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游戲在中國幼兒園中的角色變遷及趨勢探析

作者:滕春燕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日期:2020-12-05人氣:1904

游戲是兒童基本的生存樣態(tài)與生活方式,是兒童的標志與象征。在幼兒園作為正式學前教育機構出現(xiàn)以前,學齡前兒童在家庭、鄰里、村落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浸潤在自然游戲之中。游戲在給予兒童無比的愉悅與滿足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自然的教化與成長。隨著幼兒園的出現(xiàn),游戲也步入與教育相結合的路程,游戲在不同時期的幼兒園中經(jīng)歷著角色的變遷。文章主要從中國歷史上的學前教育政策法規(guī)中有關游戲的表述與規(guī)定中探尋游戲在我國幼兒園中的角色變遷與發(fā)展趨勢。學前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規(guī)范性、強制性等特點決定了其對游戲理念和實踐起著普遍的規(guī)范和指引作用,學前教育政策法規(guī)中的“游戲”是特定歷史時期中游戲在幼兒園中的角色與地位的突出寫照。

一、游戲在幼兒園中的角色變遷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所官辦學前教育機構是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 創(chuàng)立的湖北武昌蒙養(yǎng)院。百余年來,幼兒園的名稱大致經(jīng)歷了“蒙養(yǎng)院——幼稚園——幼兒園”的演變,文章對游戲在中國幼兒園中角色變遷的考察即從蒙養(yǎng)院入手。游戲在幼兒園中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的角色變遷——清末:游戲是一種體育運動;民國時期:游戲是幼兒園課程中的一種活動;新中國成立初期:游戲成為幼兒園的主導教育活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游戲成為幼兒或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一)清末:游戲是一種體育運動

19世紀后葉,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緊張時局,被迫于1901年實施“新政”,教育改革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蹲喽绅B(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有關學前教育的國家法規(guī),游戲作為蒙養(yǎng)院保育教導條目(游戲、歌謠、談話、手技)之首在《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二章中出現(xiàn):“游戲分為隨意游戲及同人游戲兩種:隨意游戲者使兒童各自運動,同人游戲者合眾幼兒為諸種之運動,且使合唱歌謠,以節(jié)氣進退;要在使其心情愉快活潑,身體健適安全,且養(yǎng)成兒童愛眾樂群之習氣。”

將一直受到封建制度教育排斥的游戲突然列于啟蒙教育機構保教條目之首,無疑是歷史性的突破。但是,《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規(guī)定,蒙養(yǎng)院是輔助家庭教育的,而家庭教育是“有子者母自教其子,以為如初等小學之基,有女者母自教其女,以知將來為人婦為人母之道”??梢?,在新式教育形式的包裝下,內里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封建傳統(tǒng)教育理念。

(二)民國:游戲是幼兒園課程中的一種活動

1922年11月,國民政府通過《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確立新學制“六三三制”,蒙養(yǎng)院改為幼稚園。1932年10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園課程標準》,將幼稚園兒童的活動分為音樂、社會和常識、游戲、故事和兒童、工作、餐點以及靜息七項,游戲是幼稚園課程中的一種活動?!队字蓤@課程標準》編訂的主要負責人陳鶴琴說:“總體來說,游戲是一種復雜的活動。”他把幼兒的游戲分為發(fā)展身體的游戲(覺官游戲、動作游戲)、發(fā)展社交的游戲(團體游戲)、發(fā)展言語的游戲(言語游戲、歌唱游戲)、發(fā)展手的游戲(手工游戲、球戲)、發(fā)展人生觀的游戲(化妝游戲、手指游戲)等。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游戲成為幼兒園的主導教育活動

195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室編寫了《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初稿) 》,其中關于游戲部分寫道:“幼兒園的全部教育任務是通過各種活動實現(xiàn)的。幼兒園的主導活動是游戲?!敝鲗Щ顒印安⒉皇莾和谀骋话l(fā)展階段最常見的普通活動,它也絕不占據(jù)兒童的大部分時間,其關鍵不在于占據(jù)時間的多少……我們之所以將這類活動稱為主導活動,主要是因為這種活動的發(fā)展與兒童心理發(fā)生最重要的變化有關系,在這種活動中,兒童新的、更高發(fā)展階段的心理過程得以完成”。游戲不僅包含兒童外在的活動性游戲、消遣性游戲,也包括兒童心理機能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以及教育游戲。

