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廣告配音課的多元識讀教學法改革初探

作者:王敏來源:《魅力中國》日期:2021-08-23人氣:1035

一、多元識讀教學理論的闡釋

(一)多模態(tài)理論的概念

多模態(tài)是指由語言、圖像、聲音和動作等用以交際和意義構建的符號資源,多種符號資源在語言交際中的運用可以被視為話語的多模態(tài)性[1]。在交際活動中,由多種模態(tài)形式協作聯合的意義表達要比單一模態(tài)形式表達得更準確、更充分。

交際話語意義表現中有一大部分是由非語言因素體現的,比如伴隨著的語言特征:聲調、語調、語速等;身體特征:手勢、面部表情、動作、移動等;非身體特征:實驗室、網絡、周圍的環(huán)境因素、設備等。這種情況下的交際不再是利用一種感官渠道進行交際,而是結合了多種媒體和多種模態(tài)進行的交際。

(二)多元識讀能力的概念和內涵

何為多元化的識讀能力?我國不同學者對它的概念界定不盡相同。朱永生[2]定義為“多元讀寫能力”;韋琴紅[3]稱之為為“多元識讀能力”;胡壯麟[4]稱之為“多模態(tài)識讀能力”或“多元識讀能力”,他認為識讀能力包含有文化識讀能力和技術識讀能力兩種常態(tài),后者就是多模態(tài)識讀能力。因為當今世界信息傳播媒介的多重性和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本項目將用“多元識讀能力”一詞來解釋既識讀文化又識讀技術的一種能力。故而可以認為多元識讀能力是指學習者基于自己認知圖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視覺、聽覺等多模態(tài)形式來識讀和理解多媒體信息的能力。

因此,有理由認為,傳統(tǒng)的以語言為中心的讀寫認知能力已不再適合當今的語言教育,我們應該向多元化符號系統(tǒng)(如語言文字、視覺圖像、音樂等)轉換,語言教育要傾向于現代化的多元識讀能力的教育教學。

簡而言之,綜合利用當今的先進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引導學生在多元化的社會語境中學習第二語言,不僅促使教師由知識灌輸者的身份轉換成輔導者的身份,還將極大地刺激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對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偏誤也將有積極的干預。多元識讀教學法注重運用各種符號系統(tǒng)來習得語言和文化,教學過程強調社會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差異性和跨文化的差異性,以及語境對學習者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重要性,將克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或口傳身授教學模式的缺點,適應當今融媒體的信息傳播模式。

二、多元識讀模式下廣告配音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廣告配音課程概述

廣告配音課程主要關注三種聽覺元素,人聲、音樂和音響,這三者需要協調配合,這還屬于單模態(tài)的表達。影視廣告配音則在聽覺元素之外還有畫面、圖像、色彩等視覺元素,屬于多模態(tài)的表達。就市場狀況而言,影視廣告配音在廣告類的配音中占據較大的比重,我們重點關注影視廣告配音課程內容的教學。

影視廣告的臺詞不僅具有韻律美和形式美,還富有形象感。因為漢字的圖畫性,使文字、語篇也居于很強的形象感,廣告詞因為需要在短短的幾秒、幾十秒時間內表達廣告的訴求,其語言措辭也較為雋永,甚至有的具有詩歌的特點,從而使觀眾進入廣告創(chuàng)意者描繪的意境,從而感受不同的語體風格和意境美。

在播音專業(yè)的教學中,如何深刻理解廣告詞的形式美和意象美是一個難點,如何準確解讀廣告主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情基調的判斷、聲音形象的塑造更是教學重點。多元識讀教學法能讓學生從形式美感、聽覺美感、視覺美感等多方面欣賞和學習廣告詞以及配音,這不僅能刺激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果。

