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厚度 精度 溫度-科技論文

作者:胡美秋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6-02人氣:949
有專家做了一個調查發(fā)現: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師課堂上的無效、低效、負效勞動大約占50%。這一調查結果雖然有一點夸張,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非有效教學是普遍存在的。從目前的教學來看,比較突出的是三類現象。
現象一:花山花水VS活躍靈動的語文課堂
(多媒體播放動畫片《烏鴉喝水》)
師:動畫片里講了一個誰的故事?
〔小手如林〕
師:大家一起說!
生:烏鴉?。ê⒆觽兇舐暬卮?,聲音震耳欲聾)
師: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烏鴉喝水》,好不好?
生:好!
師:下面請聽老師讀一遍,誰聽得最認真,呆會兒就請誰當小烏鴉!
(教師從抽屜里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疊烏鴉頭飾晃了晃,孩子們馬上坐得筆直筆直的。教師一看,滿意地點點頭,開始繪聲繪色的朗讀。許多孩子眼睛緊緊地盯著頭飾,直到教師讀完。)
師:故事好聽嗎?
生:好聽!
師:那下面我們就分小組來演一演這個故事。
(學生爭先恐后地到教師那里拿瓶子、小石子和烏鴉頭飾,課堂上熱鬧非凡)
這是一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的片段,教學活動表面的繁華,直接導致了課堂價值的流失。伴隨著“活躍”的課堂,活動形式上“五彩繽紛”,價值體現上卻“有湯無肉”。
現象二:假山假水VS理念新穎的語文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等一些新理念已耳熟能詳,逐漸深入人心。但在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中,卻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
比如,朗讀。我們不少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朗讀放在第一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很多時候常常只為了“朗讀”而朗讀。如某教師在執(zhí)教《鯨》時,采用了自由讀、點名讀、分組讀、輪流讀、全班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配合讀、師范讀等等多種形式的讀,“書聲瑯瑯”成了該課堂最值得炫耀的亮點。這位老師表面上體現了語文課“以讀為本”的理念,卻忽略了“朗讀”背后的本質意義:每次朗讀的目標是什么?價值是什么?看似有用,實則無效。
再比如“自主”泛化為“自流”,“獨特體驗”嚴重脫離甚至曲解“文本”等等,所以,語文課堂教學要在“真”上下功夫,才會真正有效。
現象三:死山死水VS扎實樸實的語文課堂
教過幾年書以后,許多教師會有這樣的感覺:上什么課,我心中有數,說明文這樣上,文言文那樣上等等。我們還時常把這樣的“經驗”標榜為“教學模式”。殊不知,“教學模式”長期一成不變地使用恰恰使我們陷入課堂負效的尷尬境地,形成語文課堂無效教學的另一種風景叫“死山死水”,“山”沒有生機,“水”亦無靈氣。
例如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時,有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大屏幕顯示古詩《泊船瓜洲》全文)
師:今天,我們學習古詩《泊船瓜洲》。一起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以前,我們是怎么學習古詩的?
生:解詩題,知詩人,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入詩境!
(學生對答如流,可見訓練有素)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先解詩題!誰來說說詩題是什么意思?
……
師:接下來,誰來介紹一下詩人?
……
師:誰來說說詩的意思?
……
師:今天我們按照以前的學習方法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課后請將全詩抄寫2次。
很多時候,一些教師已習慣了這樣的課堂,甚至誤解為這才是扎實樸實的語文課堂。但是,《泊船瓜洲》這樣一首經典的千古絕唱就在枯燥的“模式”中味同嚼蠟。
二、厚度、精度、溫度——高效語文課堂的基本訴求
“40分鐘里,學生的收獲有多少?”,應當成為每一節(jié)課后,老師留給自己的“課后思考題”。筆者綜合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核心三“度”:
(一)厚度
對于厚,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厚重、厚實、豐厚。一堂課擁有了一本書的厚度,一堂課為一個生命奠基,一堂課也就具備了一定的厚度。在逐漸積累的厚度里,隨之增長的是學生的精神高度與思維深度。
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竇桂梅。許多老師一定還對她的《三打白骨精》記憶猶新。課堂上,竇桂梅利用教材又超越教材,在獲得相關的文體知識、讀寫知識,并且學習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后,又借助課堂教學中解讀到的意義主題,把閱讀視野指向《西游記》全書。按照竇桂梅的說法,“這種探索打開了以往語文教學只見文字不見文學的屏障,讓高年級的學生不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用‘語文’的視角對《西游記》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產生帶有文學鑒賞意味的閱讀理解。從而,為學生種下一顆文學閱讀審美的種子?!?br />以約守博,以簡馭豐。才能實現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豐富和超越,讓有效性在厚薄之間得到高效彰顯。
(二)精度
高效的語文課必然是高精度的課,有了對精度的追求,課堂結構必然會簡約起來,教學語言必然會精煉起來,教學手段必然會樸實起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建構的空間必然會大起來。
筆者在執(zhí)教《冬陽·童年·駱駝隊》時,板書課題后問學生:“當你看到這三個詞語時腦子里出現了什么東西?”本想以“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語為引子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的學習。結果,學生七嘴八舌,東拉西扯,可謂五花八門,與原先的預設相去甚遠,浪費了不少時間。
后來在評課時,有老師建議改變一下提問方式:“當你看到這三個詞語時腦子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出現了什么東西”改成“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第二次教學時,學生果然馬上進入了“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語所帶來的意境。
看似簡單地改掉一個詞,卻包含著豐富的智慧。“精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類似這樣的細節(jié),正所謂細節(jié)之處見真功。那怎樣讓課“精”益求“精”呢?葉圣陶在談及語文教學時,曾強調教師要認真鉆研文本,要把文本咀嚼透徹,發(fā)現文中的精妙之處,上課方得神來之筆。
(三)溫度
如果說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那么我們在提高學習效率(時間與速度)、增進學習結果(質量與厚度)的同時,必須提升學習體驗的興趣,即溫度。
面對幾十名學生,教師如何調控課堂、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學生們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調控的難點在于如何把握“溫度”。太順應孩子的意念很容易導致放任和縱容,而對孩子指引得過多又容易造成控制和強加。教育情境是多變的,需要教師用靈性和智慧去應對,在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這就是教育機智、教育火候的把握。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薄盎鸷颉钡郊遥皽囟取边m宜,才能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取得學習的最高效益。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