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從社會文化角度看Tea Party政治運動術(shù)語的漢譯-社科論文

作者:陳正倫來源:《改革與開放》日期:2012-01-29人氣:1703

摘要:近兩年,Tea Party在美國掀起了一輪強勁的“草根”政治風(fēng)暴,在中期選舉中重挫民主黨,讓美國矚目,國內(nèi)媒體也有數(shù)以千計的報道。但Tea Party和它的歷史淵源術(shù)語Boston Tea Party的譯文卻存在較大爭議??疾焓录纳鐣幕尘?,可以發(fā)現(xiàn)Tea Party既不能一概譯作“茶會”,也不排除譯作“茶黨”或者其它名稱的可能性。通過借助歸化和異化的翻譯思想,結(jié)合實際的歷史和社會文化背景,從而可以找到既比較符合美國社會文化事實,也能夠為中國讀者所接受的恰當(dāng)譯文。

關(guān)鍵詞:Tea Party, Boston Tea Party, 茶會, 茶黨

Translation of Tea Party Terms: A 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

Abstract:Since early 2009, Tea Party, the grassroots movement, has roughly swept acros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arena, and delivered a stinging blow to the Democratic federal government and its Congress in this year’s mid-term election. This has shaken the American public, and has fed the Chinese media with thousands of related reports, which can now be immediately retrieved from Baidu News. Yet, the translation of Tea Party and that of its historical origin Boston Tea Party have been problematic.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ir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truth reveals that tea party cannot be absolutely translated as“茶會”, nor can it be hastily translated as“茶黨”. Translating tea party has to be conscious of contextual clues, and has to be the necessary result of a negoti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 balance between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Keywords:Tea Party, Boston Tea Party, 茶會, 茶黨

2008年底至2009年初,隨著美國經(jīng)濟步入危機,美國民眾反稅務(wù)和聯(lián)邦政府權(quán)力擴大化的活動逐漸發(fā)酵。2009年2月開始,迅速發(fā)展成為席卷全國、聲勢浩大的Tea Party運動,最終對聯(lián)邦國會的中期選舉、州立法會和行政首腦選舉、以及市政官員的選舉都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對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構(gòu)成了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威脅。從運動所提出的任務(wù)來看,這是一次平民主義(populism)、自由至上論(libertarianism)、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和立憲主義(constitutionalism)的重大政治運動,尚未偃旗息鼓。在國內(nèi)有關(guān)Tea Party的媒體報道中,主要采用了“茶黨”和“茶葉黨”的譯文,偶爾也翻譯為“茶會”。在涉及到Tea Party的名稱來源Boston Tea Party時,通常都譯作“波士頓茶黨”、“波士頓茶黨案”、“波士頓茶葉事件”或者“波士頓傾茶事件”。[②] 但維基百科認為,Tea Party和Boston Tea Party都只是一種政治運動或者政治事件,不具有獨立黨派的性質(zhì)。究竟是“黨”,還是“會”,抑或“案”?本文擬分析Tea Party運動的歷史根源和現(xiàn)實情況,討論和辨析Tea Party以及相關(guān)術(shù)語的恰當(dāng)翻譯。

