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人物專題類紀錄片采訪技巧

作者:吳天麗來源:《視聽》日期:2016-07-09人氣:13731

許多大師對紀錄片給過不同的闡釋。格里爾遜認為它是“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現(xiàn)實”,維爾托夫認為它是抓住現(xiàn)實的片段將其有意義地結合起來。目前對紀錄片比較新的定義是:以影像媒介的紀實方式,在多視野的文化價值坐標中尋求立足點,對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與人的生存關系進行觀察和描述,以實現(xiàn)對人的生存意義的探尋和關懷的文體形式。人物專題片是以某一人物或群體為敘述主題的紀錄片類型,在采訪工作準備和進行中都應注意一些問題。

一、采訪前的準備

對待采訪一定要有所準備,準備工作的充分程度同采訪的質量成正比。除了在平日里盡可能多讀書、多體驗、多思考外,還需要懂得采訪人物的規(guī)矩。在采訪前肯定要花足夠的時間來了解采訪對象,了解得越全面越透徹越好。想要達到一定的采訪效果甚至可以做到與采訪對象同吃同住,通過長期的接觸贏得對方的信任。比如張以慶在拍攝《幼兒園》時就在武漢的一所寄宿制幼兒園里整整拍攝了14個月有余,鏡頭總數(shù)多達5000多個。在與幼兒園小朋友的長期接觸中發(fā)現(xiàn)不同小朋友身上的特點,逐漸與他們建立互信關系,最終選擇了適合主題表達的采訪對象,也挖掘到了自己想要的內(nèi)容。在確定采訪對象以后當然也少不了對他進行全方位的了解,除了與本人交談以外,還要與他的老師、家長、好友及其他親密的人進行交流,動用自己有可能利用到的一切資源去了解采訪對象。在正式采訪前最好列一個提綱,這樣不僅便于理清采訪的思路,也防止采訪時遺漏重點,更能避免采訪時說外行話。

做足了以上準備工作似乎還是不夠的,因為精彩的采訪是無法被預先設定的。它就像探險,包含太多不可預知的東西,在探險的路上,寶貝很有可能出現(xiàn)在不經(jīng)意間,這就需要記者用敏感的神經(jīng)抓住它,并挖掘出它的潛在價值。同樣,在采訪中,每個情景、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會出現(xiàn)什么新情況、做出何種反應永遠不可預知,還需記者臨場發(fā)揮能力。

二、采訪中的“問聽”技巧

(一)關于采訪的“問”

問之前一定要明白采訪的目的是挖掘出采訪對象真實的自我,唯有真實的內(nèi)心獨白才能吸引人、打動人。在了解采訪對象的基礎上,展開有目的的提問,采訪環(huán)境選擇被采訪對象熟悉的地方即可。提問一定是循序漸進的,切忌過于直白地戳進采訪對象的情感腹地。要把最尖銳的問題放到最后,先從輕松的話題聊起,不必一開始就嚴肅地架好機器說開始,這樣反而會給采訪對象造成心理負擔。如果想把內(nèi)容做得更加戳淚點,還可以用喚起采訪對象記憶的方法,但如果是特別痛苦的回憶就不宜過多喚醒。在喚醒記憶的過程中,一定要給被采訪人情感上的“透氣處”,要時刻注意被采訪人的一顰一蹵。切忌針對一個問題使勁追問、逼問采訪對象。應給采訪對象足夠的尊重,跟他們站在同一高度,只有人心換人心才能喚出采訪對象更真實的自我。

要學會有針對性地采訪,根據(jù)被采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來選擇提問方式和語言方式。如采訪專家時,可以多用專業(yè)術語;采訪平民百姓時,應盡量采取平視角,語言稍顯隨意;遇到不會說普通話的被采訪者甚至還可以用方言與他們交談。遇到一上來就說套話的人,可以先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慢慢與他熟悉,換取他的信任從而打破僵局;面對滔滔不絕的人可以順水推舟,順著他的話發(fā)表一下意見,然后不動聲色地轉移話題,也可以在他說完一層意思后及時為他總結,不再給他發(fā)揮的時間;面對不善言談者,可以一開始先問簡單、愉快、輕松的問題,再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從其他角度引導他,或使用開玩笑的方式激發(fā)他溝通的欲望??傊褪且鶕?jù)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切入口,走入他們的精神世界。

(二)關于采訪的“聽”

傾聽同樣十分重要,它與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聽得不仔細、不全面會直接影響提問問題的質量。在聽得全面的基礎之上,一定要把握住重點,使后期能用的采訪段落最大化。這就需要在聽的過程中把握好采訪的動向,在偏離主題時及時拉回來。也可以邊聽邊記,以防漏下重點。