教學游戲可以說是這一時期幼兒園游戲的一種獨特形式,游戲也借由教學游戲鞏固了它在幼兒園中的合法身份。教學游戲是一種規(guī)則游戲,是指在教師的領導下,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師幼遵守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共同進行的活動,它借用游戲的手段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這一階段,游戲的工具性價值獲得充分肯定。

(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游戲成為幼兒或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文化大革命”時期,學前教育遭受重創(chuàng),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發(fā)展陷于停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學前教育迎來了曙光,游戲也獲得了新生。1979年11月,教育部出臺《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草案) 》,“游戲和作業(yè)”被作為單列的一章,其中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向幼兒進行初步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手段。”1989年6月,《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 》頒布,其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應遵循“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的原則。同年9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學前教育行政法規(guī)《幼兒園管理條例》頒布,在保教工作部分提到:“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p>

20世紀90年代,《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與《幼兒園管理條例》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游戲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地位被延續(xù)下來。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游戲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再一次得到強調:“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p>

二、游戲之角色變遷的趨勢探析

游戲在幼兒園中的角色變遷展現(xiàn)出以下發(fā)展趨勢:從單一效仿到博采眾長的變革之路;從工具性價值到本體性價值的游戲價值轉變;從游離到結合的游戲與教育關系的變化。

(一)變革之路:從單一效仿到博采眾長

清末時期、民國時期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學前教育改革走的都是效仿他國的路子,例如日本、美國與蘇聯(lián),游戲在幼兒園中的角色帶有強烈的模仿印跡。

清末時期的學前教育效仿的是日本,蒙養(yǎng)院中的游戲是一種處于初始階段的體育運動。日本《幼兒園保育及設備規(guī)程》 (1899) 中寫道:“游戲包括自主游戲和集體游戲。自主游戲是讓幼兒隨意運動。集體游戲是開展集體唱歌等活動。以此來使幼兒心情愉快,促進身體健康。”《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關于游戲的要義與之如出一轍。民國時期的學前教育從師從日本轉向師從美國,從師法赫爾巴特教育學說轉向師法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進入中國成為當時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認為兒童的學習是經(jīng)驗的獲取與發(fā)展的過程,經(jīng)驗的發(fā)展離不開兒童的活動?!队字蓤@課程標準》中首先提出“活動”一詞,且以活動的形式來組織幼兒園課程。杜威的“教育無目的”“兒童中心”等理念在《幼稚園課程標準》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教師是兒童活動的把舵者,要使兒童跟著他的趨向而進行,在未達目的前,不要改變宗旨。所發(fā)的暗示,也當一貫而不亂;在兒童既無反應而未到完成時,不可再有另一種新的暗示?!毙轮袊闪⒊跗诘礁母镩_放初期的一段時間里,學前教育主要借鑒蘇聯(lián)的模式。這一時期游戲的內涵得以擴充,游戲成為幼兒園的主導活動。蘇聯(lián)模式下的學前教育注重幼兒間接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的科學知識的獲得,而游戲在幼兒園中主要化身為“教學游戲”的形式,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改革開放以后,學前教育由某個理論主導或單一效仿某國先進經(jīng)驗的“一言堂”局面被打破,學前教育“睜眼看世界”,積極吸收與借鑒國外多元化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認知發(fā)展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力理論、瑞吉歐教育實踐、高寬課程等一批學前教育先進理論與課程模式紛紛涌入中國,呈現(xiàn)出博采眾長的新形勢。中國的學前教育法律法規(guī)也一改以往師法他國的濃厚效仿痕跡,借鑒多元化理論之精髓,并結合中國學前教育實際來制定。對游戲內涵的理解日益深入,游戲在幼兒園中的角色與地位也更能體現(xiàn)作為兒童基本生活方式之于教育的價值與意義,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二)游戲價值:從工具性價值到本體性價值