一、Tea Party譯作茶會

1773年12月,英帝國和美國殖民地在茶葉征稅問題上陷入僵局,“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密謀了反擊計劃。在16日的波士頓市民集會上,有人問,“誰知道用咸咸的海水泡茶味道會怎樣?”(Who knows how tea will mingle with salt water?) 當(dāng)晚,反稅激進派在與馬薩諸塞州總督Thomas Hutchinson談判無果之后,嚷著“今晚波士頓港就是我們的茶壺!”(Boston Harbor a teapot tonight!)幾十到上百的波士頓人喬裝成Hawkes印第安人,在夜色中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342箱課稅茶葉強行倒入海中。第二天,John Adams在日記中寫道:“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是如此大膽、無畏和堅定,必然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必然預(yù)示著新時代的到來?!?sup>[1]71-79 [2]301但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里,這一事件的意義并沒有如John Adams所愿。直到19世紀30年代,其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才開始得到重新認識,才開始逐漸被稱為Boston Tea Party[③]。對Boston Tea Party的譯法,楊宗遂曾兩次探討歷史事實,著文說明應(yīng)該譯作“波士頓茶會”,而不是“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傾茶案”、“波士頓茶黨”或者“波士頓茶黨案”。[3-4]從歸化(domestication)的角度來看,把tea party譯作“茶會”,有些不便中國讀者接受,但如果譯作其它列出的選項,則與Boston Tea Party相去甚遠,扭曲了相應(yīng)的文化信息,無助于實現(xiàn)文化傳播的目的。首先,“傾茶事件”在文字意義上與tea party毫不相干。其次,“案”字和“傾茶”或者“茶黨”相組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案件”、“案犯”、“非法”等詞匯和文化,這符合當(dāng)時英帝國和殖民地?;庶h人(loyalists)的看法,但卻與革命者(revolutionaries)的視角、美國文化傳統(tǒng)意見以及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觀點相違背。再次,“黨”字在此處只可能有兩種理解,一是政黨,二是謀取私利的集團。根據(jù)歷史事實,Boston Tea Party與政黨毫無關(guān)系[5](77-93);但如果理解成利益團體,則自然和“結(jié)黨營私”、“黨同伐異”、“黨邪陷正”、“亂黨”等聯(lián)系起來,與這次事件在美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形象有天淵之別。因此,雖然“波士頓茶會”有點異化(foreignization),但這種譯法能比較準確地傳達相應(yīng)的語言文化信息,只要稍加說明就不難理解。黃紹湘和楊玉圣等眾多歷史學(xué)者已經(jīng)對這種譯法給予了肯定和認可。[6]另外,也可以比較折中一些,添加“事件”二字,譯作“波士頓茶會事件”。這不僅能接近中文表達習(xí)慣,便于和普通的社交茶會相區(qū)別,“事件”的中性意義也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殖民地保皇派和英帝國的否定態(tài)度、殖民地部分居民的中立態(tài)度、以及革命者的贊譽態(tài)度。

然而,如果忽略該事件稱謂的演變、忽略國內(nèi)外對Boston Tea Party名稱的普遍接受性,回歸最初的稱呼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那么把它譯為“傾茶事件”或者“波士頓傾茶事件”則比較合適。在該事件的語境中,dumping the tea與destroying the tea同義[④];把destruction譯作“傾”不僅清楚地表達了毀茶方式,而且也方便國內(nèi)中文讀者從以前的錯誤譯法中實現(xiàn)認知轉(zhuǎn)變。

波士頓茶會事件是當(dāng)前Tea Party運動的發(fā)端和精神來源,這是全體參與者和組織者都認可的事實。雖然二者的歷史背景迥異,但Tea Party支持者試圖通過利用波士頓茶會的革命性和崇高性來證明自身活動的正當(dāng)性和歷史重要性。兩年多的抗議活動表明,他們始終都在有意或者無意地構(gòu)建與波士頓茶會的歷史聯(lián)系:民主黨的政府被描繪成邪惡帝國(the Evil Empire);奧巴馬(Barack Obama)被描繪成法西斯分子,[⑤]堪比當(dāng)年的帝國皇帝喬治三世(George III);佩洛西(Nancy Pelosi)甚至被稱作Prime Minister[⑥],就象當(dāng)年霸道的首相諾斯勛爵(Lord North),他們都被眾多的Tea Party參與者視作美國民眾的“敵人”;稅務(wù)和政府對瀕臨破產(chǎn)公司的救助(bailout)、以及公民的不服從思想(civil disobedience)是兩個時代的共性。在口號上,有人打出了“Second Revolution”[⑦]的旗號,也有人號召“Take back our country”[⑧]。在氛圍上,Tea Party的支持者也積極向“波士頓茶會”靠攏:抗議活動中使用茶葉或者茶袋;重現(xiàn)“波士頓茶會”的場景;爆出言語“Tea bag the Liberal Dems before they tea bag you!”[⑨]、“Time to party like it’s 1773!”[⑩] 、“Let’s party!”[11]因此,Tea Party與當(dāng)年的“波士頓茶會”有著主觀上的密切聯(lián)系。目前的Tea Party本身與實體的“茶”并不相關(guān),而是在整體上強調(diào)與“波士頓茶會”的歷史文化聯(lián)系,強調(diào)其公民不服從思想的內(nèi)涵。party同樣是一種政治比喻;如果把它譯作“黨”就嚴重背離了party在政治語境中的基本內(nèi)涵。綜上所述,Tea Party譯為“茶會”或者“茶會運動”比較合適。

