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的閱讀體驗不是來自于自身的閱讀活動,而是來自于教師。這使得語文閱讀在學生眼中顯得枯燥乏味,同時又縱容了學生思維上的惰性,讓他們習慣于接受其他人的解讀,自己的閱讀思考則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而且對自己所得出的閱讀思考結論也沒有自信,很容易動搖。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閱讀再流利,也算不上有效的閱讀。而思辨性閱讀是以學生的思考為主,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能力產生綜合性的鍛煉,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一、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是教學中的唯一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因此,在中小學的教育中,不論是什么學科,教師都應當正確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歸集到學生身上,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同樣如此。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思辨性閱讀。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導致很多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相對固定,“填鴨式”課堂讓很多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對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培養(yǎng)自然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象,教師就應當積極轉變觀念,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充分激發(fā)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在自主閱讀思維的引導下,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做到細讀和精讀,幫助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構建閱讀知識系統(tǒng)。課堂上的思辨性閱讀訓練與學生自然狀態(tài)下的閱讀并不一樣。思辨性閱讀需要學生了解文本語境中的情感,從文本的語境、語義和文本構架中進行思考,從而獲得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二、引導學生質疑提高閱讀推理能力
相關研究指出,學生之所以存在認知能力缺陷,大多和其元認知水平偏低有著緊密聯(lián)系。元認知在成功認知干預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想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就需要增強學生元思辨性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反思自己的思辨過程。首先根據(jù)閱讀目標培養(yǎng)學生提取文本關鍵信息和歸納總結文本知識以及閱讀分析能力。閱讀分析能力即闡釋、區(qū)分、澄清、比較、識別、歸類等技能,思辨性閱讀中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的感性材料并借助問題誘導學生歸納、分析、比較和綜合,在分析文本材料中形成初步觀點,引導學生闡述自身分析過程,思考如何篩選有用信息或歸納要點,是否做到從辯證角度分析問題或從哪個角度切入文本等。以《祝福》一課為例,“祝?!笔囚旀?zhèn)的年終大典,一共在文中出現(xiàn)過多少次?有何作用?需要學生從魯四老爺態(tài)度變化和祥林嫂命運變化過程等大篇幅文字中篩選關鍵信息。其次鼓勵學生質疑文本,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論證自身提出的觀點,提高閱讀推理能力。其中閱讀推理能力涵蓋假設、質疑、闡述、論證和推論等,即學生圍繞閱讀主題對文本進行整體分析,針對文本矛盾點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論證自身觀點是否正確,從而達到深度解讀問題目的。再以《故都的秋》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可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主題,究竟作者是自然舒適地品味悲涼的秋,還是向讀者傳遞自身的憂國憂民的心情或詮釋頹唐情調的中國文人底蘊?不同觀點能帶給學生不同的啟發(fā),再根據(jù)文章主旨并結合自身觀點進行論證,提高思辨能力。
三、將思辨性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
讀寫結合歷來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高中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高中階段學業(yè)壓力較大,如果將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很多時候反而不利于達到協(xié)同訓練的目標,容易讓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產生抵觸情緒,從而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根據(jù)班級學習的實情和學生的興趣點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提高讀寫結合教學實效。因此,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歸納,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思辨性閱讀教學內容,滿足讀寫結合教學的要求。首先,教師應當針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具體要求開展備課,明確讀寫結合教學的教學目標,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尋找二者的共同點,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開展思辨性閱讀訓練,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的目的。其次,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找好好詞好句或者修辭手法較多的閱讀文本,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重點勾畫,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才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借鑒,真正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形成一個整體,不斷提升高中生的閱讀思辨能力。
四、突出核心問題全面鍛煉辯證思維
語文閱讀教學重點即突出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在于讓學生明確文本核心問題所在,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鍛煉辯證思維和思辨能力。從字面上來說,核心問題的重點在于如何確定核心問題,哪種問題才是有效問題。語文教師之所以無法取得預期教學效果即沒有把握文本核心問題,進而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此,語文教師應重點關注核心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調動元認知并和多種認知展開互動,達到深化理解問題。在設計文本核心問題時需結合教學目標,總體方向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課堂教學也更注重學生思維能力,教學目標也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轉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知識能力。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需要教師積極響應課程改革目標,注重篇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促使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提高閱讀效率,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m.xwlcp.cn/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