厭漢輿論,也由此落下了帷幕。正如范曄所言:當王莽“居攝篡弒之際,天下之士莫不竟褒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錢穆也認為:“王莽受禪一面循漢儒政治理論之自然趨勢,一面自有其外戚之地位及個人之名譽為憑借。”儒士們想通過這種和平禪代的方式來實現(xiàn)天命的轉(zhuǎn)移,挽救統(tǒng)治危機,避免因改朝換代所造成的社會劇烈動蕩,以此來維護地主階級的整體利益。而厭漢也就成為最好的借口和招牌。
欄目分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西民族文化的“出圈”傳播
- 鄂南文化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應用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的視角
- 民族文化元素在國際時尚市場中的再利用與轉(zhuǎn)化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