Tea Party應(yīng)該譯作茶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政治運動主體不具備一個政黨的基本條件。根據(jù)Gallup調(diào)查結(jié)果[12],tea partiers分別來自共和黨(49%)、獨立黨(43%)、民主黨(8%),所持政見包括保守主義(70%)、溫和派(22%)、自由主義(7%)。在經(jīng)濟危機環(huán)境下,為了表達對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國會的不滿,為了實現(xiàn)自身經(jīng)濟利益訴求,這個意識形態(tài)的矛盾混合體臨時聚合在一起。但是由于它本身不具備一個黨團所必需的意識形態(tài)統(tǒng)一性,也就不具備長久的政治生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必然會隨著相應(yīng)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改善而開始分崩離析。同時,茶會運動也沒有全國的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雖然佩林(Sarah Palin)、貝克(Glenn Beck)、羅伯特森(Dale Robertson)、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等都在茶會運動中國擔(dān)當(dāng)了重要角色,但成百上千的茶會抗議活動都是地方組織者獨立開展的,沒有統(tǒng)一行動委員會,沒有行動綱領(lǐng),沒有政黨宣言,沒有統(tǒng)一部署或者財政預(yù)算。旗下網(wǎng)羅了大約2,000個地方茶會組織的Tea Party Patriots只是“一個非黨派的、非營利性的、謀取社會福祉的機構(gòu)”[13]。其它的大多數(shù)重要機構(gòu)也不是黨派組織,如Tea Party Nation、Nationwide Tea Party Coalition、FreedomWorks、National Tea Party Federation等。因此,Tea Party運動雖然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但譯作“茶黨”則嚴重失實。

茶會運動出現(xiàn)了幾個和參與者密切相關(guān)的詞匯:tea bag、tea baggers或者teabaggers、tea partiers或者tea partyers。tea partyers或者tea partiers是指參與茶會運動的人,意思比較明確,可以譯作茶會參與者或者茶會運動參與者。但tea bag和tea baggers(teabaggers)的含義就比較復(fù)雜了。a tea bag本來的意思是“茶袋”,但隨著游戲開發(fā)公司Bungie Studio的Halo 2推出,這個短語已經(jīng)表示一種和性行為相關(guān)的、羞辱被打敗敵人的行為和方式。在茶會運動初期,Graham Makohoniuktea 倡議抗議者表達自己的不滿,“寄一個茶袋給國會議員”(Mail a tea bag to congress and to senate.)[14],這時的tea bag可能側(cè)重表達類似波士頓傾茶事件中的抗議行為;抗議者自稱tea baggers,宣布“I’m tea bagging for God.”。但在隨后的FOX和其他媒體報道中,tea bag的性含義開始被論及,tea bag開始強調(diào)性羞辱或者特定性行為,tea baggers的含義也變得復(fù)雜;有的抗議者開始反對被稱作tea baggers,而tea baggers也開始被茶會運動的反對派有意無意地當(dāng)做羞辱抗議者的詞來使用。[15]  確實,考慮到大多數(shù)抗議者都是保守人士,都比較反對非傳統(tǒng)性行為,尤其是同性性行為,而tea bag在Halo 2中卻明顯體現(xiàn)為多數(shù)抗議者所痛恨的男子同性性行為,抗議者的反對派“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把tea baggers或者tea bag用在這些抗議者身上,對他們無疑有莫大的諷刺!因此,在翻譯時,要在具體上下文中對tea bag的本義、性比喻意義和抗議含義進行取舍。a tea bag可以視上下文譯作“茶袋”、“陰袋”或者“陰袋性交”;tea baggers可以視上下文譯作“茶袋抗議者”或者“陰袋性交者”;tea bag用作動詞可以視上下文譯作“抗議/惡搞”、“陰袋性交”或者“搞”?!案恪弊直容^含糊,可以是“整治人”或者“搞垮”的意思,也可以指性行為,比較適合tea bag在上下文比較模糊的情況。比如,在翻譯“Tea bag the Liberal Dems before they tea bag you!”這句口號時,就可以譯作“別讓那些自由民主黨分子搞你,搶先搞他們!”[16]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英國的tea party都只是一種社交場合,通常側(cè)重聚會和娛樂,與政治無關(guān)。而在美國,這種文化已經(jīng)基本上成為歷史,除了少數(shù)商務(wù)應(yīng)酬的tea party之外,通常已經(jīng)被coffee break所取代。也許是由于tea party本身的社交娛樂本意以及tea party在美國的衰落, 大家都還不習(xí)慣把Tea Party譯作“茶會”或者“茶會運動”,殊不知這種猶豫剛好誤解了美國茶會參與者的本意。他們混合使用了歷史典故和比喻的修辭方法,幽默地把嚴肅的政治問題輕松化,正所謂“閑把國事當(dāng)扁舟”[17]。