游戲在中國幼兒園中的角色變遷呈現(xiàn)出從游戲價值不明到側重于工具性價值,再到本體性價值回歸的過程。清末,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處于教育的邊緣,作為課后飯余消遣的游戲很難起到應有的價值與作用。民國時期,游戲雖然作為幼兒園課程體系中的一員,但是在兒童為中心思想的片面理解下教育難有作為,游戲的價值也是受限與不明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蘇聯(lián)幼教模式影響下,游戲在幼兒園中以教學游戲的角色存在,是以追求游戲的工具性價值為教育目標實現(xiàn)而服務的典型表現(xiàn)。教學游戲是一種規(guī)則游戲,它是在教師的領導下,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師幼遵守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共同進行的活動。實際上,它就是借用游戲的手段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的目的。但是,屈就于教育的游戲在充分展現(xiàn)其工具性價值的同時,兒童失卻了游戲對他們而言的愉悅感的最大滿足,這樣的游戲與本真的兒童游戲相去甚遠。法國學者米舍萊說:“游戲顯然是一種無償活動,除了它自身帶來的娛樂外,沒有其他目的,從它成為教育游戲的時候起,它事實上就不成為游戲了,從游戲被用來培養(yǎng)某種技能或在某一特殊領域增進個人知識的時候它就不再是游戲了。”雖然這句話比較絕對,但是米舍萊重視游戲的本體性價值,也即不帶目的的純娛樂性為游戲的本質性價值構成,如果失卻了游戲的本質性價值,游戲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內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游戲研究的深入,游戲之于兒童發(fā)展的意義以及游戲在幼兒園的角色也發(fā)生了改變。同時,“兒童的世紀”到來,人們對兒童生存狀態(tài)與發(fā)展的關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兒童的權利獲得了法律的保護?!秲和瘷嗬s》以法律的形式來保障兒童基本的生命權和生存權,并確認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等。之后,中國逐步確定“游戲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 》中還強調:“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鼓勵幼兒制作玩具,根據(jù)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和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保持愉快的情緒,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兒童基本生存樣態(tài)與生活方式的游戲受到尊重與強調,游戲之本體性價值得到凸顯,游戲之發(fā)展性意義與工具性價值相對弱化。只有在尊重兒童游戲意愿、維護兒童在游戲中本真的情緒體驗與感受的基礎上考量與追求工具性價值,教育才能保持游戲基本品格、實現(xiàn)教育的功能。

(三)游戲與教育:從游離到結合

游戲進入到幼兒園中,說到底是游戲進入到幼兒園正規(guī)教育機構中、進入到形式化教育的場域中,是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的過程。游戲與教育的結合并不順暢,經(jīng)歷著從教育的邊緣向中心移動、從游離于教育到與教育密切結合的過程。

在晚清,游戲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分為隨意游戲與同人游戲,隨意游戲就是幼兒自己玩樂,同人游戲是“合眾幼兒為諸種之運動”,主要是戶外體育運動,發(fā)揮著“使其心情愉快活潑,身體健適安全,且養(yǎng)成兒童愛眾樂群之習氣”的作用。這時的游戲作為課間、飯后玩耍的娛樂消遣,游戲與教育基本上是游離的。民國時期,游戲雖然在名義上已成為幼兒園課程中的一種活動,與音樂、社會和常識、故事和兒童、工作、餐點、靜息等其他六項共同構成幼兒園課程的活動,但是從游戲的實施來看,游戲與教育仍是游離的。在杜威兒童為中心思想指引下,兒童在游戲中有較大的主動權與自由度,而教師的指導則被視為對游戲的干擾,在這種避諱下,教師變得束手束腳、無所適從。當時的一位幼兒園教師困惑地說:“課表上雖然寫著上什么課,但要看兒童的興趣而伸縮變動。他們喜歡做就做,他們不喜歡做就結束。”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游戲成為幼兒園的主導教育活動”。這一階段,游戲在工具性價值的引導下進入教學的框架中,成為開展教育教學、促進兒童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與手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游戲作為幼兒或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初期游戲與教育的結合是一種將游戲工具化、發(fā)揮游戲工具性價值的結合方式,那么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游戲以基本活動的角色在幼兒園中立足、與幼兒園教育結合,體現(xiàn)著其作為幼兒基本生活方式的綜合性價值與功效。這里有一個細微的變化值得注意,即游戲是“誰的基本活動”的變化。從《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草案) 》中“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到《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 》中“游戲成為幼兒生活中的基本活動”,再到《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 》中“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又到《幼兒園管理條例》中“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政策文件的文字表述呈現(xiàn)出對游戲的界定從“幼兒的基本活動”到“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的演變,表現(xiàn)出對游戲的認識從幼兒發(fā)展到幼兒園教育的變化,標志著在政策中游戲在中國學前教育中、在幼兒園中基礎性活動地位的真正落地。

綜上所述,游戲角色演變的現(xiàn)實啟示是:幼兒園應突破中心論的框限,實現(xiàn)游戲與教育的深層結合;在在地化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全球化。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m.xwlcp.cn/w/xf/26540.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