認為大眾傳媒和書面語言越來越傾向于圖像模式和視覺文化[5],讀寫能力已經不僅僅是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對圖像、聲音、色彩、空間、動作等多模態(tài)話語的理解已提上日程。因此,互聯網、手機、各類APP等媒介影響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教育的發(fā)展,信息接受者的識讀能力就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還包括圖片、影像、聲音等多模態(tài)的識讀能力。故而,播音專業(yè)的影視廣告配音教學需要以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以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為手段和方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意象理解能力、識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多元識讀能力框架的構建

    在多模態(tài)理論基礎上,Unsworth將多元識讀能力分為三大類:“識別識讀、生成識讀和反思識讀”。根據的這個分類方式,結合廣告配音課的實際教學情況,本文嘗試提出新的教學框架:

(1)識別識讀能力的構建

學習者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來解讀符號的意義。這里說的符號的指廣告詞,包括廣告詞的語音形式和意義,通常需要學習者調動自己熟悉的和學習過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

(2)意義識讀能力的構建

這里主要指廣告詞意義的構建。學習者需要從文字、視覺、聽覺、情境等多方面來構建廣告詞的深層意義、象征意義等文學意象,這就需要學生積極調動自己的認知圖式,不斷建立新的認知元素,修正舊有的認知元素以適應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在不斷修正和更新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習廣告詞的意義識讀能力。

(3)映像識讀能力的構建

這主要是指在學習者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識讀能力的構建。需要學習者不僅能抓取廣告詞的表現形式和重要文化元素,還要有解讀和獲得意義的能力,并且能夠在大腦中再現出這些意象,并且最終把這些習得的意象整合利用形成新的文本或者其他信息表現形式,這就是映像識讀能力的構建過程。

(三)多元識讀能力的表現形式

    張義君把多元識讀能力的表現形式分為語言意義、視覺意義、聽覺意義、手勢意義和空間意義等方面。結合廣告詞的特點,本文主要探討廣告詞的語言意義、視覺意義、聽覺意義、空間意義和意象意義的表現形式以及學生多元識讀能力的映像實現形式。

具體來講,語言意義由文字、語音、劇本、翻譯等形式來實現;視覺意義由顏色、形狀、光線、距離、背景、圖像等形式來實現;聽覺意義由聲音、聲響、音樂等形式來實現;空間意義由距離、比例、前景和背景、形狀等形式來實現;意象意義由隱喻、文化等形式來實現。

    廣告詞不僅具有形式美、韻律美,還有意境美。比如方太的《點絳唇》、《蝶戀花》等中秋系列廣告,用古典詩詞的形式表達了油煙機等方太產品的特點,廣告詞不僅具有視覺意義、聽覺意義、空間意義還有雋永的意境意義,而這些內容恰好是需要引導學生去識別識讀和意義識讀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并且也是產生映像識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廣告詞在多元識讀能力的表現形式上的多樣性和文化性,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廣告詞的深刻內涵,還要教會學生融會貫通,在識別識讀能力和意義識讀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映像識讀能力,也即能夠靈活運用古詩詞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甚至把廣告詞的表現形式與多媒體、互聯網等其他技術手段結合在一起來實現多元識讀能力。

三、多元識讀教學改革的反思

多元識讀教學改革符合新時代下播音教學的發(fā)展要求,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將文本、圖片、視頻、音頻、手勢、動作等多種動靜模態(tài)相結合并將之運用到播音專業(yè)課堂教學,創(chuàng)建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和情境,使學生多用感官去感知和理解漢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相較于模態(tài)單一、教學死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元識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

當然,多元識讀教學模式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是否真的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很大一部分上還取決于授課教師是否在課堂上對多模態(tài)是否運用得當。若是運用得當,就會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對教與學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運用不當。課堂教學只是課件的播放,為了多模態(tài)而多模態(tài),反而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也只是走馬觀花般的過過形式,學生只注意到了多模態(tài)熱鬧的表象,對教學內容卻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廣告配音課堂教學中,模態(tài)的選擇要遵循適度、協調、合理等原則,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m.xwlcp.cn/w/wy/25805.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