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 CT仿真內鏡的臨床應用探討——醫(yī)學論文
在掌握螺旋CT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特定的計算機軟件對具有相同像素值的空腔器官進行立體重建,并且用模擬光學纖維內窺鏡效果來顯示內墻結構,進行偽彩著色,進而獲得腔道三維解剖圖像,這種方法就是螺旋CT仿真內鏡技術。這項技術最初運用于結腸和支氣管病變診斷,后來應用范圍慢慢擴大,我國某些醫(yī)療機構也開始了這項技術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一、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40例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45.3歲,其中膽道系統10例,膀胱10例,結腸8例,胃部12例。檢查均得到患者的同意,從螺旋CT數據中獲得仿真內鏡圖像。
1.2方法
讓檢查胃部的患者在進行檢查的前8小時停止進食進水,在進行螺旋CT掃描前,讓患者服用2包發(fā)泡劑,服用完之后,即刻進行常規(guī)仰臥位螺旋CT腹部掃描。使用優(yōu)維顯以5ml/s的速率對檢查膀胱的患者進行注射,十分鐘過后,對膀胱部位進行螺旋CT掃描[1]。在檢查結腸患者的肛門內注入空氣,之后進行仰臥位螺旋CT掃描。對檢查膽道系統的患者進行40ml Biliscopin DIC 靜脈滴注,使得膽道系統顯影,過30分鐘之后,再進行屏氣螺旋CT掃描。在螺旋CT掃描的過程中,這些部位的掃描方法相近,6mm的層厚,1.1的螺距,掃描時間均為27s左右,130kV,220mA,掃描結束之后,重建層厚是3.5mm。在完成螺旋CT掃描之后,把圖像數據傳到Advantag Windows工作站進行仿真內鏡圖像處理,并通過導航技術任意改變內鏡方向和光圈大小。最后,安排兩名專業(yè)人員對這些圖像進行分析,把病變的診斷結果、部位、數目都一一記錄下來,當兩位人員的診斷出現不同時,再對圖像進行觀察,最后達成統一意見。
表一 選用的螺旋參數值
層厚(mm) |
間隔時間(mm) |
范圍(mm) |
因子 |
3 |
1.2 |
7 |
1 |
6 |
2.6 |
16 |
1 |
11 |
6.0 |
31 |
1 |
b |
B/3 |
3b |
1 |
表二 各種螺距值
層厚(mm) |
200%螺旋度 |
155%螺旋度 |
115%螺旋度 |
3 |
4 |
4.0 |
1.5 |
6 |
10 |
8.0 |
5.25 |
11 |
20 |
16.0 |
13.5 |
二、結果
在膀胱充盈的情況下,通過螺旋CT仿真內鏡可以清楚的看到腫瘤的大小和形態(tài),所以它可以對膀胱腫瘤作無創(chuàng)傷檢查。使用螺旋CT仿真內鏡可以從各個角度隨意觀察直腸腫瘤,對于直腸狹窄部位可以使用3D模擬內鏡技術進行觀察。從胃的仿真內鏡圖像可以清晰的觀察到胃潰瘍病灶的變化,進而對治療效果起到了提示作用,這就有效的避免了胃鏡檢查帶來的傷害。通過螺旋CT仿真內鏡技術,可以清晰的觀察到結石的形態(tài)和大小,并且可以無創(chuàng)傷地對狹窄部位進行掃描。
三、討論
仿真內鏡成像是一種新的螺旋CT成像方法,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患者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掃描前,讓患者平靜的處于仰臥位,不要有咳嗽或者是吞咽動作,防止出現梯級狀偽影。保險起見,可以將患者的頭顱固定;二,選好準確的掃描參數,準直器的寬度盡量達到最小,這樣可以有效的縮小掃描范圍,提高空間分辨率,得出的圖像也會更加的清晰準確;三,選好重建方式,盡量減小重建視野,像素會隨著視野變小而變小,從而提高圖像的空間分辨率[2]。
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的優(yōu)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沒有創(chuàng)傷、可以重復、安全性高;二,可以結合斷面圖像進行多方位、多角度觀察,不僅僅可以反應病變形態(tài),而且助于在手術之前制定手術方案;三,可以在臨床教學中廣泛應用。螺旋CT仿真成像技術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無法直接進行介入性治療;二,目前此項技術在技術、圖像解釋、病變診斷等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在對診斷疾病的敏感度、特異性等方面還有比較大的差別;三,無法直接觀察病癥表面顏色,無法觀察聲帶的活動情況,這樣會阻礙病變檢查的準確性[3]。
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技術的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主動脈夾層,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技術可以把腔道解剖的仿真圖像和病理解剖學立體的仿真圖像直觀的展示出來,可以對真假強進行準確的分辨,能夠準確顯示主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和AAD動脈的破潰;二,鼻腔,可以對鼻腔竇口鼻道復合體以及相近結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觀察;三,氣道,利用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可以重建計算機處理之后的立體圖像,進而避免了再次掃描給患者帶來的傷害,這種技術比較安全,患者容易配合,使用窗口技術對以偽彩色進行調節(jié),可以把氣管和支氣管的表面圖像直觀的展示出來,并且可以直接顯示支氣管異物的形狀、位置、大小以及和管壁之間的關系;四,腸道,螺旋CT仿真內鏡能夠在二維和三維影像之間隨意方向展示病變,從而進行準確的解剖定位,對結腸腫瘤性病變做出準確的判斷,它對腫瘤的 輪廓、位置、大小、侵犯范圍等的檢查明顯比纖維結腸鏡檢查更優(yōu)越[4]。
目前,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技術還是處于開始階段,但是它的優(yōu)越性已經得到大量臨床實驗證明,這也表明放射學科開始漸漸涉足纖維內窺鏡領域,無可否認,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技術的深度和廣度都急待提升,特別是它的敏感度和特異性更急需提高[5]。在計算機技術的推動下,不僅僅只有影像學得到快速發(fā)展,臨床醫(yī)學也在不斷進步,螺旋CT的三維表面重建技術和仿真內鏡成像技術也處于不斷進步中。總之,螺旋CT仿真內鏡在臨床醫(yī)學中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峰,鄭凱爾,居勝紅,等.CT仿真內鏡臨床應用評價[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19(11):114-117.
[2] 王東,張挽時,熊明輝,等.喉及下咽部CT仿真內窺鏡成像技術及其初步臨床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34(18):548-550.
[3] 劉萬花,陳峰,肖文波.CT仿真喉鏡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技術,2011,16(19):713-715.
[4] 羅健君,許建銘,須同祿,等.螺旋CT仿真內鏡臨床應用探討[J].放射學實踐,2012,17(15):384-386.
[5] 楊智云,李子平,蔣愛云,等.CT仿真喉鏡的臨床應用[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8,33(14):247-248.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