光聽得全面還不夠,還要及時抓住細節(jié)部分并適當給予放大。精彩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往往最吸引人,有利于將片子推向高潮。在傾聽的過程中,采訪者一定要具備一種“場”的意識,也就是用真誠的傾聽營造一種心理交流的氛圍。站在心理學的角度采訪,其實是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之間進行一種深層交際行為,采訪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采訪者對與被采訪者心理互動的調控,那么怎樣才算一場成功的心理互動呢?首先要處理好“聽”與“問”的關系;其次要注重與被采訪者的情感交流;再次就是注意營造“心理場”,即營造個人和環(huán)境共同構成的生活空間;最后要注意合理運用心理暗示,也就是在無對抗狀態(tài)下,用含蓄、間接的辦法對他人的思維施以影響和引導,使其心理結構產(chǎn)生變化,最終接受暗示者的意見并付諸行動。當然,即便掌握再多的采訪技巧也不會完全受用,因為在采訪中總有萬一的情況發(fā)生。你把以上心理暗示、提問和傾聽技巧用得再嫻熟都有人“不吃你那一套”。如朱軍在采訪張學友時就使用了一貫擅長的煽情手法,可惜張學友不但沒被弄哭反而笑場,于是被大家調侃為“雞同鴨講”??梢?,采訪者只有在采訪前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在采訪中控制好提問與談話的平衡,對被采訪者實施及時和適量的心理誘導才能營造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心理場”,才能實現(xiàn)與被采訪者成功進行心理互動。

三、重視人文關懷

電視片成功的背后是真實,在真實的背后是紀實,在紀實的背后是人,在人的背后是觀念。觀念既是紀錄片的內(nèi)涵所在,又是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思想意識在片中的折射。可見在紀錄片中“人”的重要性,的確,人文關懷是紀錄片的生命力。人文關懷簡言之是對人的全部的關懷,具體來說它的涵義是:“人類對自身完滿性的一種追求。它并沒有固定不變的具體指向,而是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關注,主要是對這個時代人類在完滿性方面缺失的關注,是對理想人生、理想人格和社會理想缺失方面的關注?!比宋木袷请娨暪ぷ髡咦钪匾乃刭|之一,“放棄你的所謂責任感,放棄你所謂對文化的深層次思考,像朋友和親人一樣去關心你的被攝對象,你絕對可以看到最真摯的責任和最深刻的批判。”關注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新聞專業(yè)的紀錄片《米字方向》就以平視的視角挖掘出了這些留學生的真性情,片中充滿了笑和淚,更不乏人文關懷,不僅以平視視角真實記錄了他們?nèi)粘W習生活的種種不易,還從細節(jié)描寫中體現(xiàn)出對他們的體貼和關懷。他們似乎在關注人的時候放棄了對社會的關注,但實際上他們在認認真真關注這群留學生的同時,也在關注整個社會。

后期是對素材的第二次加工,在后期制作中人文關懷也必不可少。有人認為,紀錄片要少用旁白和音樂,多用同期聲和長鏡頭,其實紀錄片的真實性并非建立在100%的同期聲上,一定比例的旁白和音樂并不會使紀錄片的真實性大打折扣。蒙太奇和長鏡頭也并非與紀錄片水火不容。因為內(nèi)容決定形式,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對人類生存意義的人文關懷。比如在參與性紀錄片《海豚灣》的后期制作中就加入了大量的音樂和旁白,不僅沒有使紀錄片失真,反而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最大限度體現(xiàn)出“呼吁大眾保護海豚”的人文關懷。

四、結語

總的來說,紀錄片采訪在前期,是面對現(xiàn)象做調查研究,尋找線索,整理思路;在拍攝過程中,是去探究具有深度的事實、去與別的生命做一次心靈上的碰撞、是去開拓更神秘的冒險旅行;在后期制作中,是紀錄片視聽故事敘述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采訪的整個過程是艱辛的,所以不能無視人文關懷。人物類紀錄片從本質上講是關于“人”的,所以應充分關注鏡頭背后的人性,因為人性是溝通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橋梁。一個缺乏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就算做得再真實也等同于虛假的擺布。有些過程是省不掉的,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走下來。要想制作出一部充滿人情味的人物專題片絕非易事,需要我們從生活的一點一滴處尋找靈感;需要我們增大閱讀量,廣泛積累專業(yè)或非專業(yè)知識,做一個“雜家”;還需要我們熟練掌握采訪的一系列技巧,并在實際運用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使實踐反作用于理論。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