二、Tea Party譯作茶會黨

美國歷史上的平民主義(populism)運動過程中短暫地出現(xiàn)過人民黨(People’s Party)、綠背黨(Greenback Party)、綠背--勞工黨(Greenback-Labor Party),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運動中也短暫地出現(xiàn)過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那么茶會運動中會不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政黨呢?實際上,早在茶會運動開始之前的2006年,一些心懷不滿的自由至上論者就從自由黨(Libertarian Party)內(nèi)脫離出來,另立門戶,以1773年“波士頓茶會”的名義建立了Boston Tea Party,即波士頓茶會黨,倡導(dǎo)自由至上論和不干涉主義(non-interventionism),反對大政府。

2009年8月,當(dāng)茶會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時,F(xiàn)red O’Neal在弗羅里達州注冊了政黨Florida Tea Party。在今年的中期選舉中,該黨還及時地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雖然茶會運動的一些組織者不滿這種行為,認為Florida Tea Party存在欺詐行為,企圖竊取茶會運動的成果,并提出上訴,但在臨近開庭時卻突然撤訴,F(xiàn)lorida Tea Party勝出,[18]其法律地位得到了確立。另外,雖然該黨曾經(jīng)解釋說自己是TEA Party,TEA代表“Taxed Enough Already”而不是Tea[19],而且在選票上的縮寫也是TEA,但這很明顯是一種折中的做法,目的只是為了避免引起其他茶會運動參與者的反感。實際上,在該黨的官方網(wǎng)站上,除了在打官司期間出現(xiàn)過個別Florida TEA Party的類似寫法外,其余都是Florida Tea Party。而且茶會運動的多個議題,包括稅收、聯(lián)邦政府的權(quán)力、移民、公民自由等,在其政黨獨立宣言中都有所闡述。茶會運動中用到的響尾蛇標志也是其黨徽的重要部分,并且也提出了類似的革命口號“Support the Revolution”。而且,該黨還有弗羅里達州的多個茶會附屬組織。[20]很明顯,F(xiàn)lorida Tea Party確實與茶會運動密切相關(guān);即便巧舌如簧,也無法否認它是茶會運動的產(chǎn)物和組成部分。正如O’Neal后來自我解嘲時所說的那樣,“誰都可以是茶會運動的一分子。”[21]因此,把Florida Tea Party譯作“弗羅里達茶會黨”比較合適。而對于其折中名稱Florida TEA Party,直譯是不可能的;但在其獨立宣言中對TEA的相應(yīng)解釋是:“稅務(wù)制度已經(jīng)嚴重制約了個人積極性和努力工作的愿望,創(chuàng)造了國家財富的人們受到了懲罰,而無所事事的人卻受到了獎賞……[它]強迫人民贊助兩黨的政黨分肥制……”[22]鑒于此,可以把它譯作“弗羅里達稅改黨”。如果考慮其修辭效果,可以寫作“弗羅里達稅改黨”。

三、結(jié)論

由于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影響,茶會運動在短時間內(nèi)積聚了巨大的能量,動員了可能成百上千萬的美國人,波及了美國的每個角落,甚至發(fā)動了美國在海外的留學(xué)生,并且觸發(fā)了澳大利亞的茶會運動。目前中期選舉之后顯得比較平靜,雖然可能面臨內(nèi)部意識形態(tài)紛爭、政治利益瓜分或者經(jīng)濟環(huán)境改善而導(dǎo)致的分散或者解體,但茶會運動作為現(xiàn)代保守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更有可能繼續(xù)對美國近期政治形勢和2012年總統(tǒng)選舉產(chǎn)生較大影響。恰當(dāng)?shù)胤g茶會運動和相關(guān)術(shù)語,對理解美國政治和美國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Tea Party應(yīng)該是茶會或者茶會運動,但也存在個別的茶黨或者相關(guān)的稅改黨。在翻譯過程中不能只看政治運動的表面,還要結(jié)合具體事實進行具體分析,結(jié)合直譯和意譯、歸化和異化的策略,才能找到正確的譯文。

參考文獻:

[1] Fradin, Dennis Brindell. Samuel Adam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1998.

[2] J. A. SPENCER, D.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James Buchanan Vol. 1[M]. New York: Johnson, Fry and Company, 1858.

[3] 楊宗遂. “波士頓茶會”及其漢譯名之辯證[J]. 歷史研究, 1979(10):94-96.

[4] 楊宗遂. 再談“波士頓茶會”[J]. 歷史研究, 1982(5):126-140.

[5] Findling, John E & Thackeray, Frank W. Events That Changed America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98.

[6] 楊玉圣. 求實態(tài)度及其他----讀《美國史綱》札記[J].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通報, 1988(4).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zé)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